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集都是在鋪墊,下面就有用介紹的了.
熱心網友
辛苦了,小徐,希望你的小說是一個完整的在愛問發表。收集了就是一部完整的《小徐》作品了,我已經放進我的收藏組里了,可以供大家欣賞的。
熱心網友
現實總比想象中的來得殘酷得多。
熱心網友
不錯
熱心網友
好!享受,期待享受!
熱心網友
好,俺也期待著下一片啊!
熱心網友
好的,我等著傳上后再補發意見。
熱心網友
斬妖劍 第三章 往事 一個月后。 在老道的悉心調養下,吳遇的身體好多了,臉上也現出了紅潤,飯量也漸漸大了起來。但老道發現,這個小伙子總是現出郁郁寡歡的樣子,似乎有很重的心事,而且每每問及吳遇的過去,他總是顧左右而言他。 這一天的深夜,吳遇又悄悄上了翠微峰,獨自一人對著峰上的明月長吁短嘆。老道看得明白,也悄悄跟了上去,也不知道是不是過于沉浸在對往事的思慮中,吳遇居然沒有發覺。老道見他似有無限的心事,不免起了憐憫之心,心里想:“年紀輕輕的小伙子,哪里會這樣的心事重重,老夫年輕時,親人不容我,權貴要追殺我,都沒有像你這樣的長吁短嘆,看你也是一個開朗的人,身患惡疾尚可以談笑自若,不應該這么多愁善感哪。”其時天氣漸漸轉涼,深夜的山峰上寒風凜冽,吳遇身著單衣卻并不感到寒冷,一動不動的矗立在百尺崖前。老道心想:“算了,還是把你叫回去,你的病還遠遠沒有好,不要又凍病了。”于是說:“小伙子!想什么呢?天氣太冷,還是隨老夫下山去吧。” 吳遇回頭一看見是老道,連忙深鞠一躬說:“原來是道長。”老道走前幾步牽過吳遇的手:“夜太深了,有什么心事也不要太著急,先回去吧。”吳遇卻不置可否,而是說:“道長是也否覺得晚輩總是有些心事重重,簡直婆婆媽媽。”老道一愣,繼而答:“倒真是有一點。”吳遇長嘆了一口氣:“恩公,您應該是我的恩公了,我稱您一聲恩公不知可不可以。”見老道不答,那意思是默許了。吳遇接著說:“其實我何嘗不想找一個人傾吐心事,何況你是我的恩公,再大的事我也不應瞞你。恩公若不嫌累贅,可不可以聽我講一段往事。” ……………… 突厥都城,南軍營。 右將軍合赤魯正有些焦急的等待著王子甘鐸。合赤魯是突厥老可汗啟明最信任的部下,號稱突厥最智勇雙全的將軍。李世明和李靖與他多次交手,李靖曾稱贊他為真正的對手。甘鐸為王子后,效仿漢人的習俗拜合赤魯為師學習文武二藝。合赤魯發現甘鐸王子不但聰明好學,而且性情仁厚,深得軍民的擁戴,心里十分高興,因此教起來也格外用心,幾年下來,甘鐸不但深諳兵法,武藝上的造詣更是青出于藍,已勝過了乃師合赤魯。 近幾年來中原一帶發生了很多巨變,隋朝滅亡,天下大亂,繼而唐朝建立。突厥曾數次想趁機進取中原。然而終因實力有限或內部不穩而數次功敗垂成,等到突厥自己把實力漸漸積攢起來,唐朝的形勢也逐步安定下來,加之有李世民、李靖這樣不世出的名將,數次猛攻潼關、玉門關都遭到失敗。幾次失敗使突厥內部也發生了一些爭執,有人主張效仿以前的匈奴,對唐朝亦戰亦和;有人主張對唐朝采取敵視態度,應該使用把計謀軍事手段結合起來,對外軍事占領,對內分化瓦解;還有一些比較溫和的人則主張和唐朝發展貿易,可以互相獲取利益。三種主張中,第一種占了絕對的優勢,因為絕大多數突厥人都認為唐朝的興盛會威脅到突厥的生存,應該敵視。之互惠互利是富敵之策。但說到玩弄陰謀詭計,突厥人們自認不是中原人的對手,很多人更不屑使用這些手段,而突厥族驍勇,遠勝唐人,所以大多數人都贊成第一種提法。 對于這些爭論,合赤魯都很不以為然。以他的看法,戰場上的唐朝人一點也不弱,硬要說弱,只是騎射上稍稍吃了點虧。但唐人的科技發達,經常在戰場是上用上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武器,完全可以彌補騎術上的不足。