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兒女的愛都是無私的,真可謂捧在手心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但許多時候,孩子并體會不到父母的愛。認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怎樣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愛,怎樣讓孩子學會愛父母、愛他人?請大家談談看法!

熱心網友

我覺得如果想這樣的話,應該父母和兒女應該經常坐在一起聊聊天,溝通溝通一下各自心里所想的事,這樣父母也會知道兒女的想法,兒女也會知道父母的想法

熱心網友

可以先讓他感受一下沒有愛的感覺。

熱心網友

我愛我的兒子,他也愛我.在我眼里,他不止是我的兒子,他還是我的朋友,我的老師,我會時常征求他的意見,讓他參與家庭的一些計劃,讓他覺得他是一個大人,我也經常對他的建議表示贊同,然后對他說:兒子,你真棒.小孩子是要被肯定的,不能一味地要求他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應該讓他告訴你他想怎么做,然后你給他一些中肯的建議.他可以不采取你的意見,你要讓他去嘗試,不要在他一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去幫他解決,偶爾也應該讓他受一些小小的挫折.這樣他自然會知道該怎么做.還有,我媽媽曾給我一句話:愛孩子不是在嘴上說出來的,是要用心的,這樣才是真正的愛.一味的寵愛只會毀了孩子. 最后,祝你的孩子健康成長,家庭幸福!

熱心網友

天天喜悅朋友,你好!你提得這個問題很好,是當代家庭都涉及到的一個問題。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個孩子,所以只要條件允許,孩子的問題差不多有求必應。你說的“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一點也不過。但是必須要明白,愛有時候也很危險!如果沒有原則地去愛,很可能導致寵愛溺愛。久而久之,孩子就感覺一切都是應該的,體會不到父母的愛心。很可能影響其一生的品格,說不定日后還會怨恨父母的百依百順。我以為,讓孩子懂得父母的愛其實也不復雜。所謂身教重于言傳。首先,我們要愛我們的父母,平常生活中多多關照父母的生活,帶孩子常回家看看,與年邁的父母談心、交流看法,幫父母做些家務。多奉獻,少索取。一家人其樂融融!生活的習慣能改變孩子的思維。他們長大后會效仿父母的做法。(這或者也叫遺傳,如果一家人好幾代都是這樣,尊敬長輩,愛護子女,優良傳統必定會得以發揚!)其次,我們不只是在做父母,我們更要做孩子的朋友!對孩子不能一味地滿足,必須講道理。孩子的每一項要求,基本都要有合理的理由。孩子需要的東西如果我們也需要,那就必須講清楚,大家一起分享!如果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一定也要講清楚為什么,讓孩子感受平等!形成了習慣,孩子每每有要求之前就會先想到理由和結果,不會無理取鬧。再次,我們與朋友之間的互相支持與幫助,禮尚往來,平日里的感情維系都很重要,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孩子也會看在眼里的!總之,多交流,多聽取,寬松的環境和氛圍,正確的言傳身教,孩子會是期望中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