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報道說,三十八集團軍某防空旅打巡防導彈十發十中,各位分析一下,可信嗎?如題。
熱心網友
轉貼,中華網軍事10發10中!看了5月9日晚上CCTV《焦點訪談》上的這條令人吃驚的消息,我和全國的網友一樣,被這條新聞所振奮。要知道,為了研究對抗巡航導彈的有效戰法,我可是費了十幾年的時間和精力,并搜集了近年來世界上歷次戰爭中各國對抗巡航導彈的戰例資料。我知道,目前就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軍工企業,也不敢自夸他們生產的防空導彈在截擊巡航導彈這樣的目標時能夠做到10發10中!牛!太牛了!難道中國陸軍的防空部隊,就靠著一幫毛頭小伙子,解決了連美國人迄今都無法解決的世界難題?看完這條新聞后,緊接著,我又把電視機轉到CCTV7的軍事頻道,重新仔細地看了一遍這條新聞。由于這條新聞的內容太過夸張,使我久久地陷入了沉思,又翻開自己積累的資料,斟酌這條看似不可能、但又實際發生了的特大軍事奇跡是怎么回事。 首先,我注意到僅從電視畫面上透露的這個防空旅的武器裝備,并不十分先進,有一定知識積累的網友都可以看出這個旅的主要裝備就是四種:一是仿造法國20多年前賣給我們用于安裝在051導彈驅逐艦上的,現在安裝于四輪裝甲車上的響尾蛇低空防空導彈;第二是一種我國在上世紀70年代發明的,過去安裝在“江湖型護衛艦”上,現在改型安裝在軍用載重卡車上的兩連裝的“紅旗61”型雷達制導中低空防空導彈;第三是肩扛發射式的“前衛”型輕型防空導彈;第四是我軍已經使用了半個世紀的59式57毫米口徑高炮。這四種武器中除了肩扛式的“前衛”導彈的性能指標可以和當前其他國家的類似裝備有一拼外,另外三種的性能并不出眾,特別是那些高炮,無論從火力的密集度還是對目標的殺傷力,都顯得十分的落伍。裝備了這些武器的這個防空旅的技術水準最高也就是91年海灣戰爭中伊拉克陸軍的裝備水平。 根據電視新聞所播送的,主要是四輪裝甲車所載的“響尾蛇”導彈和卡車裝載的“紅旗61”導彈在打靶中獲得了10發10中這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奇跡。但這兩種導彈在當初設計時是按照抗擊低空飛機的指標來設計的,用它來對抗巡航導彈并不十分合適。也就是說,用這兩種導彈去對抗巡航導彈,如果時機掌握的好,可能會蒙下來一、兩枚,弄不好,可能一枚也打不到,因為在當初設計時就沒有給廠家下達這樣的指標嘛。但是能夠10發10中,肯定會有原因,究竟是怎么回事,我這個搞了一輩子研究工作的,如果不拿到有說服力的證據,是不會偏聽偏信的。 我先從近年的實際戰例上去尋找有關有關陸軍防空兵在實戰中對抗巡航導彈的信息。根據美國就波黑和塞爾維亞戰爭以及伊拉克戰爭中巡航導彈的實戰調查報告中提供的消息稱:由于前南斯拉夫軍隊有較高的戰斗素養,所以在戰爭中擊落了占發射總數13%的美國巡航導彈,而伊拉克則在抗擊中總共只擊落了8%的美國巡航導彈。與我國不同的是,這兩個國家的防空武器數量相當多,如果按每多少平方公里一件防空兵器這樣的統計,這兩國的防空兵器不但在密度上居世界前列,而且先進程度比中國陸軍防空部隊目前的裝備水平也只高不低,尤其是不會低于這次在《焦點訪談》上大出風頭的這個北京軍區某集團軍防空旅的目前裝備,甚至比這個旅的裝備還要好。但他們的實戰效果我們大家和全世界的電視觀眾都從電視上看到了,特別讓我們感慨的是南聯盟首都貝爾格萊德市區中央一座跨越多瑙河上的大橋,在非常嚴密的防衛下,仍然被美國的一枚巡航導彈輕輕松松地炸毀了,對比北京軍區這個防空旅能夠用國產導彈以10發10中的抗擊奇跡,使我真的懷疑這個防空旅難道成了神仙了?根據我多年的研究成果,我認為以當今中國的防空裝備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因為在我參加工作的三十多年中,各種新式的東西我看得多了,從來還沒有見過這么能夠突破現代物理學局限的事例發生過。 