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制造航空母艦嗎?為什么到現在還沒有航母?是艦載機不能制造嗎?航母乃是一個大國軍事實力的象征,周邊國家;象印度、泰國都有航母,連日本都在搞準航母,為什么說:中國沒有必要搞航母,是造不出來嗎?
熱心網友
腐敗不清除,就是有了航母也會被那些貪官用來做游艇。
熱心網友
我們希望中國能擁有強大的海軍,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強大的海軍作戰編隊無疑是航母特混艦隊,因此多數網友們都希望中國能擁有自己的航母特混艦隊,然而中國現在并不適宜建造航空母艦,原因在于: 1。航母編隊及其搭載的艦載機雖能奪取大面積海域的制海權與制空權,適宜作為進攻性武器使用,但航母本身的造價高昂,航母造出來后需要配備艦載機,護航驅逐艦、護衛艦、潛艇與補給船,所以一個航母編隊的價值不菲,同時航母編隊運行的費用也非常高。雖然我國在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國家的外匯儲備也超過一千四百多億美金,但并不意味著我國可以毫無節制地發展軍備,因為畢竟我國還是一個不富裕的國家,應該把有限的資源主要使用在經濟建設,提高綜合國力方面。歷史證明了不顧實際地擴充軍備不會給自己帶來什么好處。二戰時期的日本造出了“大和”、“武藏”這樣的超級戰艦,也有大量的航母編隊,到了最后還是敗在美國的手下,拋開“正義的戰爭必將勝利,侵略者沒有好下場的說法”不談,這種結果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的重要性。其實在二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的一些將領也意識到這點,例如山本五十六在戰前曾到過美國,面對這個擁有強大的生產力的工業化國家,他認為與其打持久戰是不可能勝利的,最好是不與其開戰。但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本性驅使他們鋌而走險,希望畢其功于一役,偷襲珍珠港,最后也逃脫不了失敗的下場。冷戰時期的蘇聯為了與美國爭奪霸權,兩國進行了幾十年的軍備競賽,超級軍事大國最終被超級經濟、軍事大國拖垮,數百年來苦心經營的龐大帝國一朝土崩瓦解,至今元氣未復。這一切大家應該記憶猶新。雖說我國進行軍事現代化建設目的是為了維護我國主權、領土完整,并不是為了侵略別國,但是軍事現代化建設必須與我國的經濟實力相適應,拔苗助長結果很可能是適得其反。 2。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海灣戰爭與世界其它熱點地區的沖突預示未來的戰爭是屬于高科技的戰爭。航母編隊是一種高科技與強大火力相結合的作戰編隊。在戰爭中為了奪取制空權、制海權,編隊既要通過艦載機、巡航導彈將火力投送到幾百甚至上千海里外的敵方目標,又要防備敵方利用空中力量、水面艦艇、潛艇對本編隊進行攻擊,這就要求航母與艦載機、航母與編隊其它作戰艦艇、各種不同類型的艦載機之間具有協同作戰的能力。要實現這個目標一方面需要大量高科技的裝備滿足通訊、電子戰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求操縱這些先進裝備的人具有極高的素質,而這些正是我國目前最欠缺的。如果說裝備的高科技化可以通過購買、引進生產技術等方式在短期內實現的話,那么提高人的素質顯然需要更長的時間。在高科技的戰爭中,人們仍舊得出一個結論:“決定戰爭勝利的最終因素在于人”,再高科技的武器設備最終還是由人來操縱的。