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六個月身高66.5厘米,體重9.5公斤,從2個月開始每天1包金箍棒,一粒伊可欣,這次六個月檢查醫生說小孩長得快,每天可以服1.5包金箍棒,不知此說是否正確?量是否超標?(金箍棒每包5克含鈣以Ca計100mg),我至今母乳哺育.      另外我患有甲減,一直服用優甲樂,1片含50ug左甲狀腺素鈉,每天服1.5片,我定期檢查,小孩在3個月的時候驗過甲狀腺功能,一切正常,醫生建議我小孩定期驗血,他現在6個月,按說應該復查,可我不忍他驗血,上次抽得是頸部,他哭得很傷心,我又想給他斷奶,可我奶水很足,所以我很矛盾,因為不吃我的奶就沒這么多的事,專家你能給我個意見嗎?

熱心網友

小兒的補鈣量如何掌握?- -對于缺鈣的小兒,應同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因為維生素D的主要功用是促進鈣、磷的吸收和儲備,使人體組織液中保持鈣、磷的一定濃度,鈣、磷得以正常地沉著在骨骼上。 人體內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太陽的照射,皮膚中含一種叫做脫氫膽固醇的物質,經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后,能變成維生素D3。有的家長擔心陽光照射可使孩子變黑,所以盡量不讓孩子曬太陽,這種錯誤的育兒觀念不利于孩子的生長發育。嬰兒滿月后,可抱到戶外進行日光照射,開始時每日10-15分鐘,以后逐漸延長時間,最好每日在戶外不少于2小時。不少家長喜歡讓孩子在室內隔著玻璃曬太陽,認為這樣就可以了。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因玻璃可阻擋紫外線,達不到日光照射的效果。由于季節的原因,在深秋、嚴冬和初春季節,日照的時間很短,小兒曬太陽的機會少,就需要補充維生素D。一般每日400單位就可滿足需要。我們常用濃縮魚肝油滴劑,每瓶10毫升,含維生素A50萬單位、維生素D5萬單位。一般嬰幼兒每次用2-3滴,1日3次(相當于維生素D400、800單位),一般情況下1瓶魚肝油可用20天左右。服用魚肝油的同時,應加服鈣劑。l歲以內每日需服用500毫克,1-10歲800毫克,10-13歲1100毫克,即可滿足生理需要。給小兒補鈣當注意什么?許多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在出生之后半個月到一個月再開始補鈣。其實這種觀點是不科學的。因為胎兒出生之后臍帶被剪斷,母體與胎兒之間的營養通道也就此中斷了,可小兒的生長發育仍在繼續,因而每天都缺少不了對鈣的需求,所以正確的做法應是在出生后第三天就開始補鈣,一直要補到小兒能夠吃與成人一樣的普通食物為止。我們知道,嬰兒的營養主要來自乳類,而母乳是最理想的嬰兒食品。每100毫升母乳中含鈣34毫克,含磷15毫克,兩者之比為2。4:1,這種比例最適合嬰兒腸壁對鈣的吸收。所以母乳喂養的嬰兒較少發生缺鈣或者佝僂病。相反,每100毫升牛乳中含鈣120毫克,含磷93毫克,從鈣磷的絕對值來看,牛乳中的鈣磷量確實比母乳為多,但是牛乳中的鈣磷比例為1。2:1,這種比例是不符合嬰兒的生理需求的,也不利于腸壁對鈣的吸收。臨床觀察也證實,牛乳喂養的嬰兒容易發生缺鈣或者佝僂病。有時候雖然一些家長給小兒吃了不少的鈣劑,但是小兒缺鈣的表現還是很明顯,究其原因就是家長沒有正確地掌握補鈣的方法。那么,給小兒補鈣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呢?1、鈣劑不可與植物性的食物同吃──植物性的食物比如蔬菜中多數含有草酸鹽、磷酸鹽等鹽類,它們可以和鈣相結合生成多聚體而沉定,從而妨礙鈣劑的吸收,所以豆腐和豆制品不宜與蔬菜一起烹制。2、鈣劑不可與油脂類食物同吃──油脂分解之后生成的脂肪酸與鈣結合形成奶塊,這不容易被腸道吸收,最終隨大便排出體外。3、補鈣時間應適當掌握──由于奶制品當中的脂肪酸影響鈣劑的吸收,因此補鈣最好安排在兩次喂奶之間。4、補鈣應注意的適當劑量──通常2歲以下的小兒每天需要400─600毫克,3─12歲每天需800─1000毫克。按照正常的飲食,兒童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鈣劑只有需要量的三分之二,所以每天必須再額外補鈣,以填補欠缺的三分之一的鈣劑。此外,人體內有一系列調節機制可以控制鈣劑的攝入量,如果體內鈣劑充足,腸道吸收鈣劑就會少一些,反之就會多一些,多余的鈣也會隨大小便排出體外。所以鈣劑口服過多也不會發生中毒,家長可以放心地讓小兒服用。需要強調指出的是,鈣劑的吸收必須有維生素D的參與,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D,腸道吸收鈣劑的活動就會大打折扣了。如果鈣吸收良好,磷的吸收也就同時增加了,并在生長的骨骼部位形成鈣磷的沉積,使新骨不斷生長壯大。臨床上使用最普遍的維生素D制劑就是魚肝油,如果在補鈣的同時不補充魚肝油的話,平時小兒又不曬太陽,就會發生維生素D缺乏癥而導致佝僂病。維生素D的預防劑量為每天400個國際單位,不可過量,否則會引起中毒。另外,學齡兒童也同樣需要補充鈣劑,但不是服藥,而是通過一日三餐的食物補給。食物當中鈣的來源很多,例如乳類、乳制品、藕粉、綠葉蔬菜、根莖類的植物、黃豆等等,尤其是豆腐和豆漿,經常食用,鈣劑就不會缺乏了。。

熱心網友

一天一片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