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時無意間看此一篇,覺得應放在這兒給大家看看.“人善被人欺”嗎?有一些人不愿意學佛,是因為心中有疑慮:人善被人欺!再學佛,越發地善了,豈不是更被別人欺負了?佛法的確在教人行善,而且是從心地到語言到行為,要徹底地善。但是佛法的善,根本卻在智慧,以智慧而至善。沒有智慧的善,只是忍讓、懦弱,當然會被人欺;有智慧的善,則是洞悉、引導,只會利人利己。世俗之善,是以“我”為基礎的。人與人之間的“欺負”,也是以“我”為前提的。一個人欺負另一個人,一般只有兩種原因:或者對方威脅到自己的利益;或者因過去的因緣——也許雙方都因年代久遠而忘了,但彼此間的因緣卻會現前。世俗之善,因以“我”為基礎,自然會在在處處本能地保護“我”,或者用爭的方式,或者用忍的方式,根本上卻是一樣的。而且由于自己往往對這一點認識不清,更不知過去因緣,自然會以為是“自己越善,越被人欺!”卻不知這種因緣本是自己感召而來——事實上,如果不是“行善”,被人欺負的后果可能會更嚴重!如兩人撞車了,你忍讓,他會罵你;你不讓,他可能會打你。當你不知前情時,還會以為是因你忍讓,才被他罵呢!佛法之善,是以“無我”的智慧為基礎的。善的標準,已超越世俗中善的標準——“為我”皆是惡;“為人”方是善。這樣的善,第一,真正為對方的利益著想,這時自然不會引起對方的敵意,何況欺負呢?第二,知是過去因緣所致,便如欠債還錢一樣,自然受之泰然了。 事實上,境隨心轉,當你滿心只是慈悲,只是大愛,只是至善時,你周圍的人群、環境會自然變得越來越好;而當你滿心只是自我,只是私利、只是欲望時,周圍的人群、環境會自然越來越差。舉一例便知,同是你,當你面對一個光明磊落的人時,你會很自然地胸懷坦蕩地與之相處;當你面對一個心胸狹窄的人時,你會很本能地小心處事。人心同此心,環境亦然。佛法的根本,在于智慧。以智慧而“無我”的善,只會利己利人,造福十方,當你真正身體力行時,一定會發現“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美的!”
熱心網友
我一直被領導欺負,一個人承擔了科室里大部分工作,希望自己的辛勞能感化他,但是沒有,他看不見。當有一天我實在是太忙了,而別人都在會友聊天,我提出了抗議,他卻指責我斤斤計較,做一點事就要叫。這就是我一直善的下場。
熱心網友
好人就好抱!
熱心網友
說的很好,但是我卻做不到~!
熱心網友
有點行不通呀為我是惡?這個世界上你不為自已爭取誰為你爭取?為人”方是善?可知好人難做啊,人的欲望沒有止境,你為人著想,人就得寸進尺.當然這個世界人的素質提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但現在以中國人的素質,想做善人,要犧牲很多.就好象你在街上布施幾個小錢給一個乞丐,馬上就有數十個乞丐圍著你,你還給不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