我國人民的科技素質與國外伴隨資訊科技的發展長大的年輕一代相比顯然存在較大的差距,要縮小這種差距需要通過科教興國以提高全國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來實現。我國軍隊現在開始吸收年輕的高學歷技術人才進入軍校作進一步深造,為提高軍隊人員素質邁出了可喜的一步。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和軍隊中高素質人才比例的增加,在一段時間內我國(但并不是現在)將具備制造和使用航母的能力。 3。一個國家有能力制造,使用航母并不意味著善于運用航母。世界海軍強國如美國、英國在航母的使用上都已經積累了上百年的經驗并經歷了多次戰爭的考驗,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戰后的歷次局部戰爭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馬島海戰以至九十年代的海灣戰爭,使這些國家在海軍兵力特別是航母的運用上積累了不少經驗。現在美國的航母特混艦隊擁有全世界最大、最先進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搭載的艦載機聯隊擁有F-14,F-18,EA-6,E-2C,S-3等固定翼飛機和SH-60等直升機,其航母編隊作戰能力之強無出其右者。另一個老牌海軍強國英國在歷史上對航母的設計、運用均有許多別出心裁之處(與英國人保守的傳統大相徑庭),例如在二戰后改航母的直通甲板為斜角甲板,提高飛機起降效率;設計出上翹式的飛行甲板以提高艦載機起飛時的上升力,增加了“海鷂”式垂直起降機的起飛重量等。如果不談我國在設計制造航母上所可能碰到的資金短缺,技術困難等問題,只考慮假如現在擁有了航母,那么什么時候航母編隊才能真正形成戰斗力呢?估計這不能在一代至兩代人的時間內達到目標。也就是說就算是現在擁有了航母,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形成戰斗力,可謂遠水解不了近渴。在沒有航母的情況下短期內應該怎樣發展海軍呢?我國的海岸線較長,領海區域遼闊,當前的熱點一是臺灣問題,另一是與東盟部分國家關于南沙群島領土歸屬的糾紛,還有就是釣魚島的問題。分析一下假如我國在這幾個地點與別國發生沖突,對手軍事力量的強弱。 A臺灣問題:如果島內臺獨勢力抬頭,在國外勢力的支持下企圖搞臺灣獨立,那么臺灣問題一定會訴諸武力解決。海軍的任務一是封鎖臺灣,二是配合空軍、陸軍攻占臺灣。面對的對手一是臺灣的空軍、海軍,二有可能是美國的航母特混艦隊。 B南沙群島:有可能與東盟部分國家發生軍事沖突,沖突的等級高低需要看美國介入的程度。如果美國不采取軍事介入的做法,這種沖突應該是中小規模的。對手的力量不算太強,但也擁有少量高科技武器,如性能先進的飛機如Su27, F16,F18,中小排水量的導彈護衛艦(裝備捕鯨叉反艦導彈)。 C釣魚島:不排除日本會利用釣魚島歸屬問題作為導火線(如同其以前侵略中國采取的一貫做法)與我國海軍發生沖突。對手的實力強勁擁有十-九(八-八)艦隊,常規動力潛艇并有空中力量支援。面對這些威脅我們目前應該采取的做法首先是在空中力量的掩護下發展驅逐艦-潛艇混合編隊應付威脅。不贊同在目前制造航空母艦并不意味著忽視空中力量,不發展航空母艦只是因應當前情形而然,條件成熟以后還是要研究空中力量的搭載平臺為海軍遠洋作戰提供掩護及提高海軍艦艇編隊的遠距離打擊能力的。目前應該發展由JH-7與SU27組成的空中打擊力量,使其具備空中加油能力,購買、研制、改裝空中加油機、預警機,使岸基空中力量的活動范圍覆蓋幾個熱點地區,為海軍活動提供一定程度的空中掩護。 至于海軍,首先需要組成驅逐艦-潛艇編隊(以下也可簡稱為編隊)。