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詳細的題目以及答案,最好是經典一些的題目,若有解析就更好了.
熱心網友
成語中的哲理選擇題集1、“按圖索驥”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A 要繼承前人經驗,不能割斷歷史 B 要從實際出發,不能迷信書本C 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不能消極等待 D既要尊重規律,又要發揮主觀能動性2、“按圖索驥”的做法屬于( )A唯物主義 B本位主義 C經驗主義 D教條主義3、宋朝畫家文與可擅長畫竹,友人寫詩贊曰:“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A畫家的創作靈感 B文與可的美術天賦C詩人的夸張和畫家的想象力 D文與可平時細心觀察形成的主觀映象4、“胸有成竹”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A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B意識是人腦的機能C意識是對客觀事物能動的反映 D物質具有客觀實在性5、“畫餅充饑”包含的哲理是( )(1)意識不能正確地反映物質(2)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3)物質和意識是有區別的(4)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意識不能代替物質 A(2)(3)(4) B(3)(4) C(3) D(4)6、“望梅止渴”說明了( )(1)望梅確實能解渴 ( 2)望梅可暫時起到止渴的作用(3)空想可以暫時安慰人,但終究不能代替現實(4)曹操的這種作法完全是唯心主義的A(1)(2) B(1)(2)(3) C(2)(3) D(2)(4)“畫餅充饑”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7、這兩個成語都強調了( )A物質的作用 B意識的作用 C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 D 實踐的重要性8、實際上,“畫餅充饑”并不能真正“充饑”,“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這是因為( )A意識不能代替物質 B物質可以代替意識C精神的東西并不重要D物質和意識沒有區別9、“掩耳盜鈴”的錯誤,在于違背這樣的哲理( )(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2)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3)意識能動作用要受物質決定作用制約(4)意識決定于物質A(1)(2)(3)(4)B(1)(2)(3)C(1)(3)(4)D(2)(3)(4)10、“拔苗助長”的故事告訴我們( )A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取得成功經驗 B發揮主觀能動性往往失敗C發揮主觀能動性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D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因而導致失敗 “拔苗助長”卻事與愿違,“庖丁解?!眲t事半功倍。據此回答11、“拔苗助長”錯誤主要在于( )A夸大了客觀條件對主觀能動性的制約作用 B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C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忽視了規律的客觀性D強調了規律的客觀性,否認了人的主觀能動性12、“拔苗助長”的哲學寓意是( )(1)發揮主觀能動性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2)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客觀的(3)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4)主觀能動作用是從屬的、派生的,總要受到規律的制約A(1)(2)(4)B(2)(3)(4)C(1)(2)(3)D (1)(2)(3)(4)13、“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為他( )A尊重規律,能在事物運動中把握規律 B具有創造性思維,認識了一切規律C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利用規律為人類謀福利D熱愛解牛工作,有利可圖調動了工作積極性14、這兩個成語共同說明了( )A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巨大的反作用B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可以自覺地認識與利用創造規律C實踐決定認識 D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15、“智子疑鄰”的主要錯誤在于( )A對墻壞必被盜未能預見 B不及時筑墻,造成其財產損失C憑主觀經驗辦事 D憑主觀想象代替客觀事實16、“智子疑鄰”告訴我們( )A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 B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C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D人們立足點不同對客觀事物反映結果也不同17、“審時度勢”是說( )A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制約著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B既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又要端正主觀動機C人的主觀能動性能分析利用條件達到活動的最佳效果D主觀能動性發揮受一系列主觀因素制約18、將上題中的觀點運用于市場經濟中,要取勝必須( )A改造和利用規律 B自覺遵循和運用規律C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 D實行對外開放19、“盡力而為”符合下列哲理( )A物質和運動不可分 B事物是變化發展的C客觀規律制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D辦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20、我們之所以要“盡力而為”是( )(1)具有良好的精神狀態的需要(2)認識事物本質與規律的需要(3)運用規律和條件改造世界的需要(4)克服困難,取得勝利的需要A(1)(2)(3)B(1)(3)(4)C(2)(3)(4)D(1)(2)(4)21、“削足適履”違背的哲理是( )A物質決定意識B意識是物質的反映C意識能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D意識是人腦的機能22、“杞人憂天”錯在( )A否認世界的物質性 B否認物質世界是運動的C否認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 D否認物質是運動的主體23、“人定勝天”思想( )A是正確的,人的力量是無窮的 B是錯誤的,它否認了世界的物質性C是不科學的,它片面夸大了主觀能動性,而否認了規律的客觀性D是正確的,它承認人有主觀能動性24、“事在人為”的觀點錯在( )A承認和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B否認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C否定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決定作用 