這些皇親貴胄,聽了別人的幾句鼓惑,就雄心勃勃的要創什么不世之功,仗打不贏就洗劫邊境的百姓,搶劫邊境的州府,多年來已經和唐朝結下了深仇大恨。對于這些,合赤魯是深感憂慮的,他明白唐朝的潛力遠勝于突厥,眼下只是國家剛剛安定,百廢待興,騰不出手來和突厥較真,一旦唐朝緩過了這口氣打算報復突厥,當年漢朝與匈奴的一幕就有重演的危險。如果說突厥真的有心集中力量,趁唐朝還沒有興旺的機會,突然予以沉重的打擊,是有可能創造奇跡的,但是這批貴族們又不敢冒這樣大的危險,深入中原腹地對他們來說既辛苦又危險是很不劃算的。這些家伙們只滿足于掠奪一些邊境的財物,勒索一點中原的進貢,真的打起大仗來怕死的、叫苦的、害怕損傷自身利益實力的簡直是千姿百態,雖然經過這些年的經營已經號稱有三十萬精兵,但真的打起仗來到底會是個什么樣,合赤魯是表示懷疑的。 正焦急間,甘鐸匆匆趕了過來,一臉的怒氣,見到老師連忙深鞠一躬:“老師。”合赤魯問:“王子今天何故跚跚來遲。”不問不打緊,一問這句話,王子幾乎跳了起來:“嘿!老師,你倒評評理,我們和中原人也沒有什么深仇大恨,何必做得那么絕?”“王子看見了什么這么氣憤?”“老師,我今天去北軍營,看到士兵正在燒肉,就湊過去看了看,你知道他們在燒什么肉嗎?他們不知道從哪里弄了個中原的俘虜,割他腿上的肉燒著吃。”“中原的俘虜是什么人?”“我仔細問了,就是玉門關的一個小卒,巡邏的時候被他們捉住了,那個東洋人出的主意,說什么人肉好吃,挑唆他們吃人肉。我氣不過,把他們大罵了一頓。”合赤魯長嘆了一口氣:“越來越不像話了,那個東洋人也不知道是什么來路,和左將軍打得火熱,不是挑唆可汗去搶女人,就是挑唆左將軍殺百姓,照這樣下去,我這話不要對別人說……”合赤魯看了看左右全是親信,接著說:“遲早要釀成大禍。”王子反問:“那怎么辦?”合赤魯答:“怎么辦?該怎么辦怎么辦。您要查的事都查清楚了嗎?”王子聽到老師說到了正題上,不再牢騷,答道:“都查清了。老師,不知道唐朝玩的什么花樣。”“說來聽聽?”“唐朝最近在策劃一種叫科舉的制度,據說是為了選拔民間的人材。”“怎么個選法?”“就是開展一系列的考試,考核民間有學問人的本事,再按本事加以錄用。”“有這樣的事?”“就是這樣的。”“那倒是個新鮮玩意,這件事誰策劃的?”“學生知道的是李世民。”“又是李世民。這件事未必就是他的主意,但肯定是他經過手的,真能實施,唐朝將人才不斷,對突厥的威脅就更大了。李世明千古少有的英雄。”王子接著說:“老師,我倒有個想法。”言罷低聲在合赤魯耳邊如此如此耳語了一番,合赤魯聽完就是一驚:“不行,太危險了。”王子卻說:“老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是個機會,如果我在那邊掌握了軍權,可以成為突厥的內應,即使掌不了軍權,大唐的情報也會源源不斷的傳過來。”合赤魯說:“這件事可以派其他人完成,你是王子不可深入險地。”王子說:“我又不是嫡子,怕什么?再說國都里這些養得肥肥胖胖的貴族們我一看就生氣,離遠點正好。”合赤魯大聲說:“不行就是不行,我是你師傅,就要為你的安全負責。”王子說:“那這么好的機會就放棄了嗎?”“放棄倒不至于,可以另派人選。”“嘿嘿!老師,依我看來,您的手下除了我好像沒有更好的人選吧?”“真的嗎?”合赤魯突然一陣冷笑:“你敢不敢跟我打賭?”“賭就賭了,又有什么?”合赤魯于是對甘鐸說了一人。這一次換成王子不樂意了:“老師,你說我危險,難道他就不危險嗎?”合赤魯笑道:“嘿嘿,老夫正要培養培養他。”“那你就是不培養我了?”“沒有的事,你且說你如果要去可汗會同意嗎?”“不會。”“如果是他呢?”“會。”“結了,你說愿意賭,輸我點什么?”“你沒說呀,我只愿賭,輸什么你沒說呀,不算!”“好哇,老夫第一次遇到王族的人也說了不算。”“咿!堂堂右將軍這么小氣,好丟人吶!”………… 翠微峰頂。 