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國的動畫片市場都被日本的動畫片占領了,很多少年兒童對其如癡如醉,有的人對此極度不滿,稱這種現象是小日本對我們的“文化侵略”。請問中國為什么不能對日本也搞一點“文化侵略”?我們的差距在哪里?何時才能趕上?
熱心網友
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且不用說侵略,就說影響吧。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個日本人,每一個韓國人都應該知道中國文字的使用范圍,中國漢字對這些國家和人民的作用和千百年來所產生的影響。但是,迄今為止,依然有很大比例的西方人把這中間的關系顛倒相看,本末倒置。很多西方人普遍看成是中國的漢字和日本的字很相像。在他們的頭腦中,文字的真正來源并不重要,而日本富有,中國貧困,所以中國必然要去模仿日本。依據如此概念,中國的文字也就效仿日本的了。而很多韓國人自己都以為是他們的祖先創造了節日,創造了韓國的中秋節,春節,創造了韓國的節氣。。而這些根本跟中國的文化沒有任何關系,雖然這些節日和節氣都和中國的節日和節氣的時間是完全相同的。這到底為什么會出現如此現象呢?這其實是一個很嚴重的文化繆誤的問題。長久以來,千百年來,真正的締造者并沒有采用積極的態度去弘揚自己的文化以及其影響。千百年來的締造者們甚至是閉關自守,躲在一個地方自我陶醉,孤芳自賞。而另外兩個國家卻一直都在踴躍地參與國門之外的事情,不恥下問,兢兢業業地發展自己的國力。日本借用中國的文字,借用其他國家的文字(英語等)去發展自己的文化,去編造自己的網絡,去聯絡自己的國民,去發展自己的力量。他們在很短的100年左右的時間里讓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對其刮目相看,無法估量。他們成功了。他們在百多年前就已經有能力肆意凌辱他們的祖師爺中國,并且在這百多年中依然如此效法,花樣百出地進行的各種不同類型的欺壓,侵略。到底為什么會出現如此現象呢?簡單地說,中國這百多年的狀況反映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中國的文化并沒有真正地指引國人及國家發展前進,而是在很大程度,很多方面束縛了國人的手腳,僵化了國人的思路,以至國人在過去的千百年里一直都是躡手躡腳,戰戰兢兢地重復著同一類事情。這種重復,讓寶貴的時光在不斷的改朝換代中無聲地流逝了。這種重復,讓充滿智慧的國人困陷在幾乎完全雷同的模式中裹步不前甚至不可自拔。人們反復地用祖宗們的遺訓——文化來禁錮自己,禁錮子孫,禁錮人們的思維,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去)品味,不敢(去)思考,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人們一代又一代地抵觸者外來之物,視鷹鼻碧眼的夷人為妖怪,緊守“非我族類,其人必異。”等理念不放,卻完全忘記了祖宗的另一個:“他方之石,可以攻玉”這個略有創見的遺訓。韓國大約在15世紀中葉開始擁有和使用自己文字,在此之前完全使用中國文字。并且,韓國人的姓名至今依然要用中國文字來表現,借以來區分龐大的韓國人口。而日本在15世紀里發生的事件,卻依然重復著中國三國時期的故事。這說明日本歷史的發展過程要比中國晚了1000多年的時間。但是,這兩個民族卻能以驚人的毅力,在非常短暫的時間里完善了自己的夢想。當日本的電器,汽車和其他的輕工業產品闖入了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當小到鉛筆文具的韓國產品充斥了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中國自己的產品在哪里?當幾個日本韓國的歌手就足以讓神州大地刮起日風韓流的時候,中國自己的歌手又在哪里?與此同時以及長久以來,我們的國人卻依然沉醉在祖先的四大發明上,依然自傲于擁有世界獨一無二的萬里長城。由此看來,日本卡通對中國青少年的影響決非是獨立現象,它匯集了這百多年的歷史,以曾經出現和還未曾出現的形式,對中國這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泱泱大國進行著滅絕中國文化的侵略。而自上而下的中國幾乎根本就沒有力去抵抗。所以,狂妄叫囂的日本人敢說:無論去不去拜靖安神社,韓國人都不會來買日本的東西,無論多少次去拜靖安神社,中國人照樣去買日本的東西。這難道還不說明問題嗎?自己的文化束縛了自己人的手腳,而對日本以及韓國來說,中國文化這塊他方之石,確確實實地提供給這兩個國家攻得美玉的機會。。
熱心網友
中國的傳統文化 已經侵略了整個東亞但象動畫片這樣的新興的 東西 中國還是落后的
熱心網友
片面吶.
熱心網友
呵呵,中國的文化侵略遠甚于它國。中國的春節焰火在全世界上百個國家同一天燃放。中國的飲食文化在全球所有發達國家被奉為佳饌。中國的功夫……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