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東擴前的15個歐盟國家是哪15個成員國啊?不確定者請不要作答!見標題
熱心網友
法國,意大利,德國,荷蘭,比利時,愛爾蘭,盧森堡,英國,希臘,丹麥,西班牙,葡萄牙,芬蘭,瑞典,奧地利
熱心網友
意大利、法國、比利時、英國、德國、荷蘭、盧森堡、西班牙、葡萄牙、芬蘭、丹麥、希臘、瑞典、奧地利、丹麥
熱心網友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European Union -- EU)由歐洲共同體 (European communities) 演變而來,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歐盟的宗旨是“通過建立無內部邊界的空間,加強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建立最終實行統一貨幣的經濟貨幣聯盟,促進成員國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展”,“通過實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國際舞臺上弘揚聯盟的個性”。部長理事會是歐盟的決策機構,擁有歐盟的絕大部分立法權。歐洲理事會由歐盟各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組成。歐盟委員會為常設執行機構,總部設在布魯塞爾。歐洲議會是歐盟的執行監督、咨詢機構。歐洲法院是歐盟的仲裁機構,設在盧森堡。 1951年4月18日,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在巴黎簽訂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1957年3月25日,六國又在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統稱《羅馬條約》。1965年4月8日,六國又簽訂了《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三個共同體的機構合并,統稱歐洲共同體,但三個組織仍各自存在,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布魯塞爾條約》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歐洲共同體正式成立。 1973年后,英國、丹麥、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歐共體,成員國擴大到12個。歐共體12國間建立起了關稅同盟,統一了外貿政策和農業政策,創立了歐洲貨幣體系,并建立了統一預算和政治合作制度,逐步發展成為歐洲國家經濟、政治利益的代言人。1991年12月11日,歐共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了以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為目標的《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生效,歐洲聯盟成立,標志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1995年,奧地利、瑞典和芬蘭加入歐盟,歐盟成員國擴大到15個。2002年11月18日, 歐盟15國外長會議決定邀請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馬耳他、波蘭、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10個中東歐國家入盟,這將是歐共體成立以來吸收國家最多的一次。2004年5月1日為歐盟正式吸收10個中東歐新成員的日期,擴大后的歐盟將從15個成員國增加到25個。 歐洲統一貨幣為歐元,1999年1月1日正式啟用。除英國、希臘、瑞典和丹麥外的11個國家于1998年首批成為歐元國。2000年6月正式批準希臘加入歐元區。2002年1月1日零時,歐元正式進入流通。。
熱心網友
意大利、法國、比利時、英國、德國、荷蘭、盧森堡、西班牙、葡萄牙、芬蘭、丹麥、希臘、瑞典、奧地利、丹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