驅逐艦可以以167艦體為平臺,分為防空-制海驅逐艦與反潛-制海驅逐艦(如同美國以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艦體發展了基德極防空驅逐艦和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巡洋艦一樣),排水量為6000-7000噸。 反潛-制海驅逐艦裝備100mm艦炮,艦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32單元,點防御,相當于海麻雀),12X反艦導彈,4X反潛導彈,反潛魚雷,2X中型直升機(可發射反潛魚雷,小型反艦導彈,并可對艦射導彈進行制導),近防系統為37mm速射炮(以后可加裝8~12X拉姆近程對空導彈2座)。 防空-制海驅逐艦裝備相控陣雷達,100mm艦炮,取消直升機機庫,只設直升機平臺(類似于早期的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原因在于區域防空導彈載彈量較大),裝備64X垂直發射區域防空導彈(防空-制海驅逐艦排水量為阿利伯克級的2/3,因此考慮區域防空導彈搭載數量為其2/3左右)射程為100公里以上。12X反艦導彈,4X反潛導彈,反潛魚雷,近防系統為37mm速射炮(以后可加裝8~12X拉姆近程對空導彈2座)。 潛艇:與基洛級類似,可以搭載4X以上的潛射反艦導彈,發射后由艦載直升機制導。驅逐艦-潛艇編隊組成:每一個編隊由反潛-制海驅逐艦3艘,防空-制海驅逐艦3艘,常規動力潛艇4艘,艦隊補給船、油船各一艘組成,每個編隊共12艘艦船。根據上述A、B、C點所述,該編隊的假想敵為美軍航母編隊與日本十-九(八-八)艦隊(作戰策略下述)。目前世界各國對潛艇的運用均以單艇作戰為主,如美國的攻擊型核潛艇除了配備其航母編隊外,以一對一的方式在平時追蹤前蘇聯彈道導彈核潛艇,在戰時將其摧毀,抑制前蘇聯的核力量,此外還擔負著海上破交戰、特種作戰甚至反毒品等任務。而我們驅逐艦-潛艇編隊配備的潛艇起何種作用呢?為何要在編隊中配備四艘之多呢?驅逐艦-潛艇編隊所配備的潛艇作用在于: 1。反潛:日本十-九(八-八)艦隊除了艦隊作戰艦艇具有的反潛能力外,最主要依靠8~10架艦載直升機反潛。艦載直升機反潛雖有反潛作戰范圍大,安全(不會受到對方潛艇攻擊)的優點,但作戰受天氣影響,天氣惡劣的情況下不能起飛,持續作戰能力較差。而且對付一艘潛艇的最好方法就是另一艘潛艇。配備了潛艇的驅逐艦-潛艇編隊反潛能力將大大增強。 2。反艦:將潛艇配備與編隊前沿,可先敵發射反艦導彈,增加了編隊反艦能力。 3。偵察:編隊潛艇平時可脫離驅逐艦隊在其四周海域作偵察活動。 4。為將來配備航母作準備。不難看出一個驅逐艦-潛艇編隊包含了一個航母編隊所需的護航補給兵力,編隊平時訓練、作戰將會給水面艦艇-水面艦艇、水面艦艇-潛艇和潛艇-潛艇的協作積累經驗,將來條件成熟后將4艘常規動力潛艇換成1~2艘攻擊型核潛艇,加一艘航母,就組成一個航母特混艦隊,滿足我國遠洋作戰的需要了。與日本十-九(八-八)艦隊的比較。驅逐艦-潛艇編隊首要的假想敵是日本十-九(八-八)艦隊十-九(以下稱為十-九艦隊)。下面與之作一比較。在比較前作以下假設: 日本十-九艦隊配備金剛級驅逐艦(9000噸)一艘,防空驅逐艦(5000噸)2艘,直升機母艦(5500噸)一艘,村雨級通用護衛艦(5100噸)5艘,不算補給船噸位,作戰艦艇總噸位為5萬噸。SH-60直升機10架。:日本十-九艦隊主要任務是反潛,保護一千海里交通線。反潛兵力為直升機與艦載魚雷,阿斯洛克反潛導彈,艦載反潛魚雷,適應遠、中、近距離反潛作戰。防空力量:金剛級驅逐艦攜帶標準2區域防空導彈90枚,射程73公里。防空驅逐艦攜帶標準1區域防空導彈2X40=80枚,村雨級通用護衛艦與直升機母艦攜帶海麻雀點防空導彈5X16+1X8=88枚。近程防空采用20mm火神炮。