看到這兒,有些網友會對我進行指責,認為我對國產裝備的信心不足。為了給廣大網友一個令人信服的交代,請給我一點篇幅,讓我向廣大網友匯報一點有關抗擊巡航導彈的資料。 巡航導彈和隱型飛機并列美國軍方的兩大“撒手锏”。美國號稱,目前任何國家都無法對這兩種武器是進行有效抗擊,這也包括他們美國自己在內。 特別是巡航導彈,它的抗擊難度甚至超過了隱形飛機。它有兩個特點:第一是體積小,雷達反射面積非常小,在0。01平方米以下,也就是一只象鴿子一樣大的飛鳥那么大,并且飛行高度很低,我們大家在電視上看到,美國的巡航導彈掠過伊拉克首都時的電視畫面顯示,它的巡航高度有時甚至只有十幾米。這么小的目標,混雜在復雜的地面回波中,造成防衛一方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探測和預警。 根據我多年來收集掌握的數據,美國的預警機在海面上(也就是沒有地形起伏障礙的地方)對多巡航導彈的探測距離也就是10幾公里,而戰斗機機載雷達對它的探測和鎖定距離更是在10公里以內,遠沒有近年來一些網友吹噓的那么遠,這些都是有實際事件作為記載的,是準確的。如果我們抗擊不利,讓巡航導彈從海面飛上了大陸,那么,在大陸上這么復雜的地形條件下,雷達對它的探測距離還會縮短;第二個難探測的方面是巡航導彈在飛行中所發出的紅外信號特征很微弱,地空導彈的紅外線導引頭很難從地面復雜的紅外輻射波中識別和鎖定巡航導彈,就是能鎖定,有效射擊距離也就是在城近郊區的1公里開外至2公里以內,如果超出這個距離還來不及瞄準射擊,那么,導彈尋的頭就會丟失目標,強行發射也會造成導彈脫靶,這一點,已經被前南斯拉夫軍隊和伊拉克軍隊所證實。許多用肩射導彈射擊過巡航導彈的南聯盟士兵說,他們明明瞄準的是巡航導彈,耳機中也發出了導彈鎖定目標的“嘟賭”聲,但發射后,也不知為什么,自己發射的導彈消失的無影無蹤。根據這些非常罕見的實際抗擊信息,我們可以從中剖析出非常有用的資料。 從上述實戰信息中,我們斷定這些丟失目標的導彈實際上并沒有“鎖定”巡航導彈,而是鎖定了目標背景上的其它有紅外信號輻射的目標。由于受到限制,我沒有拿到美國巡航導彈在實際飛行中紅外信號輻射強度這種絕密資料,但我們可以根據它的燃料消耗數量從中推算出來。譬如,我們根據它能使用自己隨身儲存的幾十公斤燃料,推動1噸重的巡航導彈飛行2500公里這個驚人的指標,可以看出巡航導彈上的渦扇發動機是非常省油的,由于消耗的燃料極少,那么,它所輻射的紅外線信號也非常的微弱,這是不爭的事實。到底是多少呢?我們用推算其它耗油的交通工具可以大概地判斷出一個量的標準:比如我們常用的“捷達”牌私人汽車,同樣用幾十公斤燃料才能行駛幾百公里,這說明巡航導彈比私人汽車燃料消耗要少得多,最多相當于“捷達”轎車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那么,相應地由燃料造成的紅外輻射,也就比捷達汽車的尾氣排放的紅外指標要小得多;而我們常見的起飛重量在十幾噸的作戰飛機,要飛行2500公里這么遠的距離,所消耗的燃料最少在5噸,也就是比巡航導彈消耗的燃料多上將近100倍,而隨之造成的紅外輻射也就要強上百倍。我們知道,靠紅外線引導的防空導彈是按采集象飛機這么大紅外輻射的目標信息來對導彈進行制導的,如果要讓這樣的導彈去鎖定并跟蹤比飛機發出的紅外輻射微弱上百倍的一個紅外輻射源,必定要給它一個非常合適的距離它才做得到。就象一個人,你讓他尋找一只蚊子這樣的東西,他的肉眼識別范圍可能最多在5米以內,并且還得在光線比較強,背景比較明亮的地方才能看得到,就是這個道理。紅外線導彈射擊巡航導彈,在陸地條件下,它的最有效的距離是多少?