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友的皮膚不知道怎的,輕微的擠壓都會紅腫或用指甲捉的時候就有一條條的紅腫痕。尤其是有時晚上更是瘙癢難耐,一旦捉它的時候就又會有那一條條紅腫得像蚯蚓一樣的痕。這樣的癥狀是不是皮膚過敏,該這樣根治。
熱心網友
你女友的表現是人工蕁麻疹,她屬于過敏體質,建議 一、盡量除去導致過敏的可疑病因。 二、內用療法,口服抗組胺藥物:西替利嗪,每晚睡前口服一片(此為非處方藥物,一般藥店有售) 附:蕁麻疹病因十分復雜,而且大多數患者原因不明,特別是慢性型病人。引起本病發病的最常見原因有: 食物:從主食到副食的許多食物,甚至...
熱心網友
你女友的表現是人工蕁麻疹,她屬于過敏體質,建議 一、盡量除去導致過敏的可疑病因。 二、內用療法,口服抗組胺藥物:西替利嗪,每晚睡前口服一片(此為非處方藥物,一般藥店有售) 附:蕁麻疹病因十分復雜,而且大多數患者原因不明,特別是慢性型病人。引起本病發病的最常見原因有: 食物:從主食到副食的許多食物,甚至包括食品添加劑、飲料等可能成為蕁麻疹的因。其中以蛋白質、如魚類、蝦、甲殼類、蛋類、牛奶、肉等尤為常見。 藥物:藥物蕁麻疹在臨床上頗為常見, 以青霉素、痢特靈、阿斯匹林等引起者居多;使用磺胺制劑、鏈霉素、四環素或氯霉素后有時也可發生本病。此外,象可待因、嗎咖、維生素B1等引發蕁麻疹也屢見報告。 感染:細菌、病毒、原蟲、蠕蟲、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與蕁麻疹發病,對某些患者至關重要,甚至連蟲咬或蜂螫刺都可導致蕁麻疹發生。 花粉及其它吸入物:如各種花粉、屋塵、動物皮屑等吸入物招引本病亦不乏其例。 此外,精神因素(工作壓力大等非良性刺激)、物理因素、全身性疾病、遺傳素質等也可成為蕁麻診發病的原因。 機體內有很多刺激物能引起蕁麻疹,我們可將這些刺激物質統稱為介質,其中組織胺便是引起本病發生的最主要介質。該介質常常在第一型變態反應過程中所產生,即當機體處于敏感狀態時,抗體lge 吸附于肥大細胞表面,這時若機體再受致敏物質刺激,則在該細胞表面上可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其結果組織胺這種介質可從肥大細胞中釋出,并作用于皮膚血管而發生風團。介質除組織胺以外,還有5-羥色胺、乙酰膽堿、激肽、緩慢過敏物質(SRS-A)、前列腺素、纖維蛋白溶解素、補體等等。這些刺激物質作用于機體皆可導致風團形成。 現今認為蕁麻疹的絕大多數患者是屬于Ⅰ型變態反應,但也還有部分病人歸屬于非變態反應。[臨床表現] 蕁麻疹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有時口腔、咽喉及胃腸粘膜也可受累。本病在皮疹出現之前,往往局部先有劇癢、隨后則發生風團。此種皮疹特點;大小不一,形狀各異;色澤為紅色、淡紅色或常色;驟起驟沒,此起彼伏,皮疹通常不起過24小時則可消退;愈后不遺留任何痕跡,相鄰損害可融合成較大風團。偶爾可見水皰或血皰的損害。自覺奇癢難耐,常因劇烈搔抓,在病變外留下血痂和抓痕。有些患者可伴發熱、食欲不好,疲乏等全身癥狀。有部分病人做皮膚劃痕試驗可呈陽性反應。本病經適當治療可獲痊愈,但不少患者易復發。 蕁麻疹病程不逾一個月稱為急性蕁麻疹;病期持續30天以上可謂之慢性蕁麻疹。本病臨床上尚有以下幾種較常見的特殊型; 一、人工蕁麻疹:又叫皮膚劃痕癥。