反艦力量:捕鯨叉反艦導彈8X8=64枚射程130公里,艦炮。 驅逐艦-潛艇編隊:反潛-制海驅逐艦3艘(3X6500噸),防空-制海驅逐艦3艘(3X6500噸),常規動力潛艇4艘(4X3000噸)。不算補給船噸位,作戰艦艇總噸位為5。1萬噸。反潛兵力:艦載直升機6架(攜帶反潛魚雷),常規動力潛艇4艘,艦載反潛導彈、反潛魚雷。。防空力量:防空-制海驅逐艦攜帶的區域防空導彈(3X64=192枚),反潛-制海驅逐艦攜帶的點防空導彈(32X3=96枚)。近程防空為37mm速射炮,以后還可以配備拉姆近程防空導彈。反艦力量:反艦導彈6X12+4X4=88枚射程130公里。潛艇攜帶的反艦魚雷,艦炮。 驅逐艦-潛艇編隊的潛艇可配置在以驅逐艦分艦隊為圓心,半徑為40公里的范圍內。平時可以在艦隊的前后左右40公里處各部署一艘潛艇,有需要時也可將四艘潛艇均集中于某一處使用。原因在于潛艇必須置于編隊區域防空導彈的防衛下,因為潛艇最脆弱的就是防空能力。保守地估計編隊的區域防空導彈有效攻擊距離相當于標準2導彈為70公里左右,而現代艦載小型反潛魚雷攻擊距離為10~15海里(1海里=1。852公里),那么固定翼反潛飛機或反潛直升機要攻擊編隊附近40公里處的潛艇,自身也會暴露在編隊防空導彈的火力下。因此在編隊防空驅逐艦的保護下,反潛直升機與潛艇的關系也就不再是一個追,一個只能逃了。當水面艦艇攻擊潛艇時,它們也往往已早已暴露在潛艇的潛射導彈范圍內,除此以外,還可能遭受到驅逐艦分艦隊的反艦導彈攻擊。真正能對潛艇造成威脅的可能也只有另一艘潛艇了。由于潛艇具有發射潛射導彈的能力,如果導彈射程為130公里,那么整個編隊的對艦攻擊距離將達到170公里。編隊控制的水面海域面積達3。14X170X170=90476平方公里。而十-九艦隊只有3。14X130X130=53066平方公里,為驅逐艦-潛艇編隊的58。65%。可見驅逐艦-潛艇編隊制海能力強于十-九艦隊。驅逐艦-潛艇編隊配備有3艘防空-制海驅逐艦,均有相控陣雷達,戰時就算有1~2艘失去作戰能力還可以為艦隊提供區域防空保護,而十-九艦隊只要唯一的一艘金剛級驅逐艦喪失戰斗力,艦隊的防空能力馬上大減。同時編隊防空火力也略強于十-九艦隊。可見編隊防空能力強于十-九艦隊。 雙方除了都擁有反潛導彈、反潛魚雷外,編隊反潛力量配備的四艘潛艇與艦載的六架直升機的綜合作戰能力要比十-九艦隊的十架直升機略強。 日本曾經有人叫囂如果雙方都沒有空中力量的掩護,在公海上日本的驅逐艦隊在40分鐘內就能摧毀中國的驅逐艦編隊。我們現在看看我方的驅逐艦-潛艇編隊與日本十-九艦隊在公海遭遇(雙方沒有空中力量掩護)將會發生什么情形?我方的潛艇分艦隊部署在我方驅逐艦分艦隊與十-九艦隊之間,據我方驅逐艦分艦隊40公里。當日方反艦直升機企圖對我方潛艇實施搜索攻擊時已暴露在我方防空驅逐艦的區域防空火力下,因此對我方潛艇的攻擊有很大的困難。當我方潛艇與日方艦隊距離少于130公里,即可向其發出第一攻擊波16枚反艦導彈,由反潛-制海驅逐艦上的直升機制導攻擊對方的防空艦(8枚目標為金剛級,其余兩艘防空艦各四枚)。隨著雙方距離的縮短,我方驅逐艦分艦隊向對方發起第二波攻擊(這時雙方均處在對方水面艦艇的射程內),我方導彈數目為6X12=72枚,對方理想估計為8X8=64枚,如果第一波潛艇攻擊奏效,已擊沉或使對方部分艦艇喪失了戰斗力,那么對方導彈數目會減少。第二攻擊波可將重點放在對方的直升機母艦上。兩次攻擊后,雙方的水面艦艇均會有所損失,但從雙方的攻擊火力與攻擊方式的多樣化分析,我方的攻擊效果要好一些,而敵方此時應以喪失的大部分的反潛、反艦能力。假如此時雙方都喪失了遠程攻擊的能力,那么我方的艦艇分艦隊(4艘潛艇)就可以用魚雷對對方發起第三波的攻擊了。到了最后,我方的水面艦只還可以在潛艇的協助下對對方發起第四波攻擊。由于有了潛艇的加入作戰,我方的對艦攻擊火力與攻擊方式均比對方的十-九艦隊要強,因此紙上談兵的結果我方的驅逐艦-潛艇編隊與日本十-九艦隊對抗時是占有優勢的。