D夸大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25、“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明了( )A必須善于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B物質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C人既不能創造規律,也不能消滅規律D人的能動作用受客觀條件制約26、“鍥而不舍”的哲學寓意是( )A做事往往有兩種相反的結果出現 B主觀能動性決定辦事的實際效果C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必須有良好的精神狀態D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27、“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是( )(1)不正確的,因為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是唯一的(2)正確的,因為在認識上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現象(3)由于人們的立場不同,對同一事物反映不同(4)由于人們的認識不同,在行為上應該各行其是A(1)(4)B(1)(3)C(2)D(1)(3)(4)28、“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哲學寓意是( )A物質決定意識 B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C一個人的知識構成影響著認識客觀事物作出的結論D一切從實際出發29、“欲速則不達”的哲學寓意是( )A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B要提高辦事效率,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C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 D要取得事業成功,必須按常規辦事30、下列成語具有辯證法思想的是( )(1)抱薪救火(2)滄海桑田(3)唇亡齒寒(4)覆巢無完(5)畫餅充饑(6)揮汗如雨A(4)(5)B(3)(4)(5)C(1)(6)D(2)(3)(4)31、下列具有辯證法思想的是( )(1)動中有靜,靜中有動(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3)對癥下藥,量體裁衣(4)因時制宜,因地制宜A(1)(2)(3) B(1)(2)(3)(4) C(1)(3)(4) D(2)(3)(4)32下列成語中屬于形而上學的有( )(1)滴水穿石(2)物極必反(3)刻舟求劍(4)斷章取義(5)墨守成規(6)淺嘗輒止(7)統籌兼顧(8)固步自封A(1)(2)(6)(7) B(3)(4)(5)(6)(8) C(1)(3)(4)(5)(6) D(3)(4)(5)(6)(7)33、“刻舟求劍”中的楚國人( )(1)承認物質,否認運動(2)承認運動是物質的運動(3)承認物質是運動的主體(4)否認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5)屬于唯心主義的觀點(6)屬于形而上學唯物論的觀點A(1)(3)(4)(6)B(1)(4)(6)C(3)(4)(6)D(1)(4)(5)34、“刻舟求劍”之所以落空,是因為那個楚國人( )(1)否認了物質的存在(2)背離了物質的運動規律(3)離開了物質空談運動(4)靜止地看問題A(1)(3)B(2)(4)C(1)(4)D(2)(3)35、“涸澤而漁”的做法從哲學上看( )(1)忽視了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2)否認了世界的物質性(3)無視事物之間聯系的客觀性(4)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沒有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關系A(1)(2)(3)B(2)(3)(4)C(1)(2)D(3)(4)36、“趨利避害”、“揚長避短”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B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的C運動和靜止是辯證統一的D原因和結果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37、“舍足保車”體現辯證法原理是( )A一切從實際出發 B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要按規律辦事C整體與局部相互依賴,整體高于局部 D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系38、“未雨綢繆”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 )A原因和結果的關系B整體和局部的關系C具體問題具體分析D量變和質變關系39、“坐井觀天”之所以作貶義用,是因為它( )A夸大意識的能動作用B割裂整體與局部關系C違背了規律的客觀性D陷入唯心主義40、“萬事如意”從哲學上看違背了( )哲理A世界的物質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特殊性 D運到的絕對性41、“好事多磨”包含的哲理是( )A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B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C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 D事物的發展是有規律的42、“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說明( )(1)客觀事物都是普遍聯系的(2)無論辦什么事都要瞻前顧后,通盤考慮(3)要時時注意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4)考慮問題切忌思維的直線性、單一性A(1)(2)(3) B(1)(2)(3)(4) C(1)(2) D(2)(3)43、“怨天尤人”錯在( )A只強調主觀,是主觀唯心主義 B只強調客觀,是客觀唯心主義C割裂內因與外因的關系 D只強調客觀情況,否認主觀原因,是唯心主義44、“實事求是”體現了( )(1)客觀規律和主觀能動性的統一 (2)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3)在實踐基礎上,主觀和客觀的統一(4)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一A(1)(3)B(2)(4)C(1)(2)(3)D(1)(2)(3)(4)45、“居安思?!钡恼軐W寓意是( )(1)矛盾著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2)事物是不斷運動、變化、發展的(3)矛盾雙方的對立統一是不可分割的 (4)想問題、辦事情要一分為二A(1)(3)B(2)(4)C(1)(2)(3)D(1)(2)(3)(4)46、“新陳代謝”的哲學寓意是( )(1)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2)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轉化(3)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動力(4)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A(1)(2)(3)B(2)(3)(4)C(1)(2)(4)D(1)(2)(3)(4)47、下列成語、俗語、古語與有關哲理對應正確的是( )(1)防微杜漸-----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2)嚴師出高徒-------內外因辯證關系(3)好事多磨-事物發展前進性與曲折性統一(4)千里之堤,?⒂諞涎?