老道問吳遇:“你說你隨師學藝一去就是四年不回,家中生了巨變,是什么事?”吳遇長嘆一聲:“恩公,我一去四年,臨別時對我哪未過門的妻子留有贈言,說我學藝回來兩人立即成親。豈料這句話,卻成了我和她的決別。”老道問:“發生什么事了?”“我家鄉梅洲,有一惡霸姓石,某一天看到了我那未過門的妻子,心生邪念,派人打聽到了我家的住址,將她給……強搶了去。”“后來呢?”“可憐我那妻子寧死不屈,被他們給活活的打死了。鄉親們說,光木棍,就打斷了三根。”“她不過是一女子,他們怎么會對她這么殘忍?”“我起初也是半信半疑,但我后來在那惡霸的府中確確實實找到了三根被打斷的木棍。”“那后來呢?”“我的父親承受不了這個打擊,氣中風了,幸好我及時趕到,運用內功救了父親的性命,但癱瘓卻怎么也治不好了。”“你一定去報復了。”“怎么不是,父親的病情一穩定,我就去了石惡霸的家里,把他家里的老少良幼給宰了干干凈凈。”“沒有留下一個活口?”“沒有,連看門的狗都被我給殺了。”“殺了多少人?”“六十多口吧。”“怎么那么多?”“我趁他家過壽宴的時候去的,為的就是能趕盡殺絕。”“無法無天,把人家的媳婦逼死了還過得了壽宴。不過你的仇也算報了。”“沒有,石惡霸只是個小角色,他背后有州府的支持,石家之所以敢橫行霸道,全是仗了有州官的支持。石家搶了我的妻子,我父親去告官,誰知州官和石家是串通的,反說我父親誣告,一頓棒子給打了回去。我父親就是這樣氣中風的。”“所以你又去了?”“是的,然而那州官早知我要來,事先躲走了,安排下毒計擒我,我武藝雖高,經驗卻不足,被他們在我喝的水里下了蒙汗藥,失手被擒了。”“還有這樣的事?梅州離此地有多遠?”“不太遠,也就兩三百里吧。”“好,你接著說。”“我不明白他們是怎么想的,我殺了地方大戶人家六十口人,卻從來沒有上過公堂,他們只是在牢房里折磨我,整整一年,我的身體就是被他們整垮的。”“你是說,你的癆病就是在獄中得的。”“對。”“你得了癆病,他們對你怎樣?”“您知道,癆病就已經是絕癥了,而且是很厲害的確傳染病。他們既知道我要死了,也怕傳染上我的病,就放松了對我的看管。”“結果你趁機逃出來了?”“對,我不但逃了出來,還大鬧了一場,在公堂上放了一把火,打傷了幾個公差,這才逃走。”“你為什么不立即逃走而要這樣鬧一場才走呢?”“先生,我雖然一走了之,但我父母還住在那里。我若不鬧得狠一點,他們要找我父母的麻煩怎么辦?還有,我師傅贈給我的追魂劍,我要設法取走,不鬧一鬧爭取些時間是拿不走的”“說得有理,請接著說。”“后來我就逃到了這里,見這里風景迷人,想死這里算了,就沒有再逃,其實身體不行,也逃不動了。”“老道說:“我明白為什么給你治病時你身上為什么會有內傷了,那時你不肯說,是在牢里被打的吧。”“是的。” 老道沉思了半天,突然冷笑了幾聲,吳遇問:“有什么好笑的?”“當然好笑了,蒙汗藥一貫是賊人用來打家劫舍,殺人越貨的東西,卻被公門里的人用了起來。”猛的一拍身下的石頭:“混賬!看來他們還用得很熟哇。”接著問吳遇:“那你的病好了以后有什么打算?還要回去報仇嗎?”“恩公,仇我一定要報的,但是我這回死里逃生,有很多事情沒有想清楚,我想想清楚了以后,同時打聽一下我師傅的下落。再回去找他們報仇。”“嗯,你先治病,等病好了以后,老夫和你一起再謀劃謀劃。” 對于吳遇來說,往事是不堪回首的。他和梅小月從小就青梅竹馬情意深厚,早早就定下了親事。自己十六歲的時候隨無名大俠進山學藝,臨別時對梅小月有贈言,說學藝歸來立即成親。藝成之后,師傅稱他可以列入當世高手的行列,并贈以師門至寶追魂劍。在那時,吳遇真是意氣風發,一心一意要干成一番大事。但一旦辭別師傅回家就遇到了家中的巨變,未婚妻被人霸占,不屈而死,父親中風。好端端的一家被貪官和惡霸逼得家破人亡。他于是報仇,然而卻中了貪官的奸計。當時貪官請來遂客以和解為名為他擺了一桌酒席,酒他是一口沒喝,但話說久了,無意中喝了一口茶,茶中也下了迷藥。