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打籃球時骨折過,醫生說骨質疏松了,應該吃點什么?不宜吃什么?謝謝!

熱心網友

每天最少五百克奶,還要曬太陽或被充維生素D

熱心網友

每天早晚個一袋牛奶,多吃豆制品、骨制品(骨頭湯等),多曬太陽,適當運動(如散步、作廣播操等),在醫生指導下吃一些鈣片。

熱心網友

骨質疏松癥-靜悄悄的流行病上海仁濟醫院 王 元 江堯湖骨質疏松癥是指“骨結構變得稀疏、骨重量減輕、骨脆性增加、容易骨折。”通俗點說,骨是由鈣鹽沉在骨基質而形成的,有一定的強度和彈性, 由于某種原因如:增齡、絕經或藥物的作用等, 骨組織將會丟失,導致骨的脆性增加,使骨折發生率增加,這種疾病稱之為“骨質疏松癥”,它危及到每一個人,可稱為流行病。它的主要癥狀足:骨疼痛、骨髂變形和易發骨折。引起骨代謝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年齡、激素和食物。應該說人的一生都應該重視它的代謝,因為它是支撐人體的基本結構,過去由于對這個問題認識不足,所以在現在的老年人中骨質疏松的發生率較高,據上海華東醫院調查,上海在60-70歲的老人中,發病率達54.80%,且易發生骨折。日本戰后在經濟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政府還在學齡兒童中免費每天每人提供1杯牛奶,這一杯牛奶強壯了一個民族。隨著我國的經濟繁榮,人們的生活從溫飽型逐漸走向了小康,對生活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城市老齡化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女性在更年期開始后,骨的丟失更為迅速,所以必須重視骨質疏松癥的防治,讓人們有一個安祥、高質量的生活。 骨質疏松癥的重視應該從青少年開始,骨量在30歲左右達到了頂峰,以后開始逐步下降,骨量的多少與遺傳、運動、營養等因素有關,如能在30歲有一個較高的骨峰值,則為今后骨丟失存有一個較多的骨量儲備。女性45歲左右由于體內雌激素水平的急聚下降,失去對骨的控制,則很快就會骨質疏松,而男性來得較晚,一般要在60歲以后才開始。 目前診斷骨質疏松癥的主要手段是骨密度的測定,還有X線等,一般說小于正常入骨密度均值1個SD(均值差),則為可疑,如小于2個SD則可確診為骨質疏松癥。還有X線的骨皮質變薄、壓縮性骨折等都是診斷的依據。 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防治,除了一般的衛生宣教、體育鍛練外,合理的飲食和補充鈣劑是很重要的,乳制品、新鮮蔬菜、豆類中含鈣量較高,如一杯牛奶約含200毫克鈣,所以不能偏食和厭食。關于補鈣問題爭論很多,除了有腎結石病人要注意鈣攝入量外,一般每天要攝入800-1200毫克鈣,同時服用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這樣能大大減少骨折的發生率,人們要天天不斷地滿足鈣需要,這任務是個艱巨的挑戰。患了骨質疏松癥也不要灰心,現在有許多藥物能治療,如雙磷酸鹽類、密鈣息、維生素D等,效果都非常好,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合理應用,完全能使病情得到控制。 走出補鈣的誤區 (之一)上海華山醫院 鄒和建 隔壁鄰居張老師不慎摔倒,造成骨折,為了讓張老師早日康復,張師母天天買來豬骨煲湯給張老師喝。其實“喝骨頭湯補骨”是一種誤解。在民間常有“吃啥補啥”的說法,有時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對于骨頭來說,盡管其儲存了肌體99%的鈣,但是這些結合狀態的鈣,即使在高溫下,也不能溶于湯汁中。有研究證明,一碗骨頭湯中的鈣含量僅2mg,如果按每天需額外補充600mg鈣計算,需要喝300碗湯才能達到這一水平,可見喝骨頭湯并不能達到補鈣的作用,而且,骨髓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對于老年人來說,進食過多并無益處。那么應該怎樣補鈣呢?其實牛奶和奶制品是非常理想的鈣源,不僅含量豐富,而且乳鈣易于被人體吸收。以牛奶為例,100克牛奶中含有120mg鈣,一般每天喝兩杯牛奶即可滿足補鈣的需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在30-40歲以后,骨骼的骨吸收開始多于骨形成,這時就應該重視骨質疏松的預防,適當的體育鍛煉及體力勞動對減少骨鈣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走出補鈣的誤區 (之二)上海華山醫院 鄒和建 談到補鈣,人們往往認為這是老年人或者兒童的事情,老年人因為發生骨質疏松而需要額外補鈣,兒童因鈣攝入不足或維生素D缺乏引起佝僂病而需要補鈣。其實,在人的一生中,都應該注意鈣的攝入,在鈣攝入不足的情況下(飲食偏嗜、慢性胃腸疾病等)應注意補鈣。研究表明,一個人骨量多少、骨質的堅硬程度取決于青春期骨鹽的累積。在30-40歲時,人體的骨內鈣鹽的含量達到高峰,稱為骨峰值,在隨后的歲月中,含量會在內分泌、代謝等各種因素作用下逐漸丟失,嚴重時出現骨質疏松。老年人補鈣僅能延緩但不能預防骨質丟失,此外補鈣對增加骨密度的作用有限。因此,預防骨質疏松癥應從小抓起,應該多食富含鈣質的牛奶及奶制品、肉類、豆類及海產品(魚松、海帶、蝦米等),多從事體力勞動或體育鍛煉,有助于鈣質在骨骼中的沉積,提高骨密度。對于孕期、哺乳期的女性,由于大量鈣經胎盤或母乳轉移到胎兒或嬰兒,因此體內鈣消耗量較大,除通過飲食補充外,往往需要通過專門的補鈣劑進行額外的補充。總之,補鈣應該在幼兒期就引起重視,在青春期使骨峰量達到較高水平,“家底”厚了,就可以從容應付日后的消耗,避免或延遲中老年期骨質疏松。 說到現在,除了食物外,應該怎樣合理選擇鈣制劑呢?鈣制劑發展至今已經經歷了三代。第一代鈣制劑以骨、貝殼、礦石等無機鹽為原料,如:動物鮮骨、珍珠粉、貝殼、蛋殼、化學合成碳酸鈣、氯化鈣、活性鈣等,此類鈣制劑在腸道堿性環境中易形成膠綢狀沉積物,不易被吸收,而且易出現胃腸不適、便秘、腹瀉等不良反應;第二代鈣制劑屬有機酸鈣,包括葡萄糖酸鈣、醋酸鈣、檸檬酸鈣、乳酸鈣等,此類鈣雖較第一代鈣制劑有了改進,但是含鈣量一般較低,也有一定的不良反應;第三代鈣制劑為L-蘇糖酸鈣和氨基酸鈣,這些絡合結構的鈣在腸道中易溶解吸收,不良反應較少。有些鈣制劑中加入了維生素D3或活性維生素D3,有助于鈣在腸道的吸收。另外,從牛奶中提取的乳鈣如果工藝規范、質量保證的話,也是理想的鈣源。目前市場上各種鈣制劑很多,主要選擇的標準是腸道內溶解吸收程度、鈣含量多少、胃腸道反應大小,對照上述分類,再根據個人的經濟水平,一般不難做出選擇。 走出補鈣的誤區 (之三)上海華山醫院 鄒和建  一些鈣劑中常含有一定量維生素D3,的確,維生素D3對鈣代謝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促進腸道鈣磷吸收,增加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而減少鈣經尿液的丟失,但如果長期服用維生素D3含量較高的制劑,則有可能引起高血鈣、食欲不振、嘔吐、腹瀉、軟組織異位骨化、腎功能受損等維生素D中毒的癥狀。因此,在服用此類復方制劑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還有一些患者在服用含維生素D的鈣制劑同時,又服用維生素AD膠囊或其他維生素D制劑,這樣更易導致維生素D過量中毒,不可疏忽大意。 長期以來,醫生一直告誡有腎結石的患者要限制鈣的攝入,的確,腎結石中80%為鈣質,在臨床上也看到一些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患者,在甲狀旁腺激素的作用下,血鈣水平增高,泌尿道結石的發生率也明顯增高。那么正常人補鈣后是否會增加患泌尿道結石的危險呢?結果正好相反。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對45510名未患腎結石的男性進行了為期四年的跟蹤研究,結果發現,高鈣飲食(每天平均攝入1326毫克鈣)的人比低鈣飲食(每天攝入516毫克鈣)的人群患腎結石的機會少三分之一。同樣的結論也被其他一些研究所證實。其實,結石并不是因為鈣太多的緣故,而是人體中鈣代謝發生了紊亂,造成了不正常的“鈣轉移”,此時骨鈣減少,血鈣和軟組織中的鈣卻增加了,久而久之,可導致結石的發生。適當補充鈣質后,增加了人體該的吸收量,刺激血鈣的自穩系統,抑制甲狀旁腺激素的過量分泌,最終可達到降低血液和軟組織中鈣含量,減少結石的發生,同時又減少骨鈣的丟失。但是,并不能簡單地認為“補鈣越多越好”,超過了一定的劑量,同樣會引起高血鈣等一系列不良反應。 在一天中,應該選擇什么時間服用鈣劑呢?最佳的補鈣時間應該是臨睡前。在白天三餐飲食中,人體可攝入300-400毫克鈣,即使一部分鈣通過尿液排出,可以很快從食物中得到補充,維持血鈣的穩定。但在夜晚,人體不再進食,而鈣質照常會通過尿液排泄,丟失的鈣不能及時從食物中得到補充,就會動用骨骼中的鈣來維持血鈣的穩定,如果臨睡前服用一定量的鈣劑,可減少夜間對骨鈣的動用,有利于骨質中鈣量的穩定,而避免或延緩骨質疏松的發生。。

