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入夏以來,隨著溫度的不斷升高,每年一度的飲料大戰已早早地拉開了大幕。據悉,今年與往年相比,各種碳酸飲料、水飲料、茶飲料和果汁飲料已失去了往日的魅力,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號稱有益健康的功能飲料已開始成為消費者的新寵。 免試入學讀在職研究生 高薪聘請·銷售精英! 同方服務器熱力促銷 引進新技術治療前列腺 功能飲料品種銷量突增 6月30日,記者在世紀聯華勝達店看到,在這里,功能飲料已被集中擺放在了顯眼的貨架上,近20個品種的功能飲料儼然組成了一個獨立的功能飲料售貨區,而與之相鄰的各種碳酸飲料、茶飲料卻顯得“底氣不足”,遠遠不及功能飲料惹眼。據工作人員介紹,今年飲料里頂數功能飲料賣得“火”,為了方便顧客購買,超市特意將各種功能飲料集中擺放,并且每天需不斷往貨架上填貨。一位正在往購物車上裝“激活”的小伙子告訴記者,這種飲料剛一上市他就經常買,特別是冰鎮后口感很好。一位剛剛購買了一箱“脈動”的家庭主婦有些無奈地對記者說:“也不知道這種飲料哪兒好,可孩子就是點著名兒地要,還說同學們也都喜歡喝。” 據一家超市負責人介紹,在樂百氏旗下的“脈動”暢銷示范效應下,國內一些名牌企業已把功能飲料作為今夏的主打產品,代表產品有康師傅的“勁跑”、娃哈哈的“激活”、農夫山泉的“尖叫”、匯源的“他(十)她(—)”等等。不僅如此,采訪中記者還發現,今年外資保健飲料也開始向這一領域發力。在沃爾瑪超市,由中日合資上海大正力保健有限公司出品的三種力保健功能飲料已呈欲壓過國產功能飲料第一品牌“紅牛”之勢。據一工作人員介紹,雖然這種飲料剛剛面世,但從目前的銷量來看,這兩種品牌的功能飲料旗鼓相當,但力保健的銷量呈上升之態。 憑借概念炒熱功能飲料 采訪中記者發現,購買功能飲料的大部分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20歲左右的更是占了絕大多數。但什么是功能飲料?功能飲料對人體的“功能”在哪里?這些年輕人的認識還十分模糊,一些年輕人購買功能飲料的主要原因就是盲從地跟著廣告走,以期追趕時尚。 記者還發現,大部分成年人包括一些功能飲料的代理經銷商對“功能”二字也并不認可。一位飲料經銷商表示,純凈水里添加那幾毫克微量元素,在灌裝時能保存多少?人體對這些微量元素需要多少?運動和不運動時的差別又是多少?現在的宣傳有些過火,有些廠家在對功能飲料進行炒作的同時,大大超出了飲料的功能,有的甚至把功能飲料夸大其詞地說成了保健品、“神水”,實在有拔高產品功效、誤導消費者之嫌。 就在各廠家紛紛將功能飲料概念炒得熱火朝天之時,一些消費者卻還顯得稀里糊涂。面對琳瑯滿目的各種運動飲料、營養素水、平衡飲料、電解質補充飲料、纖維飲料、植物飲料、活性維生素水飲品等等新鮮“標牌”,絕大多數消費者依然是一頭霧水,不知如何分辨。 選購功能飲料不可盲從 一位食品研究人員對各種各樣的功能飲料也產生了困惑,他表示,不論電解質飲料,還是平衡運動飲料、維生素運動飲料,其實就是在飲料上加個概念,但是這個概念是怎么來的,沒有人知道。 據哈醫大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研室主任吳昆介紹,功能飲料其實是對人體具有某種保健作用、能調節人體生理功能的產品。按照我國有關的食品法律法規,凡是保健飲料必須具有免疫調節、抗疲勞、耐缺氧、減肥、促進消化、調節血脂、抗氧化、改善視力等27種功能中的一種。同時,我國食品藥品監管局規定,凡是經過審查、實驗的保健飲料都有兩個特征:一是產品包裝上都有明顯標志,即產品外包裝上寫有“保健食品”字樣;二是真正的保健飲料在包裝上都有批準文號,寫有“衛食健字×××第×××號”。除此之外的飲料一律不準稱之為保健飲料,也不能宣傳其功能。這就要求人們在購買這些飲品時,仔細看一看其營養標簽中所標注的產品成分、含量以及適用人群等,做到有針對性地選擇,比如對于體內缺乏鉀、鈉、鈣、鎂等微量元素的人就可以適當飲用含有上述成分的飲品。 吳教授進一步表示,今年市場上出現的功能飲料主要是以運動型飲料為主,由于這些運動飲料更加符合青少年有活力的特征,得到了這個群體的認可也屬正常。但是,吳教授認為,這類飲料在有大量體力消耗的情況下使用才合適,如果沒有運動消耗的話,就沒有必要通過飲用運動型飲料去補充營養。同時,她建議家長朋友,一定要針對孩子的個人情況有選擇地購買功能飲料,如果孩子本身并不缺乏營養,甚至出現營養過剩時,就不要再給孩子購買。而有些孩子平時不愿吃水果,體內缺乏維生素、礦物質等一些必要的營養成分,適當飲用一些功能飲料還是有必要的。 鏈接 什么是功能飲料? 業內人士對此下了定義,功能飲料是指通過調整飲料中營養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人體功能的飲料。還有專家對功能飲料進行了分類,他們認為廣義的功能飲料包括運動飲料、能量飲料和其他有保健作用的飲料。功能飲料無論是在生產上,還是在產品成分的組成上,都與普通飲料有很大的區別。
熱心網友
不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