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有效控制促銷成本應該怎么做?
熱心網友
由管理人員管理
熱心網友
做好促銷成本控制 這里所指的“做好促銷成本控制”乃狹義上的“控制促銷成本”,即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如何有效的控制整個促銷成本,這又是一門藝術! 在促銷活動中控制促銷的整體成本,這其實涉及到兩個主體:一個是促銷活動的具體執行者,通常是指一線銷售人員;另一個是促銷活動的監督者,這個角色往往由總部或上級主管來擔任,我們用“上級”來統一替代。 具體執行者(以下我們用“銷售人員”來統一替代)和上級都負有控制促銷成本的責任,但是他們的側重點是不同的。 對于銷售人員來說,他們可以在兩個方面控制促銷成本: 其一,想方設法降低促銷的各項開支。對于促銷活動的具體實施者來說,他們隨時接觸一線,對市場上的各種動態是最了解的;這給了他們發揮能力的余地。 比如:銷售人員可以通過商家、或朋友、或私交關系,拿到電視臺或報社更低的廣告報價——眾所周知,企業每次促銷活動,總要在媒體上花費很大一部分資金;銷售人員只要找準方向,節約下來幾個點,企業就可以減少幾百乃至幾十萬元的促銷開支。 又比如:銷售人員可以到批發市場上一次性選購龐大的禮品,然后逐次使用,這樣算下來,企業的促銷開支又會降低一筆。 同理:銷售人員還可以在展板、POP、宣傳資料等各個方面“下功夫”,為企業節省大量的促銷開支——當然,促銷的成效絲毫不差! 其二,嚴格防止預算外的費用發生。一位“聰明”的營銷同仁曾向筆者透露其“創富秘訣”,說到底就是多次向上級申請舉行促銷活動,每次預算的成本都算得很低,但在活動進行當中,不斷以“卓越業績”要求上級追加“投入”,然后“順手”將這些“投入”攬入自己懷抱,兩年下來,他竟然買房買車開店了! 上述案例算是個案,但類似情況在各行各業非常普遍。一些企業之所以促銷成本連連失控,主因也是由于“預算外的費用”太多了。 無論營銷人員樂意與否,企業都必須向促銷活動的執行者——一線營銷人員灌輸這樣一種觀點:嚴格防范、禁止預算外的費用發生;除非是不可抗因素,否則,造成的后果由營銷人員全部承擔! 單單依靠營銷人員的自覺、自愿來控制促銷活動中的整體成本,這還是不夠的;營銷人員只會做“上級規定的、并且會考核的工作,而不會主動去做上級希望銷售人員做的工作。” 這時,我們的企業就必須依賴上級的監督和制度的保障了! 上級應該做哪些工作,才能更好的控制促銷活動中的整體成本呢? 其一,建立完善的、規范的管理制度,并將這些制度貫徹下去。幾乎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財務管理體系,而且相當完善,但是不少企業還是在促銷成本上栽了跟斗,主要原因就在于這些企業并沒有貫徹執行已經制定的相關規章制度,這是成本失控的根源。 其二,計算促銷活動的“投入產出比”,上級不僅要檢查銷售人員制定的促銷活動預算方案,更要將預算投入與預期收益、活動當事人的業績和收入聯系起來,綜合計算所得所失。這是控制促銷成本中的最重要的一步,企業如果不考慮促銷活動的“投入產出”,那么企業促銷成本就根本沒法控制。 其三,嚴格監督和考核促銷活動的成效。俗話說得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企業系統化的規章制度面前,銷售人員仍然會游刃有余,“玩弄政策”。 例如,在促銷活動中,經常有營銷人員會大量壓貨,并且將其他商家銷售出去的產品全部計算到正舉行促銷活動的商家帳下,這樣贏得上級的歡心——瞧,這就是此次促銷活動的“豐碩果實”! 不留心的上級當然是興高采烈,尤其是某些企業高層“簽名售機”之后,更會夸獎該銷售人員一番;實際情況卻是……大家心知肚明! 上面這種情況,說到底,也是一種促銷成本失控的現象——因為促銷沒有產生效益! 許多企業頻頻舉行促銷活動,結果銷售出去的產品跟以前不搞促銷活動時銷售出去的產品差不多;一旦停止搞促銷,整個銷量就急劇下滑。為什么他們會遭遇這種境況呢? 說到底,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上面案例所產生的“后遺癥”;二是沒有考慮投入產出比,盲目投資,促銷成本嚴重失控。 解決的辦法肯定有。一是上級嚴格監督,譬如,每次活動完畢,均派得力助手下去實地考察,不過,這個辦法有很大弊端,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很難大范圍監控。二是要求銷售人員提供翔實的活動記錄,包括各種票據、具體銷售數據,并對商家和消費者進行抽查,企業如果能確實做到這一步,促銷成本失控的現象也會得到基本的控制。三是整體考核,上級統計每個銷售人員在一個較長時期內(一般為一月,或三月,或半年,甚至一年)的所有促銷開支,然后統計出該銷售人員在當期內的總體業績,分別計算出每個營銷人員的“投入產出比”,如果產出大于投入,那么,企業可以加大對該銷售人員的促銷支持力度;反之,就應該給予銷售人員以一定懲處。 上述三點,乃上級(或總部)應該做的工作,這些工作對控制促銷活動中的成本是非常有用的。 寄語:請給執行者留下發揮的余地! “水至清,則無魚”,想來這個道理,每個企業,每個人都懂;作為一名長期耕耘在營銷領域的普通員工,筆者對此更是深有體會。 做好促銷成本的控制,名義上是企業主體所為,依賴企業完善、規范、有序的制度來維系;但是,真正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控制促銷成本的主體還是“人”,說得狹義點,就是每次促銷活動的具體執行者。 人的潛力不可估量;但是,人的潛能只有在“利益”的驅使下才能得到更多的發掘。企業員工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才會充分發揮自己潛能,一是企業嚴格要求,并有明確考核;二是員工可以得到額外價值。 一些HR或專家學者可能對此嗤之以鼻,但是,現實說明了一切: 在企業嚴厲監督下,員工會盡量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但絕不會主動為企業“減負”。拿到促銷活動中去,營銷人員會把所有成本控制在預算之內,但是銷售人員不會為企業“節約”促銷成本;而且,促銷活動的形式、內容陳舊可乏。 在有“外水”可撈的前提下,銷售人員會絞盡腦汁,千方百計想出節儉促銷成本的“良策”出來;同時,他們還會主動與商家進行溝通、協商,加強情感交流,利用各種資源,“花小錢辦大事”,因為這是對他們個人有利的事情。 企業的促銷活動從形式、主題到內容,全部煥然一新,并帶給消費者極大的觸動;企業促銷的目標圓滿完成,并有超越;銷售人員的積極性也益發高漲,并順勢撩撥了商家的神經。 企業、商家、消費者、營銷人員同時“贏利”,此等好事,企業怎能拒之門外呢? 為此,筆者最后呼吁:在制度的強力實施和有效保障之下,企業,請給促銷活動的執行者留下一點發揮的余地!惟有這樣,企業才能真正做好促銷成本的控制! (補充一句:給執行者留下灰色空間,是在企業建立有“投入產出比”財務制度的前提下,并且主要針對本土企業!) 。
熱心網友
管理人員管理
熱心網友
由管理人員管理
熱心網友
由管理人員管理
熱心網友
由管理人員管理
熱心網友
管理人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