根據我所掌握的資料,是在目視距離以內,而用肉眼去發現、跟蹤象巡航導彈這樣小的、貼近地面飛行的目標最遠距離在陸地上不會超過兩公里,并且導彈的發射扇面背景中還不能有危害導彈導引頭搜索目標的紅外干擾源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比較有效的擊毀率,而這樣苛刻的條件,在戰時是很難獲得的。 還有第二個難題,就是越新式的導彈,“視界”越寬,這個特點在高空中沒有什么問題,還保障了導彈能夠“離軸”發射,而這樣的功能用在去攻擊貼近地面飛行的巡航導彈這種活動在超低空的慢速目標,可能就不太合適了。因為射手在瞄準巡航導彈時,防空導彈自己可能已經去鎖定那些出現在自己視場內的其它紅外輻射源,并且這些輻射源的紅外線輻射強度比巡航導彈的輻射強度大得多,這時,它同樣會通過耳機把鎖定目標的“嘟嘟”聲傳達給射手,使射手誤以為鎖定了巡航導彈。有沒有這種可能?我認為這樣的可能性非常大:你看,巡航導彈飛過來了,它飛得只有樹梢高,而樹下的公路上正擠滿了大型貨運汽車,這些車每一部都是一個巨大的、具有特殊幾何特征的紅外目標,你說,難道導彈會不首先盯住這些顯著的目標?所以,有經驗的導彈射手,在捕獲到巡航導彈時,并不急于發射,而是等待導彈飛離了干擾源的情況下才發射,這樣,就能夠給導彈一個良好的捕捉目標的機會,也只有這樣,紅外線防空導彈的擊毀率才能提高一點。 為什么現代雷達沒有探測巡航導彈的功能?許多網友可能會不同意我的這個說法。沒關系,我們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我先舉一個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實際戰例:上世紀80年代末期,在以色列發生了一起巴勒斯坦武裝分子乘坐“滑翔傘”飛過黎巴嫩、以色列的實際控制線,去襲擊一座以色列空軍基地,造成了打死多名以色列士兵的這個轟動世界的著名事件。事后,以色列媒體的記者向軍方提問說,為什么以色列的雷達不能在滑翔傘通過邊界時及時被發現?以色列軍方發言人回答說,我們的雷達沒有發現象滑翔傘這種小目標的功能。我們大家看到,連軍事技術如此先進的以色列,都不掌握探測微小飛行目標的技術,難道我們中國,在軍用電子領域落后西方20多年的情況下,能夠在近年生產出能遠距離探測巡航導彈這樣的比滑翔傘還要小得多的飛行目標這種超強功能的一大批先進雷達?我個人認為,在20年內,我國要生產出能在海面上有效探測距離50公里以上、陸地上探測距離在20公里以上、飛行高度只有幾十米的巡航導彈,這是根本不可能的。這是為什么?請網友們再給我一點篇幅,我將自己的研究結果向廣大網友做一個交代:我在上世紀70年代,就認識一個在福建前線某觀通站服役的空軍雷達操縱員。據他跟我介紹,他所在的雷達站在福建崇武海邊附近的高山上,他們的雷達能夠在臺灣空軍的飛機一起飛,就能發現目標,并且還能判斷出起飛飛機的型號以及飛行參數等。他經常在工作中嘗試用自己的雷達去發現海面上飛行的海鳥,并且練就了從海面回波中識別鳥群的過硬技術。象他這樣的技術,就連在上百公里外的敵占島附近海面駕駛機動竹排進行偵察騷擾或訓練活動的臺灣特種部隊,都能無論白天黑夜,只要他們一出海就能探測出來,并及時報告給有關各方。網友們看到這里會問我,既然這些雷達操縱員有如此之高的探測能力,為什么就探測不到遠距離的巡航導彈呢?我的回答可能使網友們感覺很意外,就是這些老式的雷達已經全部都退役了,取而代之的是近年來新裝備的具有計算機自動識別和數據交換的新型雷達。為什么新型的雷達反而探測不出象巡航導彈這樣的小目標了呢?原來,在用計算機進行雷達回波檢測時,采用的是“加權法”來進行的,就是自動判別目標對雷達掃描波的每次回波是否連續,當回波能在連續掃描三次以上都獲得回波后,即判定這是一個有效回波,并在熒光屏上顯示出來。問題也出在這里:象飛鳥、巡航導彈這樣的微小目標,在距離比較遠時,反射回來的信號時有時無,計算機在遇到這樣的問題時,都毫不留情地把它算做“干擾”信號而被自動刪除了,所以,越是先進的雷達,越是沒有遠距離對微小目標的探測能力。 