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很早就有這方面的建??,1985年,中國軍隊建設實行戰略性轉變。當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伸出一個指頭決定裁軍百萬的同時,決定組建訓練有素、反應迅速、編制精干、裝備優良的機動作戰部隊。從此,被譽為“東方利劍,中國戰神”的快速反應部隊以現代化的步伐迅速崛起。  撩開戰神面紗  在一般人眼里,快速反應部隊是一支神秘的部隊,他們神通廣大,反應迅速、神出鬼沒、戰無不勝。其實,快反部隊都是由陸海空三軍部隊組成,只不過隊員是經過嚴格挑選、嚴格訓練的。由于執行任務不同,各國的快速反應部隊的編制各不相同。比如美國的快速反應部隊是指陸海空和海軍陸戰隊中指定快速部署使用的備用部隊。一旦出現緊急情況,這些部隊將組成快速部署聯合特遣部隊,執行緊急戰斗任務。  中國快速反應部隊直屬于七大戰區,分為戰略快速反應部隊和戰區快速反應部隊。戰略快速反應部隊是由若干合成集團軍和若干炮兵師、坦克師、航空兵師、空降師(旅)以及海軍艦艇編成;戰區快速反應部隊一般是由若干陸軍師、炮兵師、坦克師、航空兵師及海軍陸戰隊等兵種編成。快速反應部隊中一個基本的作戰單位通常由12人組成,并且要求12個隊員實力平均,以便確保在戰斗中能夠配合密切、協調一致。  快速反應部隊非戰斗人員少,作戰人員多,重裝備少,高技術裝備多。他們的裝備可以說是第一流的,有各種特種車、突擊武器、自衛武器、攀登工具、軍用直升機,電子偵察車,目標測試器、小型艦艇以及各種槍械、手榴彈、擲彈筒、火焰噴射器、防毒器具等裝備。當然他們身手不凡的奧秘除了精良的裝備以外,主要是他們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高強度、全方位嚴酷的訓練中造就的特殊本領。現代戰爭的發展要求快速反應部隊必須做到“一兵多用,一職多能”,快反部隊中,幾乎每一個快反隊員都會使用各軍兵種武器、各種車輛以及駕駛武裝直升機,并學會跳傘、泅渡、登陸、擒拿格斗等特種功夫,把快速反應部隊的隊員比喻成“軍中戰神”,一點也不夸張。  自進入1994年以來,中國軍隊進行了一系列戰略轉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進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快速反應部隊以及緊急部署部隊的擴大編制。其目的是通過現代化的編制來實行“質量建軍”。可以說這是自1985年百萬大裁軍以來,中國軍隊改革最重大的舉措之一。此次編制而成的快速反應部隊含1個空降軍、3個陸軍師及2個集團軍等,人數估計有258,000人,可以說具有相當的規模。  快速反應部隊的擴大編制旨在形成一種與區域責任防守相結合的新型區域間機動防守體系。也就是說,在緊急情況下,各軍區的防守范圍隨之擴大,各軍區下屬的快速反應部隊通過互相快速支援來達到區域性機動防守的目的。快速反應部隊和緊急部署部隊的組建是對傳統上的區域性防守體系的一大超越。一旦有敵人入侵,快速反應部隊可以立即投入邊境地區將敵軍盡快地驅逐出領土之外,這也意味著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型”防守體走近戰神世界中國快速反應部隊由陸海空三軍最精銳的隊員組成,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快速反應能力,其中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空降兵尤為中國快反部隊的寵兒。  東方飛虎——中國最年輕兵種陸軍航空兵  1988年春,《解放軍報》在頭版刊載了一則醒目的消息:《鐵腳板插上了鋼翅膀》,披露了在華北某集團軍以現代高技術局部戰爭為背景的軍事演習中,組建不到兩年、頗具神秘色彩的中國陸軍航空兵,第一次加入作戰序列。演習中,指揮直升機、偵察直升機、攻擊直升機、運輸直升機在作戰空域形成了“一域多層,空地一體”的立體攻勢。以運輸直升機為主體,以攻擊直升機作掩護,勤務直升機相互支援的混合突擊波飛臨戰區。在自身火力的掩護下,他們猶如神兵天降,地面與空中協同,多形式、多批路、邊運動、邊集結、向“敵方”發起了突然、猛烈地攻擊。年輕的陸軍航空兵一亮相,就贏得滿堂彩。  陸軍航空兵是1985年開始組建的,第一個陸軍航空兵大隊首先在第38集團軍成立,不久后,各大集團軍相繼成立了航空兵大隊和航空兵團。現在中國陸軍航空兵已經擁有了多種機型,是一支已具備了相當的作戰能力的快速突擊力量。