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一落千丈----- “落”:指降落;“丈”是古時候用來量長度的單位,一丈等于十尺。“一落千丈”就是一下子降落了一千丈。用來形容地位、名聲或成績突然急速下降。 “一落千丈”這個成語的來源是這樣的: 宋朝時候,有個十分聰明的孩子,名叫方仲永,他五歲時就能寫詩,無論給他出什么題目給他,他都能一下子就寫出幾句好詩來。因此被人稱為神童,消息船開后,許多人都來爭著來看他,一些有錢人還特地出錢請他表演。仲永的父親見兒子這么小就能賺錢,十分高興,便帶著他到處表演,不讓他進學堂念書。 仲永十二歲時,宋朝著名的詩人王安石見到他,出題讓他寫一首詩。仲永寫了很久才寫完,而且詩句沒有小時候寫的那么好。王安石搖頭嘆息說:“仲永文筆一落千丈。”
熱心網友
唐朝時,有個叫穎的天竺(印度)僧人來到長安,他善彈古琴,聽的人很多。 有一次文學家韓愈聽了他的彈奏,感嘆他技藝的高超,寫了首詩贊揚他。詩中說:(譯文大略) 剛開始琴聲像一對男女,盡是恩恩怨怨,突然變得軒昂起來,勇士要奔赴戰場了,戰場天闊地遠,今后的命運如浮云柳絮沒有根蒂。琴聲一轉,風和日麗,百鳥在一起嘰嘰喳喳,這時看見一只鳳凰奮力向上孤飛,一分一寸的上,到最后,好像力氣用盡,突然以千丈的速度從高空跌落下來(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我想站起來,馬上中止這琴聲,因為我已經無法控制我自己,我的衣服已經被淚水打濕。穎師啊,你的技藝確實高超,可是請不要把冰炭放進我的心裏啊! "一落千丈"形容境況,地位等下降得很厲害。 (譯自韓愈《聽穎師彈琴》) [原文]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穎師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熱心網友
同意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