如果用一個驅逐艦-潛艇編隊與美軍的一個航母特混艦隊對恃呢?很遺憾,這時我方將處于絕對的劣勢,美軍的艦載飛機攻擊半徑達數百海里,同時擁有戰斧長程反艦導彈,完全可以超越潛艇的攻擊范圍對我方水面艦艇編隊進行攻擊,缺乏空中掩護的我方水面艦艇就算有三艘防空驅逐艦恐怕也不是對手。不過目前我方不會在遠洋與美軍直接發生沖突,最大的可能性是在臺灣海峽一帶。在我國領海附近,配備了空中加油裝置的SU27與JH7應該能為我方驅逐艦-潛艇編隊提供空中掩護,如果此時再加上我方的攻擊型核潛艇對敵方航母編隊進行一定的騷擾,那么我方的籌碼就多了不少。如果日后我方編隊驅逐艦與攻擊型核潛艇上裝備了威力、射程、精度與戰斧導彈相仿的超音速巡航導彈(驅逐艦每艦8枚),那么編隊就具備了超遠距離的打擊能力。在空中力量的保護下,水面驅逐艦編隊與常規、核動力潛艇配合,同一時間至少48枚遠程巡航導彈對一個航母編隊的航母作飽和攻擊,至少也會使航母完全喪失戰斗力吧。沒有航母的航母編隊只剩下了巡航導彈作為遠程攻擊武器,戰斗力至少損失50%。相信那時美國的航母編隊也不敢隨意靠近臺灣海峽一帶了。驅逐艦-潛艇編隊雖然有較強的實力,但價格不低,以目前我國的能力,最多的裝備數量也可能是2~4個(日本的十-九(八-八)艦隊也只有四個)編隊。作為對驅逐艦-潛艇編隊的補充,我國應擁有一型2500~3000噸級的通用型護衛艦,它具有一定的點防空能力,較強的反艦、反潛能力,造價較低,裝備數量較多,適宜于以編隊形式部署在我國領海附近熱點地區,對周邊中小國家的海軍力量具有一定威懾能力,能夠以較大優勢應付中小規模的海上沖突。在空中力量的支持下在一定的時間內應付較大規模的海上沖突,以爭取時間使我方驅逐艦-潛艇編隊能夠順利地部署到沖突地區。同時該型護衛艦還能擔負起反潛、反艦保護沿海交通線的能力。該型護衛艦可裝備中型直升機一架(攜帶反潛、小型反艦導彈,并可對艦射導彈進行制導),76~100mm艦炮,艦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16~24單元,點防御,相當于海麻雀),8X反艦導彈,4X反潛導彈,反潛魚雷,近防系統為37mm速射炮(以后可加裝8~12X拉姆近程對空導彈1座)。由于我國具有漫長的海岸線,大面積的領海、海洋經濟專屬區,因此還需要一種廉價的小型護衛艦(1500噸)。該型護衛艦具有一定的點防空與反艦能力,較強的反潛能力,適合于大量生產,部署在沿海,平時擔負起巡邏、保衛我國海洋經濟權益的任務,編隊作戰的小型護衛艦無論是綜合作戰能力,持久力都比導彈快艇編隊高出一籌。戰時可擔負起反潛等任務。該型護衛艦裝備有小型直升機一架(攜帶反潛、小型反艦導彈),76艦炮,艦空導彈垂直發射裝置(8~16單元,點防御,相當于海麻雀),(4~8)X反艦導彈,反潛魚雷,反潛深彈,近防系統為37mm速射炮(以后可加裝8~12X拉姆近程對空導彈1座)。 大力發展海軍航空兵的遠程作戰能力,實現水面作戰艦艇的高-中-低搭配,實現水面作戰艦艇技術現代化,集中力量發展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先進的常規動力攻擊型潛艇,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發展攻擊型核潛艇,條件成熟后再發展航空母艦,將使我國的海軍實力逐步提高,最終成為一個地區性的海軍強國。。
熱心網友
能不能造出來我看來是夠戧能造出來,但是我們國家總的來說還是很窮的,根本養不起那個大家伙的,那需要很大的一筆開支,現在對我們的國家來說還是經濟投入和基礎設施的投入為主,國防海軍的建設國家并沒有足夠的財力來建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