據資料顯示,陸軍航空兵目前擁有500多架直升機。在運輸直升機方面,有國產的Z—5、Z—8和Z—9A普三種;國外引進的,有美國的UH—60運輸型和俄羅斯的米—8、米—17、米—171四種。在武裝直升機方面,有國產的武Z—9和從法國引進的SA342“小羚羊”。其中武裝直升機Z—9經過8年的時間,已經完成了導彈、航炮、火箭和機槍試驗,使國產武裝直升機實現了重大突破。而中國陸軍航空兵的飛行員中,特級飛行員、四種氣象的全天候飛行員占飛行員總數的70%以上。這個比例在世界陸軍航空兵中算是相當高的。  陸軍航空兵的建設表明中國的陸軍已經開始由地面向空中擴展,實現了由單一平面作戰向多維立體作戰的戰略轉變。軍事分析人士稱,中國陸軍航空兵能在這么短時間內組建并形成戰斗力,這在世界兵種建設史上也是十分罕見的。有了這樣的“空中騎兵”,舉世聞名的中國陸軍必將如虎添翼,更加銳不可擋。  霹靂天兵——中國最早的快反部隊空降兵部隊  空降兵可以算作是中國最早的快速反應部隊。1950年9月17日,空軍陸戰第一旅誕生,就是我軍空降兵前身。空降兵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我軍的作戰樣式。他們憑借飛機運載,隨意跨越地表障礙,以“掏心”“挖眼”般的犀利戰術,突然出現在戰場最關鍵、最要害的地段。他們走在空中,打在地面,機動靈活,神出鬼沒,像一把把尖刀刺向敵人最要害的部位。他們具有極強的應急機動能力和戰斗力,一旦需要,他們可以在數小時或十幾小時內,成建制地投入中國任何地區執行作戰任務。  在現代局部戰爭中,空降兵多以小組或單兵執行作戰任務。特殊的任務要求空降兵必須要有特殊的戰斗力、特殊的體魄、特殊的意志和特殊的膽量。所以在艱苦的訓練中,每一名空降兵,從剛入伍開始,便進入專業訓練。練習跳傘、各種武器射擊、戰術、心理、擒拿格斗、求生及一些炮兵、工兵、偵察、通信、防化等專業的一般技能。自80年代以來,中國快速反應部隊空降兵們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在中國大地各種地形條件下,如高原、平原、戈壁險灘、山岳叢林等地訓練其野戰生存和快速空降突擊的能力。空降兵們不無自豪地說,“跳傘是勇敢者的事業”。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中國空降兵現在早已擺脫了“步兵加跳傘”的傳統模式,成為一支由引導、偵察、步兵、炮兵、通訊兵、工兵、防化兵等兵種、數十個專業密切協同的現代化特殊兵種,具備了“隨時能飛、到處可降、降之能打、打之能勝”的全方位作戰能力,是快速反應部隊中當之無愧的“驕子”。  兩棲勁旅——中國戰斗力量最強的部隊海軍陸戰隊  這是一支從空中到陸地、從海上到水下、從天南到地北都能迅速發起攻擊的部隊!這是一支被世界上20多個國家的軍事家嘆為觀止的部隊!這是被中國人贊譽為“海上蛟龍、陸上猛虎”的部隊!  海軍陸戰隊是海軍的一個兵種,它是一支諸兵種合成的能實施快速登陸和擔負海岸、海島防御或支援任務的兩棲作戰部隊。海軍陸戰隊作戰地域復雜,作戰行動殘酷激烈,往往需要渡海作戰、背水攻堅、孤軍深入、協同打擊,它是應付局部戰爭和軍事沖突的拳頭,又是聯合進攻行動的“尖刀”,在現代戰爭中舉足輕重。  據有關資料記載,世界上最早的海軍陸戰隊是1624年在英國誕生的,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后來荷、法、俄、美等國的海軍陸戰隊也相繼成立。到現在為止,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海軍陸戰隊。  中國海軍陸戰隊始建于1953年。當時,為了解放中國沿海島嶼,先后組建了陸戰團、陸戰師和水陸坦克等部隊。目前,中國海軍陸戰部隊有陸戰步兵、裝甲步兵、炮兵、裝甲兵、工程兵、坦克兵、通信兵、兩棲偵察兵、反坦克兵等兵種。他們裝備有中國自行制造的各類步兵武器和航渡、登陸器材,把他們稱為“軍中之軍”毫不過分。  為裝備海軍陸戰隊中國早在1955年便開始發展新的登陸艦艇,目前已建造大量的中小型登陸艇、戰車登陸艦或兩棲突擊艦,其兩棲突擊艦隊目前超過500艘(另外還擁有70艘以上的氣墊船),總噸位約74,000噸左右,排名高居世界第4位,僅次于美、俄、英三國。  1987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凱利上將觀看了中國海軍陸戰隊的表演后,第一個站起來行了一個標準的美式軍禮。一名記者上前問道:“將軍,您真的認為他們的表演很出色嗎?”將軍答道:“是的。”