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迷信股評家、咨詢公司和機構測市的觀點來研判大勢   許多人總以為自己資金量小、經驗不足、人輕言微,把握不了大勢,遂將對大勢的判斷權交給了股評家、咨詢公司和機構測市的欄目。其實,這往往是錯誤的。須知,股評家和機構發言人也都是人,也有人性的弱點,也有思想上的片面性,也有利益驅動(有的本身就代表了主力、莊家的做多或做空的意圖)。這些人往往在技術指數處于底部,均線呈空頭發散式排列、成交量極度萎縮、人氣低迷時看空,稱“還要探底”;在技術指標處于頂部、均線呈多頭發散式排列、成交量放巨量甚至天量,人氣鼎沸時看多,稱“還要創新高”。這種機械的技術分析和“金玉良言”往往是市場走勢滯后的反映,主力正好與此反做。不然,機構在底部怎么揀得到割肉籌碼,在頂部將籌碼去拋給誰?對于這種歷史上曾一再發生的情況,若盲目跟從,追漲殺跌,便會蒙受重大損失。當然,也有這樣的情況,股評家、咨詢公司和機構在犯錯后,根據新情況而及時修正了觀點,而大眾并不知道。因此,對“迷信”者而言,喪失了“主權”,就等于把自己的資金的“生殺”大權置于一種十分危險的境地?! ?  11、以舊觀念、老經驗來選股,吃不透每年的熱點變化   股市熱點年年歲歲均不同,無不是與當年的經濟、金融形勢和上市新股的主流品種和價格定位相關。有些人總把上一波炒作的熱門股票抱在手中,結果總是被套?! ?  12、選股時受“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形而上學的誤導   股票與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樣,沒有“恒強”或“恒弱”的狀態。但主力、莊家往往在頂部或次頂部時鼓吹“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口號,以便擴大個股的盈利,打開上行空間,在高位盡可能多地把籌碼倒給跟風的中小散戶,然后在震蕩、壓低、殺跌中,利用人們搶反彈的心理,乘機出逃獲利籌碼。而在底部或次底部時,往往鼓吹“弱者恒弱”的口號,目的是引發大戶、中小散戶割肉盤涌出,打開下跌空間。為此,他們總是在大盤上漲時,肆意打壓某強勢股;在大盤下跌時,再狂炸某弱勢股,使人們對此徹底喪失信心,主力卻不動聲色地建倉,再拉高臺階橫掃割肉盤,以便培育出未來的“黑馬”。而許多人所犯的錯誤,正是在頂部時,與“恒強”的“黑馬”“握手”,追漲吃套;而在底部時,與“恒弱”的潛在“黑馬”“告別”,豈有不輸之理!     13、靠打聽“絕密消息”和別人的推薦來選股,結果屢屢“吃藥”   很多人原先憑自己的獨立研判來選股,雖然難以捕捉到“黑馬”,但也有不同程度的獲利。后來感到這樣做資本增長太慢,不如憑消息或報刊推薦見效快,于是就改弦易轍,開始注重打包票的“絕密消息”或報刊上的信息,果然也成功了幾次,便視為靈丹妙藥,不再花功夫研究公司基本面、股價走勢和所處位置。即使明明已在頂部滿倉,但得到“絕密消息”后,馬上重倉介入一只“黑馬”股。豈知,主力見跟風者一多,就震倉洗盤,并因大盤走軟而改為往下拔檔,聽消息者便被深度套牢。其實,從總體而言,股市中所謂的“絕密消息”既然能廣為流傳,就已談不上絕密,往往是“藥頭”,被證明是錯的。即使最終被證實是對的,股價也往往已提前到位。因此,有句股市諺語說得很對:“內部消息多的人反被消息誤”。  14、不敢買無量創新低或無量創新高的股票   在連續跌勢后,多數投資者熊市思維嚴重,對那些業績不錯或有資產重組題材的個股仍抱著傳統的偏見;有的個股在底部橫盤一段時間后,明明是主力炸盤,無量假破底,卻嚇得不敢買,生怕還要跌;而有的個股連續走高,并在無量創新高時,更不敢追漲,生怕被套牢,結果失去了一段大漲行情。其實,無量破底或無量創新高,都說明籌碼大多數集中在主力手里,后市定有大行情。對付它的最好辦法是,趁回檔縮量時適量介入?! ?  15、只敢買名氣大的股票,而不考慮盤子大小、股本擴張能力和成長性   有些人買股票就像買保險,認為凡名氣很大的股票,既說明以往賺錢的人多,也說明這家公司可靠,保險系數高。正因為如此,忽視了如今這些股票價格高、盤子大、股本擴張能力差等缺點,結果接了最后一棒,成為以往獲取暴利的中長線買家撤退的墊腳石??此谱畎踩墓善?,往往是風險最大的股票,所受的損失大大超過了指數下跌的幅度。而以往幾年中名氣最壞、受損最多、業績最差的股票,借助于資產重組而群體“升天”,遠遠跑贏了大盤。     16、掛單時分分計較,以致錯失抄底逃頂、獲利避險的良機   由于在底部區域買進時,雙方撮合的機會較小,很多人看到盤中顯示超過自己報出的價位,便以為成交。次日才發覺并未成交,然股價早已面目全非,就不敢再作行動,以致失去了大的獲利機會,或導致虧損加重。其實,既是底部買進,就應提高幾分錢確保成交。既然是在頂部賣出,就應壓低幾分錢強行成交。這樣做,實際成交價往往比你所報的價更令人滿意?! ?  17、見利好追漲,見利空殺跌   許多人把實事求是的原則機械地搬用到股市,將利好和利空消息都作為“實事求是”來理解并加以貫徹,結果屢屢上當被套。殊不知,個股的利多和利空在市場往往呈現相反效應。上市公司業績大幅增長、大比例送股的利好消息公布之日,卻不漲反跌,常常拉出放量長黑,主力乘機出貨,跟進者十有九套。而上市公司業績下降、送股“泡湯”,甚至虧損的利空消息公布之日,卻不跌反漲,并放量拉出長紅,主力乘壞消息進貨,殺跌者十有九踏空。主要原因是信息披露不規范,數月前已走漏風聲,被主力獲取,在股價走勢中早已提前反映,以致消息正式出臺后,走勢便出現逆反?!安皇枪蓛r跟著業績和方案走,而是業績和方案跟著股價走”,不知原委的投資者屢屢被利多或利空消息的相反效應弄得暈頭轉向。

熱心網友

受益非淺,謝謝了.發現你好文不少,請多多推薦.股友們會感謝你.

熱心網友

心誠朋友,謝謝您。收藏

熱心網友

確實,好象有許多通病,收藏每周翻閱作為鏡子,謝!

熱心網友

謝謝!已收藏。

熱心網友

再學習。

熱心網友

真的.

熱心網友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