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現在的公務員,拿著納稅人的錢卻不能很好的為納稅人服務,真是令我們傷心啊!

熱心網友

現在的公務員,拿著納稅人的錢卻不能很好的為納稅人服務,真是令我們傷心啊!

熱心網友

 本月開始,廣州市公務員憑借廣州市商業銀行發放的專用工資卡即可按照本人的職級,獲得以其本人工資年收入的一定倍數作為授信額度的可循環使用消費貸款,額度最高達100萬元。持卡公務員無需擔保和抵押可獲得最優惠利率。   公務員帶頭建立信用體系?  有人大代表和政協官員認為此舉是“從公務員開始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甚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公務員的腐敗行為”。  銀行推出什么業務當然是銀行的權利。但以這樣的借口為之辯解,卻很有必要進行探討。今年2月22日《中國青年報》報道:部分省份的官員賴賬動輒達數千萬元,最要命的是,賴賬的官員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幾成普遍現象。2004年2月15日《四川日報》報道:近年來,崇州市先后有78名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分別在14個信用社借款311。9萬元,累計結欠利息109。8萬元,有的公務員在多個信用社借款,借多筆款,逾期借款時間最長達17年。  事實勝于雄辯。“從公務員開始建立信用體系”的邏輯,又怎能講得通?銀行這種歧視性做法,可以說是存在于其骨子里的,只不過以這種方式充分暴露出來而已。  至于所謂“防止腐敗”的觀點更是極其荒謬,這說明其只看到了表象,卻認識不到更深層次的問題:在這種等級分明的強烈刺激之下,試想,投機鉆營、跑官要官甚至買官賣官等腐敗行為又該如何禁絕?  山東省青島市孫鳳忠  必須回避特權帶來的利益  如此做法,不免引爆民怨:為何公務員能享受到優惠貸款,而普通客戶不能享受?是否會助長特權階層的贏者通吃?  公務員隊伍有沒有雅量回避由特權帶來的利益?這是考量公務員隊伍是否真正具備“公共性”和“服務性”的試金石。公務員是被政府雇傭的“服務群體”,除了大眾的利益之外,他們不能有任何的私利和特權。如果因為公務員而引發社會不公或涉嫌歧視,那就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公務員隊伍,也是我們很難接受的。  鑒于公務員隊伍的特殊性,一些利益集團總是想打公務員的主意,但公務員能迎合勢利的市場,做一個“利益的俘虜”嗎?從政府的“公共性”來看,絕不能允許公務員做特權階層和獨享利益階層。如果是一個合格的公務員或者一級合格的政府,應該學會在涉及自己利益的時候,有雅量向特權利益說不,因為人民賦予你們權力并不是要你們作威作福的,而是為人民服務的,否則,人民有權力收回賦予你們的權力!。

熱心網友

就憑本身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