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職場講述:年薪5萬、10萬和50萬的別樣生活 -------------------------------------------------------------------------------- 2005/03/02 16:53 《職業女性》   年薪5萬有5萬的活法,但是他們卻仰頭看著年薪10萬的人;年薪10萬有10萬的活法,但是他們卻抬頭望著年薪50萬的人;年薪50萬有50萬的活法,但是他們卻低頭盼著年薪5萬的日子。人永遠都無法滿足自己的欲望,讓自然造就了一個循環系統。  幸福的定義?  5萬:幸福是自己以為的。有的人喜歡奢華,有的人喜歡刺激,可是有的人卻覺得懶洋洋地“貓”在沙發上曬曬太陽是最幸福的。幸福和心態、心境有關,不同的階段,處在不同的社會地位時會有不同的理解。  10萬: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50萬:有事可干,有人可愛,有所期待。  你怎樣分配你的年薪?  5萬:基本上屬于“月光”族,但是有可能的話也會盡量存一點錢準備讀研究生。  10萬:現在剛剛回國,等于是重新開始新的生活,所以每月的錢都用來購置一些生活用品、衣服什么的,但是生活步入正軌以后我會將月薪存一半花一半吧,畢竟還需要一大筆錢來買房子什么的。  50萬:不好說。  如果有時間讓你去度假的話你最想去哪里?和誰去?  5萬:海邊,和自己所愛的人。  10萬:和父母、先生去新西蘭,我讀書時父母一直都想去新西蘭看看的,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去成,所以我很想帶他們去我生活過的地方走走。  50萬:吳哥窟。自己去。  你的理想年薪是多少?  5萬:這個不好說,能滿足自己各方面需要就好。  10萬:不同階段的要求不一樣,會變化的。  50萬:一直都是在變化的,說不定。  目前的年薪能讓你選擇你理想的生活嗎?  5萬:不能。  10萬:如果不需要買房子什么的基本上是可以了,我挺容易滿足的,我的生活水平一直都還可以。  50萬:不能。  是態度決定年薪還是年薪決定態度?  “生活本身已經很不容易,所謂生活態度,不過是我們給自己人生的一個定位——態度是可以改變的,所以為什么不確立一個與自己年薪配套的生活態度呢?”  這個問題比究竟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更令人困惑。一般而言,認為“態度決定年薪”的人多數比較年輕,她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只要自己態度對了,年薪是早早晚晚的事情,她們對生活有許多幻想,樂于過著嚴重“入不敷出”的生活——因為她們覺得“生活態度”更重要。  這樣的女子正以幾何級數蓬勃增加,遍布大街小巷,她們衣履光鮮,講究品位,毫不掩藏自己的虛榮心,她們過著“貧窮”但“高品質”的生活——她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她們的薪水一定可以隨職位一起水漲船高,因為態度決定一切。你賺得少不是你不花錢的理由,關鍵是你的生活態度,你可以不孝敬父母不生養孩子不買房不買車不買書不買報不買保險,但是你不可以不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你要買名牌的套裝,否則你怎么會有職業地位?你要護膚,否則你怎么能使自己的笑容更有競爭力?  當一個人相信態度決定年薪的時候,她是肯為“態度”投資的;只有當她態度百分百,卻屢戰屢敗,她才會改變想法——所以在年紀稍微成熟一點的人群中,多數會贊同“年薪決定生活態度”。錢不是萬能的,這個道理大家都懂;有錢的人也不一定幸福,這個我們都知道,但是,錢的多少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你生活的態度——你總不能長期捉襟露肘地過錦衣玉食的日子吧?誰不希望像公主一樣過一輩子——從來不用為工作發愁,永遠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隨隨便便就可以成為PARTY的主角,偶爾關心一下窮人,立刻就可以上報紙的頭條。我們不得不承認,有錢人確實比窮人更容易有“生活態度”,或者說他們的生活態度不受制于他們的銀行賬戶——他們可以很奢侈,那是因為他們善于享受;他們也可以很樸素,那說明他們崇尚簡約;他們還可以做慈善,這說明他們有責任心懂得回饋社會,總之,當一個人有了強大的經濟后盾,“生活態度”的發展空間就比普通人大得多了。  也許你會說,難道因為我窮、年薪低就不能擁有和富人同樣的生活態度嗎?我告訴你,在理論上,一切皆有可能;但在實踐中,有些生活態度確實不屬于低收入階層——莫泊桑曾經在一篇小說中寫過這么一段話,“在富有的家庭里,一個尋快樂的人做些糊涂事情,最多是被旁人在微笑之中呼他做花花公子。