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初二,400多了。聽人說,未滿十八歲,近視可恢復,是真的么?現在做手術的風險有多大?
熱心網友
激光近視手術發展這些年來,技術不斷創新成熟起來,只要通過術前檢查符合手術條件的,都可以進行手術。對于激光手術反彈的情況還需要根據之前手術的環境、設備、醫師多方面分析,而不能盲目斷定手術不好。你可以到正規眼科機構進行一個檢查,自己觀察和體驗一下手術相關每個環節,無論是近視手術還是其他手術都應該遵循科學嚴謹的態度來看待。
熱心網友
你的視力是恢復不了的,最安全的方法就是配一副合適的眼鏡.手術是最有效的,但是也是最危險的.近日,有媒體報道稱,15年前風行的近視眼手術因留有后遺癥,而出現了大量的“返工潮”。據了解,在上海,僅上海華都醫院一家,一年內“返工”數量就超過300人。在北京,每月到同仁醫院來做近視激光手術的人有1000多人,而同時做“返工”手術的患者就有近百人。 如此之高的數字,不禁讓人擔憂,為什么這...
熱心網友
你的視力是恢復不了的,最安全的方法就是配一副合適的眼鏡.手術是最有效的,但是也是最危險的.近日,有媒體報道稱,15年前風行的近視眼手術因留有后遺癥,而出現了大量的“返工潮”。據了解,在上海,僅上海華都醫院一家,一年內“返工”數量就超過300人。在北京,每月到同仁醫院來做近視激光手術的人有1000多人,而同時做“返工”手術的患者就有近百人。 如此之高的數字,不禁讓人擔憂,為什么這些近視手術需要返工?以前做過的近視眼手術都需要返工嗎?現在還能不能做近視眼手術?為此,本報記者專程采訪了幾位著名眼視光學專家,專家認為任何手術都有風險,患者仍需謹慎對待。 RK手術存在的四大缺陷,導致三分之一人群需要“返工”。 “這個風靡于15年前的近視手術,叫“放射狀角膜切開術”(簡稱RK)。”在北大眼視光學中心內,醫學博士謝培英教授用一組幻燈片,為記者講解著RK手術的治療原理。據介紹,RK手術是通過在角膜前表面做多條放射狀切開,讓角膜中央因周邊的膨出而相對變成平坦,這樣屈光度就會發生相應改變,從而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 1939年,日本佐藤教授最先發明了治療近視的手術。當時的手術方法是把角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同時切開,但沒過多久,很多患者就出現了嚴重的并發癥。 1987年,我國著名眼視光學專家、衛生部近視眼重點實驗室主任褚仁遠教授專程前往蘇聯,將RK手術改良引進國內。隨后,RK手術治療近視在全國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 但是好景不長,經過幾年的術后觀察,褚仁遠教授逐漸發現了RK手術在技術方面的四大缺陷:“首先,手術預測性比較差。比如,醫生預先想降低250度,但實際的效果卻不能達到這么精確。第二,術后極易產生散光。由于手術切削的厚度掌握的不好,很可能將散光帶一部分進去。第三,眼睛經不起一般的暴力沖擊。由于角膜在進行多條放射狀切削后,角膜受力的穩定性會降低,說白了就是沒以前結實了。正常的眼角膜受到外傷后損害程度不會太大,但做過手術的眼睛被撞后就會出現角膜裂傷,原來被切開的地方就會發生整體開裂,恢復后也會形成瘢痕,這會嚴重影響視力。第四,需要醫生精湛的切削技術。由于角膜中央部位總共才0.5~0.6毫米的厚度,如果醫生手術時用刀稍有不甚,就會出現切多或切少的問題,如果切的深度達不到85%以上,那么就沒有效果,近視還會反彈。”由于手術后發現的問題越來越多,這種屈光手術逐漸被準分子激光手術替代了。 新技術比RK手術的安全性好很多,但仍有部分人需“返工”。 “不只是RK手術患者要‘返工’,包括很多近年來剛做的激光近視手術,很多也需要‘返工’”,謝培英教授開玩笑地說,“我們這里就是給手術失敗補臺的地方。”自RK手術之后,就出現了更高級的準分子激光手術,它是由美國人于1983年首創的一項技術,但直到1997年9月25日才得到FDA的審查通過,中間經過了十幾年時間的全國性試驗,但我國從1993年開始就已經把這項技術大面積應用在臨床上。 據謝教授介紹,人的角膜分為5層,第一層是上皮層,第二層是前彈力層,中間層是手術的關鍵層———基質層,它占上皮組織的十分之一,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LASIK)是醫生利用準分子激光能夠精確切削組織的特性,用準分子激光束重塑角膜的曲率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 而另一種準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鑲術(LASEK)是意大利眼科醫生于1997年發明的一種手術方式。手術時是把前面130~160微米厚度的角膜瓣掀開,然后用激光對下面角膜基質做精確的切割,最后再將角膜瓣還原。目前,臨床運用較多的是LASIK手術。 “所有的準分子激光手術和RK手術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在人的角膜上造出曲線,只是手術方法在不斷的改進”。