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變條件的時候,化學平衡如何移動。

熱心網友

1.增加反應物的物質的量,反應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增加生成物的物質的量,反應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反之亦然;2.如果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升溫會使反應向逆反映方向移動,降溫會使反應向正反映方向移動,反之亦然;3.如果該反應是體積縮小的反應,增壓會使反應向正反映方向移動,降壓會使反應向逆反應移動,反之亦然;4.催化劑只影響化學反應速率,不會影響平衡移動,而且中學階段只研究正催化劑(加快反應速率的催化劑),不研究負催化劑;5.中學階段研究化學平衡時,只研究改變一個因素的平衡移動,不考多個變因下的平衡移動;基本是這些了,理解這些后就是在題目中的活用了,好好學吧,不要辜負了勒夏特列他老人家啊.

熱心網友

化學平衡移動的實質是濃度、溫度、壓強等客觀因素對正、逆反應速率變化產生不同的影響,使V正≠V逆,原平衡狀態發生移動,根據平衡移動原理分析解決問題。

熱心網友

單一變量,用勒夏特列原理。不是時,看起來很難,其實不然。每一種情況,平時坐題時都見過,平時總結一下,最重要的是,文字與圖像結合,每種情景對應好,做題時一想,很快很準的

熱心網友

化學平衡的移動- - 平衡移動原理闡明了濃度、壓強、溫度對平衡移動的影響。在恒溫條件下改變濃度、壓強,平衡可能發生移動,但平衡常數不變;改變溫度,平衡常數有相應改變。濃度、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恒溫下,改變反應物或(和)生成物的濃度,均能導致平衡移動。對于有氣態物質參與的反應,在恒溫、恒容條件下,氣態反應物或(和)生成物濃度的改變,就是相應各氣態物質壓強的改變,平衡將發生相應移動。若在恒溫條件下,改變有氣態物質參與反應的總壓強,則氣態反應物、生成物的濃度或分壓將以同等倍數增大或減小,對于氣態反應物和生成物物質的量不同的反應,平衡將發生移動。我們以N2+3H2=2NH3為例討論如下。(1)恒溫、恒容下加N2(改變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的結果是:c2(N2)>c1(N2),c2(H2)<c1(H2),c2(NH3)>c1(NH3)。H2轉化率增大c(NH3)增大是一致的,但N2的轉化率卻下降了。恒溫、恒容下加H2,平衡發生移動,c(NH3)增大和N2轉化率增大一致,但H2的轉化率下降。結論是:恒溫、恒容下增大一種反應物濃度,可提高其他反應物的轉化率,而這種反應物本身的轉化率下降?;蛘哒f,恒溫、恒容條件下改變一種反應物的濃度,不可能出現所有反應物(若不止一種)轉化率都升高或下降的情況。(2)恒溫下加大總壓,如使p→2p。在加壓瞬間,N2、H2、NH3的濃度或分壓強都增大1倍,平衡將向正反應方向移動。若和2c1相比,N2、H2濃度或分壓強減小,NH3增大。即c3(NH3)>2c1(NH3),2c1(N2)>c3(N2)>c1(N2),H2同。平衡移動結果若和原先c1相比,N2、H2、NH3濃度都增大了,只是NH3濃度或分壓強增大更多。即N2、H2轉化率都增大了。(3)恒溫減壓,如使p→p/2。在減壓瞬間,N2、H2、NH3的濃度或分壓強都減半,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與c1/2相比,N2、H2濃度均增大,NH3濃度減小。即c4(N2)>c1(N2)/2(H2同),c4(NH3)<c1(NH3)/2。若平衡移動結果與原先c1比,N2、H2、NH3濃度都減小,只是NH3減小更甚。恒溫時,對以上三種平衡移動討論的區別是:(1)恒容,而(2)、(3)不是恒容。前者,若有A、B兩種反應物,增大A的濃度或分壓,可提高B的轉化率,A的轉化率卻下降。后者平衡移動的結果是:氣態反應物、生成物的濃度或分壓都增大或下降,只是反應物或生成物濃度或分壓強改變更為顯著(對于氣態反應物物質的量和生成物物質的量不同的反應)。這個結論具有普遍性。下面分別討論。幾個實際問題(1)“惰氣”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惰氣”是指不(顯著)參與反應的氣體。如FeS2在空氣中焙燒成SO2,SO2經催化轉化為SO3,NH3催化氧化成NO。這三個反應中存在的N2就是“惰氣”。事實是在許多反應中都有“惰氣”存在。若是在恒溫、恒容下討論充入“惰氣”的問題,相當于上述6。(1)中所討論的情況,只需考慮反應物、生成物的濃度或分壓強,而不必顧及“惰氣”;若在恒溫、恒壓下充入“惰氣”,因p總=p平衡氣體+p惰氣,反應體系體積增大,即不是恒容過程,相當于前述的6。(3)。反應物、生成物的濃度、分壓強按相同倍數下降,(對于反應前后氣體的物質的量不同的反應)平衡將移動。以合成氨為例。進入合成塔原料氣(N2+3H2)的壓強、溫度幾乎為定值,合成塔容積固定(合成氨為放熱反應,暫忽略溫度改變),則相應轉化率幾乎為定值。原料氣中N2取自空氣,原先空氣中的O2、CO2已被除去,但Ar、CH4等“惰氣”將隨原料氣一起進入合成塔。分離掉從合成塔流出氣體中的NH3后,補充新原料氣,經加壓、調溫后再次進入合成塔,再分離NH3……經多次循環,“惰氣”在進入合成塔原料氣中含量逐漸增大。因進入合成塔原料氣總壓強為定值,“惰氣”增多,即N2、H2分壓強下降,所以合成氨的效率逐漸降低。