熱心網友

補鈣吃蝦、喝骨頭湯、鈣片

熱心網友

打一種針叫諾華的密鈣息針,食物補沖不容易吸收。

熱心網友

多吃大豆

熱心網友

目前你服用紐崔萊的鈣鎂片最好,但價格比較貴。市場上含鈣的產品很多,但鈣的吸收要結合其他微量元素才充分。安利紐崔萊的鈣鎂片就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比例合理,吸收充分,隨餐服用,不會產生其他副作用。補鈣不是一個服用什么的簡單問題,它涉及到營養學方面,是長期的問題。補鈣要科學,少了不起作用,多了會產生副作用,如結石等。萬事都有個度的問題,不是越多越好,不要相信有些做安利的朋友為了推銷產品而胡說八道。牛奶可以補鈣,這是不可置疑的,問題是要注意酸堿平衡,飲食的合理搭配,要吃蔬菜。因為牛奶喝多了容易形成酸性體質,鈣反而容易流失。因為馬上要開會,沒時間講了,有機會再交流。祝你早日康復。另外安利最近上市一種倍力健,針對骨質疏松有效,但不要長時間服用,具體可根據產品介紹說明,不要聽有些人天花亂墜地胡說。

熱心網友

主要應食療補鈣!首先每天喝牛奶,臨睡前半個小時喝,睡眠狀態,鈣的吸收率較高。平時多吃含鈣高的食物:粗糧、豆制品、豆類、海產品等。吃些含VD的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