-內外因辯證關系A(1)(2)B(1)(2)(3)C(3)(4)D(2)(3)(4)48、下列說法體現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的有( )(1)守株待兔(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水滴石穿,繩鋸木斷(4)物極必反(5)墨守成規(6)吃一塹長一智(7)一趾之疾,喪七尺之軀(8)失敗為成功之母(9)斷章取義(10)統籌兼顧A(2)(3)(7)B(4)(5)(6)(8)C(1)(9)(10)D(3)(6)(9)49、上題中的說法屬于形而上學觀點的有( )A(1)(2)(3)(4)B(5)(6)(7)(8)C(1)(5)(9)D(2)(8)(10)50、上題中的說法符合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觀點的有( )A(1)(2)(3)B(4)(5)(6)(7)C(6)(7)(8)(9)D(4)(6)(8)51、“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這一說法體現的哲理是()A矛盾的主要方面對事物發展起主導作用B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關鍵C要善于統籌兼顧,恰當處理好次要矛盾D矛盾雙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52、“防微杜漸”的哲學寓意是( )(1)量變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2)矛盾次要方面影響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3)要堅信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4)要重視意識的反作用A(1)(3)B、(2)(3)C(1)(2)D(3)(4)53、“防微杜漸”與“微不足道”兩個成語的內涵是對立的,在哲學上表現為( )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B量變質變原理與靜止孤立觀點的對立C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D內外因關系原理與外因決定論的對立54、“依葫蘆畫瓢”、“照貓畫虎”錯在( )(1)違背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原則(2)否認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3)違背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則(4)否認了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哲學 原理A(1)(2)(3)(4)B(1)(2)(3)C(1)(3)(4)D(2)(3)(4)55、“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哲學寓意是( )(1)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2)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3)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 (4)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反對主觀主義(5)事物內部特殊 矛盾 規定其特殊本質A(1)(2)(3)(4)B(1)(2)(3)(5)C(1)(2)(5)D(2)(3)(5)56、“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因為( )A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 B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動力C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源泉 D內因決定事物的性質和方向57、“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與“四季循環,晝夜更替”的共同點是( )A都是一種因果聯系 B都是事物的質變和發展C都是事物的本質聯系 D都是事物運動過程中的必然聯系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據此回答:58、該成語主要說明的哲學道理是( )A矛盾雙方依據一定條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轉化B事物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C普遍聯系的觀點 D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依據59、對我們青年學生的指導意義有(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而要正視而不能躲避矛盾(2)我們要懂得“福”與“禍”是對立的,因“?!钡谩暗湣笔墙^對的,日常生活中要善待“禍”(3)矛盾雙方的轉化是有條件的,且都是積極的,因此要積極創造條件,推動矛盾雙方的轉化(4)老翁因其兒子沒被應征入伍,戰死沙場而認為是“?!笔遣粚Φ?,因為他的觀點違背了一分為二的觀點,混淆了戰爭的性質界限A(1)(4) B(2)(3) C(1)(2)(4) D(1)(3)(4)60、下列看法最能體現矛盾的統一的是( ) A積勞成疾 B聲東擊西 C因材施教 D居安思危61、下列成語與“梅花香自苦寒來”這一詩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 )A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B艱難困苦,玉汝于成C金無赤足,人無完人 D滿招損,謙受益62、“過猶不及”在哲學上符合( )的辯證關系A內因和外因 B量變和質變 C認識和實踐 D主觀能動性和規律的客觀性63、“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句話( ) A包含了矛盾特殊性原理 B體現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則 C揭示了形而上學的片面性 D反映了事物聯系的具體性64、“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從認識論看是( ) A實事求是的態度 B從客觀實際出發的態度 C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的方法 D只看現象不看本質的方法65、“盲人摸象”的哲學寓意是( )(1)感性認識是不可靠的 (2)要堅持全面觀點,克服片面性(3)要獲得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占有感性材料必須全面完整(4)要從整體上把握事物聯系,只從感知事物局部特征下結論是錯誤的A(1)(2)(3)(4) B(1)(2)(3) C(1)(3)(4) D(2)(3)(4)66、“生不逢時”包含的哲理是( )A人生價值實現需要一個良好的社會教育環境和家庭環境B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C人生價值實現首先需要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D提高全面素質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條件67、“愚公移山”與“田忌賽馬”這兩個故事共同包含的哲理是( ) A、事物數量的增減引起質變 B、事物的量變引起質變C、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D、構成事物的成分由于結構和排列秩序上的變化引起質變 答案(成語哲理)1----5、BDDCB 6---10、CBACC 11--15、CDADD 16---20、DCBDC 21--25、ACCDD 26-30、CBCAD31---35、CBBBD 36--40、ACABB 41---45、ABCDD 46--50、DBACD 51-55、BCBBB56----60、DDAAD 61-65、BBCDD 66-67CB。
熱心網友
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