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時為何我軍狙擊手沒有配備專用的狙擊步槍而是用的普通型的莫辛那甘步槍

熱心網友

在建國初期,我軍基本上沒有狙擊武器及狙擊理論。1951年11月,志愿軍戰士徐世禎用繳獲的德產M98k式7。92毫米毛瑟步槍,打響了我軍狙擊作戰的第一槍。僅1952年5月至8月,志愿軍一線部隊的狙擊手共殺傷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1。3萬多人。我軍還曾裝備過蘇制納干1950年式7。62毫米步槍,配裝瞄準鏡,使用53式槍彈,權作狙擊步槍。56式7。62毫米半自動步槍定型生產后,為了解決特種部隊狙擊手的需要,只能從工廠生產線上選取少量高精度步槍,在機匣左側鉚裝燕尾槽插座,配裝瞄準鏡來代替狙擊步槍,但因威力不夠,遠距離精度不理想而沒有正式列裝。1965年,自行設計的狙擊步槍,使用53式槍彈,采用手動直拉槍機,配有折疊刺刀,在機匣上面的燕尾槽裝有瞄準鏡,木質槍托,10發彈匣供彈。但由于該槍是非自動武器,操作不便,抽殼困難,因此沒有定型生產。1979年春,我軍從越南戰場繳獲了蘇制德拉戈諾夫狙擊步槍,7月送交296廠和338廠仿制并于當年設計定型,1981年裝備部隊,并定名為1979年式7。62毫米狙擊步槍;1985年經過改進后,重新命名為1985年式7。62毫米狙擊步槍,1987年9月開始裝備,成為我軍的第一支專用狙擊步槍。。

熱心網友

當時專用的狙擊步槍的生產國家不多,產量也少,我們根本不可能有.

熱心網友

當時窮..沒錢啊...

熱心網友

因為當時沒有更好的裝備呀,有的話能不讓部隊使么。

熱心網友

我軍沒有狙擊手的編制。當時主要是選拔一些槍法比較好的戰士,用打冷槍的辦法來襲擾敵人,而沒有正規的狙擊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