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某中學高三地理教師,以前的地理二輪復習都是使用外地資料,今年我想自編二輪復習資料,不知您是怎樣自編高三地理二輪復習資料的?您一般會復習哪些專題?每個專題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編寫(分析)的?整個二輪復習您大概會花多長時間完成?請您詳細賜教(賜教內容不限于我上面這幾個問號),請您注意計劃的可行性。
熱心網友
高三地理第二輪復習(提綱)目的要求1.夯實基礎知識。因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是解題的重要依據,只有加強了對它們的理解與記憶,才談得上靈活應用,比如沿著地理環境的物質組成和運動、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地理環境的地域性、地理環境的演化性的思路復習自然地理有助于系統全面、綜合地掌握基礎知識,同時有助于認識地理學科特點和試題的本質。2.提高學科能力。目前的高考試題多以考察能力為核心,尤其是考察學科能力,作為考生應該明確這些學科能力。地理學科能力主要包括地圖技能、空間思維能力、綜合思維能力等。在第一輪復習中教師和學生往往把注意力放在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方面,經常無暇顧及能力訓練,在第二輪復習中,則應有較大的變化,把能力訓練放在重要位置,圍繞各種學科能力進行一些專題訓練。特別要加強對知識綜合、靈活運用能力的訓練。3.聯系實際,擴大視野。目前高考試題很注意從現實社會生活切入主題,或讓你用所學過的基礎知識解釋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在平時學習的時候我們已經比較注意這個問題,在第二輪復習中還要再一次關注熱點問題、熱點地區,并將它們與課本上的基礎知識聯系起來。4.查缺補漏。綜合考試因題量和題型的限制,考點覆蓋面小,考試內容的選擇往往具有較大的偶然性,因此必須全面復習,不要寄希望于猜題或抱有僥幸心理。對以往因為教師教學、學生本人缺勤、注意力不集中、知識難度大等原因造成的知識、能力方面的漏洞要通過這一輪復習盡力彌補上。自然地理部分一.反映物質組成和物質運動的地理規律(強化綜合思維能力)(一) 物質組成宇宙環境:天體(類型) 天體系統(級別),星座,太陽系(成員)大氣圈:三類成分(干潔空氣、水汽、固體雜質),干潔空氣中各成分的比例,一些作用十分重要的成分(水汽、固體雜質、二氧化碳、臭氧等),人類活動對大氣成分的影響。水圈:水體類型、主要水體比例(海洋水、淡水、冰川水、地下水、淡水資源)巖石圈:元素(主要8種) 礦物(主要造巖礦物及其化學成分) 巖石(三類) 巖石圈和地殼(區別)生物圈: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各種動物)、分解者(微生物和一些小動物)、非生物環境(二)物質運動(注意示意圖)(1)九大行星的運動特征(2)地球運動:自轉(方向、周期、速度),公轉(方向、軌道、周期、速度、黃赤交角)(3)大氣運動:熱力環流、三圈環流、氣旋和反氣旋、季風環流(4)水循環:三種類型(海陸間循環、海上內循環、內陸循環),水量平衡原理,各種水體之間的互相轉化,河水的補給類型,洋流,人類對水循環的影響(主要環節,有利影響,不利影響)(5)地殼物質循環:地殼運動(板塊運動)、火山、地震、風化、侵蝕、搬運、沉積等形式,三大類巖石通過內、外力地質作用相互轉化(6)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示意圖二、反映因果關系的地理原理(強化綜合思維、演繹推理能力)第一章:(1)太陽活動及其對地球的影響(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3)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4)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第二章:(1)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太陽高度、大氣的狀況)(2)大氣的熱力作用(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對地面的保溫作用)(3)熱力環流的形成(4)影響大氣水平運動的幾個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5)影響大氣環流的因素(6)降水形成的條件(三個)(7)影響天氣的因素(氣團和鋒、鋒面氣旋)(8)影響氣候的因素(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狀況)第三章:(1)影響河流徑流量的因素(降水、氣溫、流域面積)(2)影響洋流的因素(3)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4)漁場形成的條件(三方面)(5)影響海水溫度的因素(6)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第四章:(1)內、外力地質作用對地形的影響(2)板塊構造學說第五章:(1)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大氣、巖石、水等圈層的)(2)影響植物分布的條件三、反映空間分布的地理規律(訓練空間思維、地圖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地理分布規律可以分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宇宙空間三類:1.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規律(數量多,地位重要)第一章:(1)地球自轉線速度隨緯度變化(在掌握規律的同時,要對一些重要城市的大致緯度有所了解,例如,莫斯科、多哈、紐約、悉尼四個地方的線速度相比較)(2)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變化(可以概括為從太陽直射緯線向南向北逐漸減小,這樣不僅可以把握兩分兩至的情況,也有助于理解其它非典型時間的情況)(3)晝夜長短隨緯度變化(經度靠東邊的地方一定比偏西的地方先見到日出日落嗎?)第二章:(1)太陽輻射隨緯度分布(主要掌握中國的情況。與太陽高度分布規律有什么不同?)