如500 ℃,3。03×107 Pa下,N2與H2經合成塔后,氣體中含16。%(體積分數)NH3。在同樣條件下,若原料氣中有15%(體積分數)惰氣,NH3僅為12。8%(體積分數)。生產上的措施是,把“惰氣”(Ar、CH4等)含量達10%(體積分數)的原料氣放空。(2)增大反應物濃度中的某些問題①SO2+ O2=SO3正反應是體積縮小的過程,因在反應條件下SO2轉化率已超過95%,沒有必要采取加壓措施。生產上采取適度增大O2濃度,使SO2為7%(體積分數,下同)、O2為11%,余為N2,以增大SO2轉化率。若O2濃度過大,即SO2濃度小,會顯著降低設備的生產能力;若SO2濃度過高,不僅SO2轉化率降低,而且反應釋放的熱量大,使體系溫度升高,不利于SO2轉化(參考溫度對平衡的影響)。②4NH3+5O2=4NO+6H2O ΔrHm=-907 kJ/mol反應中NH3和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25。實際的反應速率,因O2增多而加快,在NH3和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8~2。0)時達到最大值,若O2含量繼續增大,NH3轉化率不再增大。一般采用NH3含量為10%~11%(體積分數,下同),此時NH3和O2物質的量之比為1∶(1。9~1。7)。NH3含量增多,可能達到NH3在空氣中的爆炸極限(450 ℃,NH3的體積分數是12%為下限),若NH3含量少,不僅NO少而且反應釋放的熱不足以維持Pt-Rb催化劑所需的溫度(850 ℃~800 ℃)。③變換反應CO+H2O=CO2+H2 ΔrHm=-41 kJ/mol 這是一個反應前后氣態物質的物質的量相同的放熱過程。綜合考慮反應速率和CO的轉化率,一般采用600 K~650 K。適度加大H2O的濃度有助于提高CO的轉化率。如500 K時,在恒溫、恒容及一定的總壓強下,增大c(H2O)就是降低c(CO),所以只能適度增大c(H2O)。因所用催化劑不同的兩個實例見下表。變換過程反應前后氣態物質的物質的量相同,增大總壓強無助于提高CO的轉化率。然而生產上這個反應是在6。06×105 Pa下的變換塔中進行的,此處加壓是為了提高變換塔的生產效率。恒溫下,6。06×105 Pa 時一個變換塔相當于在1。01×105 Pa時的6個變換塔的效率。④合成氨原料氣中N2和H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3,原因是此比值時,NH3的產率最高。500 ℃,202×105 Pa下的數據為舉此例是想說明,并非所有反應都應該采取改變濃度來促進平衡移動的方法。(3)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弱電解質在溶液中部分電離并達平衡,如CH3COOHCH3COO- + H+ K=1。8×10-5(此平衡相當于前述合成氨的平衡──恒溫)。①加水稀釋弱電解質溶液,電離度增大,但電離形成的c(H+)、c(CH3COO-)卻減小。加水稀釋是溶液總體積增大的過程,加水瞬間,CH3COOH、CH3COO-、H+均以同等倍數減小,只是c(CH3COO-)、c(H+)減小更甚,有利于平衡向電離方向移動。此結果可認為是前面“濃度、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中論述的(3)在另一種情況下的體現。②把少量固體CH3COONa加到CH3COOH溶液中(忽略加CH3COONa時溶解熱效應和體積改變,即恒溫、恒容),溶解瞬間,因c(CH3COO-)(總)濃度增大,平衡向生成CH3COOH方向移動。結果是,c(CH3COOH)、c(CH3COO-)比原先增大,而c(H+)下降。此情況和前面“濃度、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中論述的(1)相似。③把少量固態KNO3加到CH3COOH溶液中(忽略熱效應、體積改變及鹽效應,即恒溫、恒容),因CH3COOH、CH3COO-、H+濃度未變,平衡不發生移動。此處的KNO3相當于前述在恒溫、恒容下加入“惰氣”?!靖健咳舭袰H3COONa溶液加入到CH3COOH溶液中,可分成兩步討論:先求算混合液中c(CH3COOH)、c(CH3COO-),而后考慮CH3COO-對CH3COOH電離平衡的影響。上述加水等對CH3COOH電離平衡的影響,也適用于加水等對其他弱電解質電離平衡的影響,只是影響程度不同。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化學反應的熱效應取決于正、逆反應活化能的差值。若正反應活化能更大,則正向反應為吸熱過程。熱效應和反應溫度、反應速率間沒有直接關系。例如,(1)改變溫度對熱效應(吸收或釋放)大的反應的影響大。k1、k2分別是在T1、T2下的平衡常數,ΔrHm為反應焓變,R為摩爾氣體常數。下表列出幾個反應在不同溫度下的平衡常數: 由上表數據可得到兩個結論:①反應焓變大的反應,K值隨溫度改變時的變化大。②對于某個具體反應,低溫下改變溫度對平衡常數的影響更大。。

熱心網友

在單獨改變一個條件下,用勒夏特列原理進行判斷

熱心網友

根據化學平衡的規則,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熱心網友

條件改變后,平衡向削弱改變的方向移動

熱心網友

溫度升高時,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