而在日常用度缺乏的家庭里,若是一個孩子強迫父母消耗本錢,必然變成一個壞人,一個惡棍,一個浪蕩子弟,在人們的眼中,他是不可被原諒的。”  那些在各種場合優雅地說:“錢對于我不過是一個數字,我不是很在乎錢的,我的生活態度從來不會因為財富而改變。”這樣說的人,要么就是太有錢了,要么就是尚未脫貧——你的生活態度怎么可能跟你的收入沒有關系呢?一個月掙5000的人,和一個月掙50000的人,差的并不是一個“零”。也許你會說如果是我,我就不會改變——我才不信呢,如果是你,也許你變起來更快呢。  就我個人而言,生活本身已經很不容易,所謂生活態度,不過是我們給自己人生的一個定位——態度是可以改變的,所以為什么不確立一個與自己年薪配套的生活態度呢?在這個問題上,我堅持“借鑒”的原則,但是反對“生搬硬套”——你不要奢談麥當娜的生活態度,這個世界上有幾個麥當娜?天才是不可以復制的,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所以當你確定自己的生活態度時,我建議你不只要考慮到你的年薪,還要考慮到你的年齡、你的健康、你的實際能力以及你未來的目標。生活態度并不是一個很虛的口號,也不是一個包裝精美的概念,它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不要讓你的生活態度折磨你。  “她們過著“貧窮”但“高品質”的生活——她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她們的薪水一定可以隨職位一起水漲船高,因為態度決定一切。”  我有一個朋友叫黃集偉,他有一句名言:有些個事兒,你說它是個事兒,它還真是個事兒;有些個事兒,你不把它當個事兒,它就不是個事兒。  仔細琢磨琢磨,還真是那么回事兒——為什么要讓你的生活態度折磨你?有的時候,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態度,那些個事兒就不是個事兒了。比如說,那個著名的《項鏈》故事,女主人公為了一次盛大舞會的行頭,弄得家里雞犬不寧,最后發現脖子上沒有項鏈,她去向富有的女友借了一串,不幸的是這串項鏈丟失了,她不得不借高利貸去買一串一模一樣的,更不幸的是,當她用盡一生的時間做各種粗活苦役終于還清貸款的時候,她知道那串丟失的項鏈原本是假的,根本不值錢。其實想開了,不就是一次舞會嗎,自己也已然名花有主,租一套禮服買一串假項鏈,大大方方自自然然地去了,又能怎么樣——當你的收入不能立刻有所改變的時候,適當調整一下態度總是不難的吧?。

熱心網友

職場講述:年薪5萬、10萬和50萬的別樣生活 -------------------------------------------------------------------------------- 2005/03/02 16:53 《職業女性》   年薪5萬有5萬的活法,但是他們卻仰頭看著年薪10萬的人;年薪10萬有10萬的活法,但是他們卻抬頭望著年薪50萬的人;年薪50萬有50萬的活法,但是他們卻低頭盼著年薪5萬的日子。人永遠都無法滿足自己的欲望,讓自然造就了一個循環系統。  幸福的定義?   5萬:幸福是自己以為的。有的人喜歡奢華,有的人喜歡刺激,可是有的人卻覺得懶洋洋地“貓”在沙發上曬曬太陽是最幸福的。幸福和心態、心境有關,不同的階段,處在不同的社會地位時會有不同的理解。  10萬: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50萬:有事可干,有人可愛,有所期待。  你怎樣分配你的年薪?  5萬:基本上屬于“月光”族,但是有可能的話也會盡量存一點錢準備讀研究生。  10萬:現在剛剛回國,等于是重新開始新的生活,所以每月的錢都用來購置一些生活用品、衣服什么的,但是生活步入正軌以后我會將月薪存一半花一半吧,畢竟還需要一大筆錢來買房子什么的。  50萬:不好說。  如果有時間讓你去度假的話你最想去哪里?和誰去?  5萬:海邊,和自己所愛的人。  10萬:和父母、先生去新西蘭,我讀書時父母一直都想去新西蘭看看的,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去成,所以我很想帶他們去我生活過的地方走走。  50萬:吳哥窟。自己去。  你的理想年薪是多少?  5萬:這個不好說,能滿足自己各方面需要就好。  10萬:不同階段的要求不一樣,會變化的。  50萬:一直都是在變化的,說不定。  目前的年薪能讓你選擇你理想的生活嗎?  5萬:不能。  10萬:如果不需要買房子什么的基本上是可以了,我挺容易滿足的,我的生活水平一直都還可以。  50萬:不能。  是態度決定年薪還是年薪決定態度?  “生活本身已經很不容易,所謂生活態度,不過是我們給自己人生的一個定位——態度是可以改變的,所以為什么不確立一個與自己年薪配套的生活態度呢?”  這個問題比究竟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更令人困惑。