(2)冬夏季氣溫水平分布規律(世界,中國,等溫線圖)(3)氣壓帶、風帶(三圈環流)的分布(4)冬夏季氣壓中心分布(等壓線圖)(5)年平均降水量分布(世界、中國)(6)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7)中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掌握概念的基礎上掌握分界線,注意與其它地理界線的區別)第三章:(1)海水溫度分布規律(難點是在等溫線圖上分辨別南北半球、海陸或季節)(2)海水鹽度分布規律(緯度、經度兩個方向)(3)洋流分布(4)漁場分布(5)主要河流的分布(世界、中國)(5)水資源分布(大洲、部分國家,總量、人均)(6)中國的內流區和外流區,水資源分布第四章:(1)地震、火山、地熱的分布(2)重要地形區分布(世界、中國)(3)海底巖石年齡分布(4)六大板塊分布(各板塊上分布著哪些大陸、海洋)第五章:(1)自然帶(理想大陸、世界、中國)2.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規律(因數量相對較少,往往被忽略)第一章:(1)太陽的外部結構第二章:(1)地球大氣的垂直分層(名稱、位置、成分、溫度變化、空氣運動、天氣)(2)氣壓垂直分布(等壓面圖)第三章:(1)海水溫度垂直變化(2)洋流速度、方向隨深度變化第四章:(1)地球的內部圈層(2)地殼的垂直分層第五章:(1)山地自然帶及植被的垂直變化3.宇宙空間中的分布(主要在第一章)(1)銀河系中恒星的分布(2)太陽系中行星的分布(3)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規律四.反映時間變化的地理規律(強化綜合思維能力,圖像判讀能力)時間變化規律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1.周期性變化規律(以日、月、年為周期)第一章:(1)地球自轉周期(恒星日、太陽日、晝夜更替)(2)地球公轉周期(到達兩分兩至、近遠日點的時間,公轉速度隨時間變化)(3)太陽直射位置(直射點)的周年變化(4)正午太陽高度隨季節變化(5)晝夜長短隨季節變化(6)晨昏線的變化(7)月球自轉和公轉周期(27。32日)(8)月相周期性變化(29。53日)第二章:(1)太陽輻射日變化、年變化(2)氣溫日變化、年變化(3)各氣候類型降水季節變化(4)氣壓年變化、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5)季風(6)海陸風(7)山谷風第三章:(1)河流徑流年變化(隨降水、氣溫變化)(2)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冬逆、夏順)第四章:(1)流水侵蝕、搬運時間變化(如泥石流、滑坡)(2)風力侵蝕、搬運時間變化(如沙塵暴)第五章:(1)生物生長周期2.長期性變化和過程性變化(1)太陽活動(11年周期)(2)厄爾尼諾、拉尼娜(2—7年)(3)火山、地震(活躍期、平靜期交替)(4)大陸飄移(5)氣候中長期變化(氣溫、降水)(6)地理環境演化史(7)鋒面天氣過程人文地理部分一、反映因果聯系的地理原理(主要強化綜合思維、演繹推理能力)整體性不僅是自然地理的重要原理,同時也適用于人文地理。以下是高中地理下冊中的能夠體現整體性的一些比較重要的原理性知識。第六章:(1)自然資源的特征第七章:(1)煤炭形成的條件(2)石油形成的條件(3)水能形成的條件(4)能源與國民經濟的關系第八章:(1)農業生產的特點(2)影響農業生產的因素(農業區位因素)第九章:(1)工業生產的特點(2)影響工業布局的因素(工業的區位因素)第十章:(1)影響人口增長的因素(2)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3)人口與經濟發展、資源、環境的關系(4)城市的區位因素第十一章:(1)人類生活、生產與環境的關系(兩種角度)二、反映事物空間分布的地理規律(重點訓練空間思維、地圖能力、分析比較能力)高中地理下冊人文地理部分有關分布的知識主要是一些分布的事實,也要落實在圖上,歸納如下:第六章:(1)森林、草原的分布(世界、中國)(2)中國耕地的分布(3)中國的自然保護區(落實名稱、所在省、重點保護保護生物)(4)中國主要綠化工程分布(5)中國的鐵礦、有色金屬礦產分布第七章:(1)煤炭分布(世界三大煤帶、中國)(2)石油分布(七個石油產區,中東詳細掌握,中國)(3)水能資源分布(世界、中國、重要水電站)(4)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線路第八章:(1)農業地域類型分布(新老教材結合)(2)中國農業地域差異(東部與西部,北方與南方)(3)主要糧食作物分布(4)中國的商品糧和主要經濟作物的分布第九章:(1)世界主要工業區及其工業中心(2)中國主要經濟地帶、工業基地及工業中心(3)中國對外開放地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4)中國東、中、西部劃分(5)中國的交通網(鐵路、公路、海港、內河航道)第十章:(1)人口的分布(世界、中國)(2)人口遷移(國際、國內、中國)(3)世界城市群、帶(4)中國特大城市三.反映事物隨時間變化的地理規律(訓練綜合思維能力,圖像判讀能力)(1)耕地面積和人均耕地面積的變化(2)能源構成的變化(3)農業生產的周期性(小麥為例)(4)農業的發展階段(5)工業的發展歷史(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布局的影響)(6)人口增長(世界、中國)(7)城市的起源和城市化進程(8)歷史上黃河的改道(9)湖泊面積變遷(長江中下游、黃河源、咸海等)(10)南極臭氧層空洞的變化。
熱心網友
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我認為高中的地理大概可以分為幾大塊(塊內聯系緊密):地球與地圖、氣象與氣候、地殼運動與地質作用、自然資源、人類的生產活動、地域聯系、旅游地理、人口與城市、政治與文化地理、區域地理等等,另外參考一些相關資料。
熱心網友
自己是老師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你自己對教學有什么理解,你認為高中的地理知道大概可以分為幾大塊(塊內聯系緊密).參考一些相關資料啊,最主要的是抓住高考。如果你對高中地理的教學理解有一定的深度,那么你這些問題應該都有大致把握。你參考一些相關資料來進行,結合教學實際進行修改。如果你把握不大,還是用現有的資料,然后自己多總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