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直升機“克星”--我軍QW-1A便攜式地空導彈   自誕生之日起,便攜式地空導彈便因為其輕小靈活,操作簡便的原因,已成為步兵防空的常用利器,經??梢钥吹剿钴S在全球各地區的區域戰爭和沖突中,例如長年戰斗不斷的阿富汗戰場等。通常我們所見到的單兵便攜式對空導彈都是由單人獨立瞄準攻擊的,攻擊目標一般都在目視可見范圍內,由人眼判斷目標方向并瞄準攻擊。這種作戰方式雖然簡單靈活,但也存在觀測條件受肉眼限制、難以全天候作戰、缺乏統一指揮等明顯缺陷,對目標發現概率低,攻擊效果有限。本次珠海航展展示了構思新穎的QW-1A便攜式地空導彈武器系統,它可以將多具各自為戰的單兵防空導彈聯系起來,形成小區域警戒控制范圍,統一指揮,多點攻擊,極大的拓展了便攜式地空導彈武器系統的戰術方式和作戰能力,使其在某種程度上具備了區域防空的特征?! W-1A便攜式地空導彈武器系統是由航天新樂有限公司和西安天偉電子系統工程有限公司聯合研制的,系統包括便攜式新型雷達、信號處理機、電源、電子引導瞄準系統和任務分派器和導彈發射筒組成(左圖)。  新型雷達采用數字調頻連續波體制和TWS(邊跟蹤邊掃描)技術,具有重量輕、體積小、高增益、低功耗、多目標處理、探測距離較遠等特點。由于采用連續波體制,頻率可以隨機調整,而且輻射能量低,信號接近于無線電雜波,屬于低可探測信號源,對方很難發現雷達的存在和準確位置,具有很強的戰場生存能力。對于超低空目標,該雷達有較高的發現概率,可以發現貼在樹梢飛行的直升機或部分露出隱蔽山體的旋翼,如果雷達布置位置合理,則系統可控制相當大的一片空域。另外,該雷達工作的頻率也較為特殊,對于采用隱形技術的目標也同樣有較高發現率,因此對于應付未來戰爭環境有很廣泛的適應能力?! ⊥ㄟ^信號處理機(右圖、點擊放大),可以從雷達信號中檢測出多個目標的位置與運動軌跡,由于附加在彈上的電子引導瞄準系統與雷達本身方位確定了一致標準,信號處理機可以把準確的目標方位和軌跡訊息顯示在單兵電子引導瞄準系統顯示屏上(下圖左),操作的士兵根據所處的位置選擇最佳攻擊目標和攻擊時間。這樣就將電子引導瞄準系統和便攜式導彈融為一體,使得分散在各個不同位置的單兵可以協同起來作戰,不論白天還是黑夜,都可以隨時對抗多個來襲方向的敵機或導彈。  電子引導瞄準系統如上圖中、右所示,通過更換夾具,可以配置在我軍現役的各類便攜式防空導彈發射筒上,例如QW-1、QW-2、HN-5、HN-6等,應用范圍沒有限制,部隊可以根據作戰需要搭配不同種類特點的便攜式防空導彈?! ∧壳霸囼灥漠a品中,各單兵通過電纜線與控制中心聯系,一個信號處理機可指揮2~4名(擴充后可到6名)攜彈士兵。由于線長原因單兵的散布位置有限,今后將采用無線聯系方式進行更換,單兵布防距離可以擴大到數公里以外,處理機性能增強后可以指揮更多單兵作戰,技術上沒有任何難度。這樣一個單兵導彈班組可以控制的區域范圍甚至可以達到方圓10KM左右,極大的提高了步兵野戰部隊的防空能力?! ∮捎诟鞑糠挚梢苑煮w攜帶,重量較輕,因此2~3人就可以攜帶雷達和信號處理機等設備,對于野戰迅速組織陣地防空具有重要意義。比如登陸部隊可以迅速在灘頭丘陵地帶展開對空防御陣地,對整個登陸區域進行對空防御,減少敵方武裝直升機、攻擊機等對登陸部隊的直接威脅,彌補了因為機械化防空導彈裝備不能及時登陸布防以及空軍制空部隊不能全天候全時保護造成的防空真空,也為各種輕裝陸戰部隊提供了隨時移動的防空保護?! ⌒滦捅銛y式地空導彈武器系統具有攜帶輕便、陣地選擇方便、全天候對空作戰,攻擊能力強等特點,開創了單兵防空導彈戰術作戰的新模式。解決了長期以來制約我軍單兵導彈使用的遠程預警和全天候作戰兩大瓶頸問題,極大地提高了單兵作戰武器的系統的作戰效能。。

熱心網友

對付直升機主要靠單兵便攜式防空導彈、地空導彈、地面高射機槍和空空導彈。

熱心網友

美軍直升機在伊遭遇克星  11月2日,對于駐伊美軍來說是一個黑色星期天:一架“支努干”直升機被導彈擊落,15名美軍士兵死亡,21人受傷。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承認,這是 “悲劇性的一天”。   最近幾天,巴格達一些公共場所出現了傳單,宣布11月1日為“抵抗日”,并表示將在3天內采取更多武裝襲擊行動。11月2日上午9時許,兩架美軍“支努干” 軍用運輸直升機向巴格達國際機場飛來。機上載著50多名美軍官兵,他們是準備到巴格達機場轉機回國休整的。   當兩架直升機飛到巴格達以西大約60公里的費盧杰上空時,地面上突然竄出兩條“火蛇”……伊拉克抵抗力量的人馬已經在這里守候多時了。他們終于等來了理想的目標———“支努干”運輸直升機的主要任務是輸送人員和物資,行動遲緩,防御能力差。   眼看“火蛇”猛撲上來,正以259公里/小時的速度飛行的“支努干”直升機趕緊機動,避開了第一條“火蛇”,但沒等喘過氣來,第二條“火蛇”就擊中了它的腹部。   直升機立即失去控制,一頭栽進費盧杰南郊的農田,隨后爆炸起火。另一架 “支努干”直升機害怕伊拉克抵抗力量在周圍設伏,于是一邊盤旋警戒,一邊向巴格達機場的美軍發出了救援信號。襲擊發生后,美軍至少派出6架“黑鷹”直升機前往現場。墜地的直升機已經燃起大火,救援的士兵只能拖起幸存者逃出火海。   伊拉克抵抗力量究竟用什么武器擊落了“支努干”直升機呢?   據目擊者向記者的描述,認定是便攜式地空導彈。伊拉克擁有大量蘇制便攜式地空導彈。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聯軍被擊落的戰機和直升機,有一半是伊拉克用蘇制的“箭”式和“針”式便攜式防空導彈擊落的。伊拉克戰爭結束后,也發生過多起利用便攜式導彈襲擊美軍飛機事件。鑒于這種導彈的潛在威脅,駐伊美軍鼓勵伊拉克人主動上繳薩達姆政權遺留下來的便攜式防空導彈,每上繳一枚可獲得500美元獎勵,上繳零部件則可獲得250美元獎勵。   據估計,散落在伊拉克民間的便攜式導彈約有1500枚。這些導彈每枚僅重10 余公斤,長不足兩米,攜帶十分容易,而且每枚可以賣到5000美元的高價。   美國軍方證實,自今年5月1日以來,伊拉克人已經主動上繳了320枚便攜式地空導彈,但這一數字與美軍期望收繳的數字相差甚遠。如何防備便攜式導彈的襲擊,仍將是今后一段時間內駐伊美軍面臨的重要問題。  附圖:直升機克星?!?俄SA-18“針”式便攜防空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