一般而言,認為“態度決定年薪”的人多數比較年輕,她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只要自己態度對了,年薪是早早晚晚的事情,她們對生活有許多幻想,樂于過著嚴重“入不敷出”的生活——因為她們覺得“生活態度”更重要。  這樣的女子正以幾何級數蓬勃增加,遍布大街小巷,她們衣履光鮮,講究品位,毫不掩藏自己的虛榮心,她們過著“貧窮”但“高品質”的生活——她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她們的薪水一定可以隨職位一起水漲船高,因為態度決定一切。你賺得少不是你不花錢的理由,關鍵是你的生活態度,你可以不孝敬父母不生養孩子不買房不買車不買書不買報不買保險,但是你不可以不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你要買名牌的套裝,否則你怎么會有職業地位?你要護膚,否則你怎么能使自己的笑容更有競爭力?  當一個人相信態度決定年薪的時候,她是肯為“態度”投資的;只有當她態度百分百,卻屢戰屢敗,她才會改變想法——所以在年紀稍微成熟一點的人群中,多數會贊同“年薪決定生活態度”。錢不是萬能的,這個道理大家都懂;有錢的人也不一定幸福,這個我們都知道,但是,錢的多少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你生活的態度——你總不能長期捉襟露肘地過錦衣玉食的日子吧?誰不希望像公主一樣過一輩子——從來不用為工作發愁,永遠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隨隨便便就可以成為PARTY的主角,偶爾關心一下窮人,立刻就可以上報紙的頭條。我們不得不承認,有錢人確實比窮人更容易有“生活態度”,或者說他們的生活態度不受制于他們的銀行賬戶——他們可以很奢侈,那是因為他們善于享受;他們也可以很樸素,那說明他們崇尚簡約;他們還可以做慈善,這說明他們有責任心懂得回饋社會,總之,當一個人有了強大的經濟后盾,“生活態度”的發展空間就比普通人大得多了。  也許你會說,難道因為我窮、年薪低就不能擁有和富人同樣的生活態度嗎?我告訴你,在理論上,一切皆有可能;但在實踐中,有些生活態度確實不屬于低收入階層——莫泊桑曾經在一篇小說中寫過這么一段話,“在富有的家庭里,一個尋快樂的人做些糊涂事情,最多是被旁人在微笑之中呼他做花花公子。而在日常用度缺乏的家庭里,若是一個孩子強迫父母消耗本錢,必然變成一個壞人,一個惡棍,一個浪蕩子弟,在人們的眼中,他是不可被原諒的。”  那些在各種場合優雅地說:“錢對于我不過是一個數字,我不是很在乎錢的,我的生活態度從來不會因為財富而改變。”這樣說的人,要么就是太有錢了,要么就是尚未脫貧——你的生活態度怎么可能跟你的收入沒有關系呢?一個月掙5000的人,和一個月掙50000的人,差的并不是一個“零”。也許你會說如果是我,我就不會改變——我才不信呢,如果是你,也許你變起來更快呢。  就我個人而言,生活本身已經很不容易,所謂生活態度,不過是我們給自己人生的一個定位——態度是可以改變的,所以為什么不確立一個與自己年薪配套的生活態度呢?在這個問題上,我堅持“借鑒”的原則,但是反對“生搬硬套”——你不要奢談麥當娜的生活態度,這個世界上有幾個麥當娜?天才是不可以復制的,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所以當你確定自己的生活態度時,我建議你不只要考慮到你的年薪,還要考慮到你的年齡、你的健康、你的實際能力以及你未來的目標。生活態度并不是一個很虛的口號,也不是一個包裝精美的概念,它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不要讓你的生活態度折磨你。  “她們過著“貧窮”但“高品質”的生活——她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她們的薪水一定可以隨職位一起水漲船高,因為態度決定一切。”  我有一個朋友叫黃集偉,他有一句名言:有些個事兒,你說它是個事兒,它還真是個事兒;有些個事兒,你不把它當個事兒,它就不是個事兒。  仔細琢磨琢磨,還真是那么回事兒——為什么要讓你的生活態度折磨你?有的時候,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態度,那些個事兒就不是個事兒了。比如說,那個著名的《項鏈》故事,女主人公為了一次盛大舞會的行頭,弄得家里雞犬不寧,最后發現脖子上沒有項鏈,她去向富有的女友借了一串,不幸的是這串項鏈丟失了,她不得不借高利貸去買一串一模一樣的,更不幸的是,當她用盡一生的時間做各種粗活苦役終于還清貸款的時候,她知道那串丟失的項鏈原本是假的,根本不值錢。其實想開了,不就是一次舞會嗎,自己也已然名花有主,租一套禮服買一串假項鏈,大大方方自自然然地去了,又能怎么樣——當你的收入不能立刻有所改變的時候,適當調整一下態度總是不難的吧? 。

熱心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