有網友問:如果我們給雷達的計算機設置一個新的功能,讓它顯示和記錄能夠探測出的所有微小目標,這樣問題不就解決了?我說,設計人員不是沒有考慮這樣的情況,但是,你有沒有考慮到,如果雷達采用這樣的工作模式進行工作的話,那么,當它把雷達能夠探測到的上千平方公里地域中所有的微小目標都顯示出來,你可能什么都看不到了,因為,在這個區域里,僅雷達反射能力和巡航導彈一樣強的雷達回波的飛鳥就不計其數,如果都要顯示出來,屏幕上不是白花花的一大片,什么也看不到了?看到這兒,網友們可能全都明白了,要想在當前這種技術條件下,有效解決遠距離探測巡航導彈、并能提供相對較長的預警時間的雷達是不可能造出來的。 既然不可能,而那個防空旅又做到了,那是怎么一回事???帶著這個問題,我又開始了自己的研究工作。我從電視畫面上看到,在防空導彈飛向目標的一瞬間,那個目標似乎正在發出耀眼的白光,這是怎么回事?我知道,美國的巡航導彈在飛行中是不會發出強光的呀?帶著這個問題,我又查找到了我國生產這種充當巡航導彈靶機的工廠,查閱了這種靶機的技術指標,終于使我的調查出現了突破性的進展,我將部分資料刊出,和網友們共同分析: 這種充當巡航導彈的靶機是由東北的一家軍工企業設計和生產的,靶機長3米多,直徑254毫米,翼展1米多,外形和美國的“戰斧”式巡航導彈幾乎一模一樣;它的飛行距離是10公里,總重量是100多公斤,采用降落傘回收,飛行速度是600至800公里/每小時,飛行高度在100至300米,根據說明書上的說法,這個飛行靶機在空中展現的雷達和紅外特征都與所模仿的巡航導彈一樣,所以可以逼真地模仿戰場情況,給我軍的防空兵提供逼真的抗擊目標。我仔細的觀察了這架靶機,發現它的制作非常簡單,除了簡單的控制機構以外,就是一具典型的土火箭,造價頂多也就人民幣幾千元。為什么說它是土火箭呢?因為該機肚子里儲存了足有幾十公斤的燃料,而這么多的燃料僅夠該機的火箭發動機在10公里工作范圍內提供比較均勻的推力用的。我看清楚了,這架靶機用的是火箭發動機!而不是巡航導彈使用的渦輪風扇發動機!要知道,火箭發動機在飛行中能夠輻射出強于渦扇發動機強百倍千倍的紅外輻射!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使我軍裝備的導彈獲得了很高的擊毀率!怪不得在電視畫面上所看到的目標閃現出耀眼的光芒,正是這么強烈的、超過巡航導彈紅外輻射百倍、千倍的紅外輻射,象“指路明燈”一樣牢牢地吸引了我軍的老式導彈能夠不顧附近的紅外干擾猛撲過來,將靶機撕成碎片!這是典型的作秀,一點軍事價值也沒有的作秀! 可是,我看到,擊落巡航靶機的不止是那種四輪裝甲車上發射的“響尾蛇”導彈,另外那個采用雷達制導的“紅旗61”型導彈同樣也擊落了雷達反射波非常微弱的目標嘛,這是怎么回事?思路一打開,想收也收不住,我又再次仔細觀看了網上的電視錄象,從圖象顯示看,原因更簡單,打靶的時候,他們將靶機的飛行高度人為設定在300米以上的高度,在這種不屬于巡航導彈飛行高度的地方,萬里晴空,不會出現任何的地面復雜回波的干擾,又正好賦予了導彈一個非常好的發射角,距離也不遠不近,也就是幾公里以內,在這么好的攻擊環境下,無論采用電視制導還是雷達制導,都不會出現問題,所以,目標就這樣被打下來了。而在實戰中,巡航導彈會飛到那個高度發出強光來招呼你去攻擊它嗎?發現是這個問題后,我一點也沒感覺到喜悅,反而還有些悲傷哀?我也說不清,因為在我的工作經歷中,就是和這樣的弄虛作假做斗爭,已經很多年了,我都習慣了。 由此想到,為什么美國在得知中國采購了俄羅斯的“白蛉”超音速反艦導彈以后,要以每枚上百萬美圓的高價從烏克蘭購買了一大批這種導彈回去給美國海軍打靶?而且又向俄羅斯提出要求,還想要再購買一批這種導彈作為靶機裝備美國海軍?難道他們是吃飽撐的?他們是在不惜代價,想提供部隊一種實實在在的逼真的練兵環境,以便在未來與中國海軍的對壘中占得先機。