記者說,“據說,這些表演者是從部隊中選拔出來的,并不能代表整個部隊的素質和水平。”將軍說:“可他們是整個部隊的代表。你有沒有注意他們表演完了時的表情?那里沒有滿足,只有遺憾。他們肯定覺得自己沒有發揮出來,一支敢于正視自己不足、永不滿足現狀的部隊,是永遠不可戰勝的!”  透視戰神特點  快速反應部隊的核心特點就是一個“快”字,世界上任何一支快反部隊幾乎都能做到“快速部署、快速支援、快速突襲、快速制敵”。正如《孫子兵法·軍爭篇》中寫到“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無論是訓練還是執行任務,快反部隊都具有勢不可當的氣勢。中國快速反應部隊除了追求“快”以外,還有自己的特色。  整體建設上強調一個“靈”字所謂“靈”,就是編制上靈巧,使用上靈活,指揮上靈敏。按照靈巧要求,中國快反部隊編制方面表現出三少三多的特點:非戰斗人員少,作戰人員多;重裝備相對少,高技術輕裝備多;地面運輸工具相對少,直升機多。尤其在合成程度上強調靈活實用,不僅可以發揮快反部隊整體作戰威力,而且十分適合應付性質不同的突發事件,使快反部隊能擔負戰略、戰役、戰術三個方面的任務,能有效地從一個地區調往另一個地區,從一種作戰類型轉向另一種作戰類型。  中國各戰區十分強調對快反部隊的指揮控制,力圖建立起高效、靈敏的指揮體系,這可以從其三項主要作法略見一斑:其一,設置常備司令部,戰時實施集中指揮。其二,賦予模塊式組合功能,靈活進行部隊編組。按照平時相對分散,戰時集中使用原則,快反部隊和平時期按軍中隸屬關系進行訓練管理,形成由幾大塊組成的“蓄水池”,戰時則根據需要,臨時抽取有關部隊,進行積木式作戰編組。其三,運用C3I系統,提高指揮效率。  “人—機結合”突出一個“精”字盡管快速反應部隊武器裝備均由常規武器系統構成,但其高技術含量高,能多方面適應快速反應作戰需要,而且為了保證快反部隊特殊的戰斗力,在“人與武器”結合上特別強調一個“精”字。所謂“精”,即武器精確,打得準;人與武器結合精干,戰斗力強。  為適應人員少,裝備輕和遠程奔襲作戰特點,中國十分注重給快反部隊配備高精度武器裝備,在單兵(飛機、車輛)一級配備先進的夜視器材和敵我識別系統;借助最新“人工智能”系統提高命中目標精度;大量配備信息分發系統的終端設備,使快反部隊隨時能接到上級指示系統傳來的信息,提高打擊命中率。  快反部隊,非常講究人與武器的精干結合,也就是從人與武器的結合中拓展戰斗力的優勢。快反隊員人人都會操縱使用多種武器,單兵作戰單位相當于一個戰術單位。  基本訓練著眼一個“嚴”字快反部隊訓練指導思想是,把訓練作為部隊平時的中心工作,以提高部隊的戰斗力,使部隊擁有與特殊任務相適應的快速反應、快速機動和合成作戰能力。所以,快反部隊基本訓練以“嚴”字當頭,從嚴酷的訓練中提高戰斗力。  中國快速反應部隊訓練主要包括:快速反應訓練,也就是搶時間訓練,一切從“快”出發。訓練在各種條件下,以最快速度完成各種作戰準備和作戰行動;適應訓練,也就是險惡、危難條件下的作戰訓練,例如:山岳、叢林、島嶼、沙漠、草原地形、嚴寒、酷暑氣候、缺乏保障供應的條件、戰斗不利的情況等,以提高部隊的適應能力;戰術技術訓練,也就是人與武器的結合訓練,使部隊熟練掌握武器裝備,靈活地運用戰術,有一套過硬本領;協同訓練,也就是合成訓練,使各部隊、各軍種協調一致地行動,形成戰斗整體,以合力去戰勝敵人。  美國巴頓將軍曾說:“一品托的汗可以節省一加侖的血”。為了達到快速反應部隊高標準的戰斗力,戰士們幾乎不分白天黑夜苦練基本功。下面一個快反連隊的訓練日程表足以印證這一點:早晨是10000米武裝越野;上午開課前,伸展雙臂握磚繞營區跑兩圈;中午練拳術半小時;下午開課前做俯臥撐150次,負重下蹲100下,蛙跳300米;晚上睡前,頭、肘、膝、掌、拳、腿各擊沙袋、墻壁100次,仰臥起坐200次。這還僅僅是課外作業。  海軍陸戰隊每年都把部隊拉到偏遠的海島、海岸地帶進行高強度的海練。吃、住和訓練的條件都異常艱苦。其中高強度的海練的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溫訓練,因為這個季節正好是炎熱季節。其標準是在烈日下能頂住烈日酷暑三到四個小時。泅渡訓練新兵要達到3000米,老兵要達到5000米,全副武裝負重20公斤要游300米。達到這些指標,老兵不在話下,而新兵不知要喝多少海水。海軍陸戰隊隊員說,“掉血掉肉就是不掉眼淚,因為眼淚換不來勝利 。。

熱心網友

中國大約有30萬快速反應部隊

熱心網友

當然有,而且分10大集團軍,共有38萬人,比美國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