褚仁遠教授評價說,“每種手術都有它技術上的缺陷,現在還沒有一種手術能規避所有風險,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可靠安全。我們不提倡做‘返工’”。目前,RK手術在上海的返工比例在30%左右,相比之下,LASIK要比RK手術的預測性和安全性好的多,但仍有一部分人會做“返工”手術,這是為什么呢? 褚仁遠教授說,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手術本身矯正的不滿意,出現視力反彈的情況。還有一種原因是,中國人的文化背景所決定的,就拿美國人和中國人相比,假如美國人在做完手術一年視力趨于穩定后,其中仍有10%的人配戴了醫生建議的高透氧性隱形眼鏡,這樣一來使整體的成像質量很好。美國人可以接受這種建議,但中國人寧愿做風險大的“返工”手術,也不會采用戴隱形眼鏡的方式來提高視力。“所有的手術都有一個原則,能不做就不做,每做一次風險都要增加一次。” 褚仁遠教授為讀者提出一條十分中肯的建議。 和國外相比,國內近視手術炒得過熱,還有很多相關問題有待解決。 據國外最新報道,國際眼科學界已對準分子激光手術提出了異議,英國衛生管理機構已經對這項手術叫停。“和國外的情形相比,國內近視手術炒得過熱,其實近視手術還有很多相關問題有待解決。”謝教授說。 即便手術成功,那也只能說明它在一定的年齡段適應,人到老年后,眼睛的視力仍會出現新的變化,這時候還有矯正老化的問題。國內一些不負責任的民營醫院吹牛上了天,廣告中說“給我30秒鐘,還你一個清晰的世界……”其實,就目前最好的機器來操作,只要度數達到600度以上,手術肯定超過30秒鐘。按規定,一把手術刀只能為一個人操作,但有些醫院為了省錢,一把刀最多一次做了11個人,病人疼得都受不了了。 無論怎樣,它都是一項破壞性的手術,即使創傷很微小,所以不能輕信所謂的“手術絕對安全可靠,絕對無創傷”。為此,褚仁遠教授想通過科技報告訴讀者,要想手術做得好,首先要把視力查清楚。 大家可能覺得有點莫名其妙了,難道醫院連視力都驗不到位嗎?2002年,褚教授在全國眼科界提出了一個“醫學驗光”的新概念,他認為:“我們平常的視力檢測只能是讓你‘看得出’,而非‘看得清’。” 醫學驗光要在正確驗光的基礎上,為了醫學目的再進行正確的對比處理。比如,驗出的度數是200度,這還不是最終的配鏡度數。要根據眼睛的具體情況再來決定配鏡度數,比如這個人的眼睛有內斜,那么眼鏡度數只需175度即可。如果是外斜就要配225度。“連第一步的驗光都不能驗好,怎么能做好近視手術呢?框架眼鏡可以做調換,可手術就不能總‘返工’了。實事求是,才是科學的東西。”褚教授語意深長地說。 專家簡介 褚仁遠,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衛生部近視眼重點實驗室主任,我國隱形眼鏡和屈光手術的開拓者之一。 謝培英,現任北京大學醫學部眼視光學中心主任,獲醫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角膜病、角膜接觸鏡的臨床與科研。
熱心網友
我也差不多哦.....長大了做激光就可以徹底去處了,最好一般不要帶眼鏡..雖說是眼鏡有矯正作用,但越帶度數就會越大....另外眼睛也會變形哦....我現在將近300度,平常上課帶....下課就從來不帶...我很怕眼睛變形...
熱心網友
可以恢復,但后期不知道會不會反彈
熱心網友
不可能恢復,只能靠眼鏡糾正,平時注意保護好眼睛,防止視力進一步惡化
熱心網友
首先:你一定要養成好的用眼衛生習慣,不要躺著看書,課間的時間盡量讓眼睛看看遠處,放松一下。近視沒能可以根治的。除非做手術(準分子角膜切削術),但是未滿18歲的人是不能做的。另外,如果做手術的話有一定的風險,而且沒有人能保證若干年后沒有變化。我身邊就一個例子,我的一個朋友,原來雙眼近視900多度,術后并不是說一點度數也沒有,她現在還是100多度近視,100多度的散光。第三,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如...
熱心網友
首先:你一定要養成好的用眼衛生習慣,不要躺著看書,課間的時間盡量讓眼睛看看遠處,放松一下。近視沒能可以根治的。除非做手術(準分子角膜切削術),但是未滿18歲的人是不能做的。另外,如果做手術的話有一定的風險,而且沒有人能保證若干年后沒有變化。我身邊就一個例子,我的一個朋友,原來雙眼近視900多度,術后并不是說一點度數也沒有,她現在還是100多度近視,100多度的散光。第三,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如果覺得度數有變化,及時到專業的眼鏡店去驗光(如果你在北京,可以到任意一家大明眼鏡,可以為你提供優質的服務),請專業的驗光師為你驗光,如果度數變化比較大的話,請考慮重新換鏡片。所以你不要聽信廣告上的一些說法。
熱心網友
先天的不能!!!!!后天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