本型皮膚劃痕試驗可呈典型三聯征,即用手指甲劃試或用鈍器劃其皮膚后,開始出現條狀紅斑,隨后在其周圍發生紅暈,最終發生著明的條狀風團。有些人工蕁麻疹患者與應用青霉素有關,當停用該藥,經一段時間后即可痊愈。 二、血管性水腫:亦稱巨大性蕁麻疹。此型原稱為血管神經性水腫。其主要侵犯真皮深部和皮下組織的血管。慣發于眼瞼、口唇、陰部及咽喉等組織較為疏松部位,但手足、前臂或踝部有時也可被累及。多在夜晚突然發生,皮損多呈1~2個巨大局限性水腫塊,但無指壓凹陷性體征,且常不對稱。損害持續時間較長,有的須2~3天方能消退。若發于咽喉部,病情嚴重者可引起窒息,甚至死亡,值得引起注意。 三、蛋白性胨蕁麻疹:這一型患者往往因暴飲暴食,如過食豬肉、海鮮貨等和大量飲酒后,食物中未被消化的蛋白胨經胃腸粘膜吸收入血液中而引起的。病情較急,多見于節假日。皮疹表現為全身泛發風團、常伴頭痛、乏力等癥狀、病程較短、多在2~3天內損害即可消退。 四、寒冷性蕁麻疹:可分為家族性和獲得性二型。前者臨床少見,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多自嬰幼兒開始發病,可持續終生;后者又有原發和繼發性之區別,其中以原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最為常見。原發性這一型好發于暴露部位,癢較別的型輕。在氣溫突然變冷或接觸冰冷物質時,則可誘發風團產生。故冰塊試驗呈陽性反應,即把冰塊置于前臂處,經2分鐘左右,在接觸處的皮膚可出現風團。患者血青中無冷凝集素,又無冷溶血素和冷球蛋白。繼發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常與某些基礎疾病,例如冷球蛋白血癥、冷纖維蛋白原血癥、冷溶血素癥、梅毒、惡性骨髓腫瘤及結締組織病有關。被動轉移試驗家族性者為陰性,而獲得性者呈陽性。 五、膽堿能性蕁麻疹:該型以青年女性占多數,精神緊、機體受熱或運動時常常可誘發皮損發生。癥之臨床最大特點是風團損害頗小,約1~3mm,周邊繞以紅暈,奇癢無比,且常伴頭痛、頭暈、流涎、出汗、等癥狀。有時還可見到衛星狀風團分布。對患者使用1:5000乙酰膽堿進行皮內試驗可呈陽性反應,即出現強烈紅斑。這一型掌跖通常不受累,病性可反復發作數月或數年。 六、腹型蕁麻疹:本型有胃粘膜損害高達86.84%,而其中僅23%出現胃腸癥狀。由此可見,過去認為只有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才被視為胃腸粘膜受累是客觀的。 七、光線性蕁麻疹:表現為皮膚受日光、紫外線或紅外線射數分鐘后,局部迅速出現瘙癢性風團。與此同時,可伴發畏寒、疲乏、腸痙攣及至暈厥等全身癥狀。 八、心臟性蕁麻疹:在風團發生的同時,心臟亦被波及。此刻可伴有胸悶、心悸及心律不齊,如果進行心電圖檢查也可出現異常。皮疹消退后,以上臨床癥狀也隨之消失。 九、血清病型蕁麻疹:此型病因多為藥物,患者皮損以風團最常見,且往往呈多環形。此外,尚有發熱、關節痛及全身淺淋巴結腫大。倘若腎臟受損害,則尿常規可出現異常,其它化驗總補體可呈低值,但血沉一般為正常。 十、壓迫性蕁麻疹:易發生于受壓較重、且時間較久的部位,以臀部和足部為多見,損害呈局部深在疼痛性水腫,可持續8~12小時。發病期間常伴發熱、寒顫、關節痛和白細胞總數稍增多。此型被動轉移試驗為陰性,故與變態反應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