以他們美國這么雄厚的技術基礎都尚且如此,我們用假貨練兵為什么還要大吹大擂呀?難道我們兵工行業剛開發生產出來的500型微型渦扇發動機是拿來裝門面的嗎?難道就是因為價錢貴一點,就要讓我們的部隊用采用了火箭發動機的假貨充數去騙取練兵成果嗎?難道鄧小平要求我們要“實事求是”的去工作,我們忘了嗎? 我認為,軍隊這樣的做法有可能是領導確實不知情、不懂業務造成的,但那個防空旅的一大批“博士”、“碩士”他們會不懂嗎?如果懂,也不向上級報告,這樣,當真的打起仗來,領導派他們去防范美國的巡航導彈的進襲,如果出了“漏子”怎么辦?如果讓中央領導們誤以為巡航導彈這么好對付,中國可以不用花錢費力地去發展我們中國自己的戰略空軍去抗衡美國的優勢,我們在未來能在戰爭中獲得主動權嗎?我們過去放棄戰略轟炸機的研制現在想一想是多么愚蠢的決斷,難道我們這么快就忘了嗎?想一想億萬人民的期盼,我認為解放軍只有扎扎實實地練好兵、站好崗,搞好新裝備的研制,才有出路。我們千萬要牢記文革中弄虛作假的歷史教訓,切實肩負起保衛我們偉大祖國和人民的重任。參考文獻: 。
熱心網友
1。十發十中 完全可能``也沒說100% CCTV 也沒說下面十發一定中,說不定下面十發一發不中呢```2。巡航導彈本來就很好攔截``伊拉克和南的攔截率低是因為美國的密度太大,只能有選擇的攔截。用好點的導彈攔截很容易。3。攔截巡航導彈最好的實際上是飛機。如果有200架蘇30待命``就過來十發的話`估計一個也跑不掉```U2還被打下來呢``想下一個低空亞音速的飛行物難道很難攔截么?4。靶彈性能不如實際導彈,發射時間和路線是定下的`也沒有電子干擾和反輻射導彈。和實戰不一樣5。三十八軍水平不代表全軍水平``總結:十發十中沒騙人,但是是演習狀態下完成的,實戰做不到。中央在忽悠老外呢,有的破綻是故意漏的,相信懂行的人能看出名堂
熱心網友
中國的文字詞義很廣,外延很大,寓意很深;在中國文化的熏陶下理解中國文字,就“客觀”或者“中肯”本身也同樣存有一定程度的外部伸展以烘托出中國文化的特有性。至于官方報道38軍的實彈演習結果,以本人所見本不該有不可信因素存在。十發十中對一個訓練有素的團體或個人來說實非難事,這里面有付出的汗水和精力,同樣也可能有難以讓人置信的巧合和運氣。所以,把上面兩種可能性加在一起看就不難得出以下結論:十發十中是汗水和運氣的結晶,所以可信。十發十中并不是要說明第十一發也同樣可以擊中目標,所以可信。中國人習慣用百發百中來形容成功率,這包括第101發到無限。但中央電視臺只 說了十發十中,所以可信。當年李鴻章的北洋水師的大炮最大,打的最遠,命中率最高,甲板最厚,士氣最強;舉國上下無不歡欣跳躍,那簡直就是大清帝國的驕傲,亞洲稱霸的本錢。結果呢?這個不可一世的“最”卻詆毀了清王朝的百年基業。。。。別人說和自己說都只是說,與真做的距離很大;能否在明日的美中,日中,俄中,印中,越中,澳中,臺中或者是中美,中日,中俄,中印,中越,中澳,中臺的戰爭中做到十發十中才是關鍵。。
熱心網友
38集團軍:駐地河北保定(甲類重裝甲集團軍)第6師(裝甲師)第112師(機械化師)第113師(摩步師)第114師(摩步師)第151師(摩步師)炮兵旅防空導炮旅工兵旅防化團通訊團電子對抗分隊陸軍航空兵大隊該軍最早的前身是彭德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曾任工農紅軍第3軍團軍團長,長征到達陜北后任紅一方面軍司令??谷諔馉幹腥伟寺奋姼笨偹玖?,中共北方局書記。