熱心網友
一天,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殺,財物被盜。警方在此案的偵破過程中,抓到兩個犯罪嫌疑人,并從他們的住處搜出被害人家中丟失的財物。但是,他們矢口否認曾殺過人,辯稱是先發現富翁被殺,然后只是順手牽羊偷了點兒東西。于是警方將兩人隔離審訊。檢察官說:“你們的偷盜罪確鑿,所以可以判你們1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做個交易。如果你單獨坦白殺人的罪行,我只判你3個月的監禁,但你的同伙要被判10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檢舉,那么你就將被判10年刑,他只判3個月的監禁。但是,如果你們兩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們都要被判5年刑。” 這個故事就是“博弈論”中最愛用的例子,按照斯密的理論,在市場經濟中,每一個人都從利己的目的出發,而最終全社會達到利他的效果。從“納什均衡”引出一個悖論:從利己目的出發,結果損人不利己。兩個囚徒的命運就是如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納什均衡”提出的悖論實際上動搖了西方經濟學的基石。因此,從“納什均衡”中我們還可以悟出一條真理: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但它必須符合以下黃金律:按照你愿意別人對你的方式來對別人,但只有他們也按同樣方式行事才行。也就是中國人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前提是人所不欲勿施于我。其次,“納什均衡”是一種非合作博弈均衡,在現實中非合作的情況要比合作情況普遍。 簡單地說就是:讓別人和我合作的一種理論,。
熱心網友
“博弈論”是運籌學的一個分支,又稱對策論、競局理論,是研究對抗局勢的模型和探索最優對抗策略。其基本假設是:局中人都希望在競爭中獲勝,并且有各自的目標以及能分辨競爭結果的優劣。因此如何合理的利用局中人相互依存的關系,進行決策是“博弈論”的主題。它有以下內容:①2人對策及n(n≥2)人對策;②零和對策和非零和對策;③合作對策與非合作對策?!安┺恼摗卑l展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后在經濟領域得到推廣。樓上所談,僅是一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