吳遇怎么也不相信公門中人竟會做出下迷藥這種下三濫的手段,因為這種行為是和最下乘的賊論為一談的,需知絕大多數的賊都不會用這種下流的手段,用迷藥的多是淫賊,為了強奸良家婦女才用,那在賊中都是最為人所不齒的行為。江湖人聽到誰用蒙汗藥會立即瞧不起他,何況是公門中人。所以老道才會一陣冷笑。貪官的這個行為雖然一時奏效,擒住了吳遇。但最終惹來了大禍,終遭報應。這是后話。 貪官捉住吳遇后,和親信一商量,這件事不能上報,如果上報,石惡霸強搶良家婦女在先,這個案子最后還不知道會審成什么樣。他是熟悉法律的人,明白如果按法律制裁,自己貪贓枉法的罪比吳遇的罪還要大。這件事也不能公審,公審了也要穿幫。總之就不能讓這件事見陽光,好在吳遇的父親已經中風,一個老母已辦不成大事,就定下了在獄中整死吳遇的毒計。 于是吳遇在獄中受盡了折磨。好在他內力深厚,無數次的毒打、虐待都挺了下來。但最終因為這些折磨導致身體虛弱而患了一場病。其實當時得的只是尋常的感冒,但獄卒們有意折磨他,不但不給醫治,還想方設法讓他的病更重,一來二去,終于熬成了癆病。在當時,這就已經是絕癥了。貪官一看此人必死無疑了,就放松了對他的看管,結果吳遇趁機逃了出來,逃出來的時候癆病就已經轉成癌癥了。逃亡了一年,癌癥越拖越重,吳遇自知已經活不了多久了,見到翠微峰一帶風景秀麗,打算死在這里。哪知天無絕人之路,遇到了隱居在此的這一位神秘的老道,不但治好了他的病,還推薦他參加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武科舉,到了后文,吳遇奪取狀元后再次返鄉報仇雪恨,這都是后話。 在以往,或許就在前幾天。吳遇做夢都想報仇,每天一閉上眼睛就是想著如何手刃仇人,尤其是身體漸漸好了,這種欲望就更加強烈。他的老師,那位不愿留名的劍客也是一位疾惡如仇的人,曾經生啖仇家的血肉,這些事吳遇都是了解的。但是和這位老道相處以來,他深深的被老道的恬然、開朗所感染。他的本性本來也非常的開朗,然而家中突遭巨變,自己更加受盡折磨,更兼無比的病痛,重壓之下性情有些改變,每時每刻無不是想的惡毒的事情。雖然總在提醒自己世上還是好人多,為人還是要多做好事,但是在病痛和復仇的欲望的驅使下,他無法改變自己的想法。然而和這位老道僅僅相處了一個月,他滿心的暴戾之氣仿佛都被化解拉。內心也恢復了往日的平靜,性格也漸漸回到了以往那個有點靦腆的大男孩的性格。當然經過了這番經歷人是成熟多了。吳遇現在總在想一個問題:我報了仇又能怎樣?他是有雄心壯志的人,總想著要干一番事業。如果一時之快把仇家殺了,人家說什么也是朝廷命官,自己肯定要永遠走上逃亡的路,再也不可能有出人投地的機會。就算男兒有仇必報,殺了人又怎樣?他的梅小月也活不過來了。那貪官雖說對自己惡毒,但那里對自己惡毒的人很多,難道又想上次那樣趕盡殺絕?那次趕盡殺絕的經歷在他心里其實一點也不痛快。一家六十多口人,被他殺得血流成河,他是本性善良的人,突然間見到那樣一種血腥的場面,而且還是自己殺的,即便他是武夫,內心里也受不了。第一次殺人本來壓力就大,何況一口氣殺了那么多人。有時候他捫心自問,這些人難道都該殺嗎?未必吧。常常深感愧疚。那些折磨自己的獄卒不照樣是受人指使身不由己嗎?憑自己的本事這個時候跑回去把這些人掏出來一個一個全部宰掉不難,但他們就真的該死嗎?吳遇百思不得其解。 有時候他也想把這些問題問一問老道,看看人家是怎么說的。但反復考慮還是放棄了,這個問題確實有些難。除非老道事先深思熟慮過,否則突然一問人家多半答不出來,何況自己已虧欠人家太多,這些小事也不愿意再去打攪人家了。 其實吳遇的這個想法錯了,他如果早問人家問題早就解決了。這件事情最后還是在這位老道的策劃下解決掉的。 欲知后事如何 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