解放戰爭中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長,西北野戰軍司令兼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第一野戰軍司令兼政委,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建國后任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兼政委,國防部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所率領的湘軍獨5師第1團于1928年發動平江起義創建的工農紅軍第5軍,后壯大為著名的紅三軍團,成為中央蘇區紅軍兩大主力之一??谷諔馉幹芯帪榘寺奋?15師343旅686團,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戰斗。1939年進軍山東,創建敵后根據地??箲饎倮缶幦氚寺奋娚綎|軍區第1,2師,陸續出關進入東北。此后山東第1,2師與東北軍起義的111師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李天佑(參加過百色起義,18歲就當紅軍師長。1955年授上將銜,解放后任廣西軍區司令,廣州軍區代司令,副總參謀長)任司令。在東北解放戰爭中,1縱以“三下江南”,“四戰四平”名揚天下。在平津戰役中擔任天津主攻。在祖國解放戰爭中,該軍從祖國最北的松花江畔一直打到滇南邊境。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軍長為梁興初將軍(建國后任海南軍區司令,成都軍區司令)在第二次戰役中,第113師不顧一切困難,勝利完成穿插任務,一舉扭轉朝鮮戰局。志愿軍司令彭德懷在嘉獎電的最后親筆寫下“第38軍萬歲!”。從此“萬歲軍”名揚四海。著名作家魏巍采訪該軍松骨峰阻擊戰英雄事跡寫成著名的報告文學。在第4次戰役中,該軍背靠即將開凍的南漢江,依托簡易工事,頑強抗擊兵力,火力均占絕對優勢的聯合國軍的反撲,前仆后繼,使敵軍每晝夜只能前進不到900米,以巨大代價勝利完成了戰役掩護任務,受到志愿軍司令部的嘉獎?!叭f歲軍”是一只最著名的英雄部隊,軍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原代號為51034部隊,隸屬北京軍區,是1984年4月1日由陸軍第38軍整編而成的機械化集團軍。 防空旅 1987年38軍開始組建全軍第一支彈炮混合的防空混成旅,兩年后形成戰斗力。由2個紅旗61飛彈營,2個59式57公厘高炮營,3個74式37公厘高炮營組成,共有24輛發射車和60門高炮。1990年以來,開始陸續以紅旗7代替紅旗61,用90式35公厘高炮取代59式和74式高炮,少量紅纓5C也被前衛1,2號單兵防空飛彈替換。從1995年開始,38軍防空旅用了俄國最新的TOR-M1(SA-15)履帶野戰防空飛彈。1997年購入的15套隨后又轉交了一部分給南京軍區。據開發該型飛彈的俄羅斯安泰武器公司指出,新一批是在1998年底訂購,因故延至今年4月才付運。同時該司已接獲北京的要求,授權在大陸仿制160套同型系統,可裝備16個防空團,這就是紅旗17。 ■基于以上的介紹,央視報道說,三十八集團軍某防空旅打巡防導彈十發十中,完全可信。雖然中國的陸航部隊仍相當幼稚,不過發展亦快。。
熱心網友
應該這樣看問題:38軍這支老王牌部隊如果連演習都要十發幾不中的話,那么到真正的戰場怎么辦?所以說應該可信度較高。
熱心網友
有吹牛的成分,最近你沒發現什么都好,全面趕超西方了;演習預先設計好的,就象排戲一樣,這樣做不可取;在演習的時候,允許失敗,從失敗中找出存在的問題并給予解決,這樣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和作風。
熱心網友
我覺得可信,巡航導彈是亞音速的連飛機都比它飛得快,只要能發現打下來并不困難,伊拉克人就打下來了近200顆,演習是排練好的,不存在發現的問題當然不難打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