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1歲零4個月了,還是要尿褲子,一天要四,五次,天漸漸冷了,擔心每次換褲子會使她著涼,請JMM幫忙想想辦法.謝謝!!

熱心網友

1~2歲  給他個便盆  在第二年中,嬰兒學會了走路,向自己大小便的路途上邁出了一大步。  走路與控制括約肌之間有什么關系?你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  其實,我們之所以把走路與控制括約肌聯系在一起,是因為學會走路意味著嬰兒神經系統的成熟。怎么能知道孩子正處于良好的發展階段呢?觀察蹣跚學步的嬰兒,心理學家為我們提供了5項標準:  1、如果孩子會走路了;  2、摔倒后或坐著能更容易地站立起來;  3、能上下樓梯;  4、能沖著指定的方向踢球;  5、能搬或拿怕碎的東西或者能往水桶里灌水。  這時他就會更好地坐盆了。一般情況下,這個偉大的時刻會出現在孩子18~22個月的時候。這時,你可以從儲藏柜中拿出便盆。最好選擇樣式簡單的、很穩的、不帶太多小玩意的便盆。  然后,我們該怎么做呢?答:聽之任之!  “不會吧!好不容易把這個時刻盼來了,難道除此之外,我們真的什么都不用做?”  沒錯!不要期待會出現奇跡,他不太可能第二天就自己坐在便盆上大小便。因為,如果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身體上做好了自己大小便的準備,但他的小腦袋里還沒有把這種程序“編”好。因此,父母不要過于堅持,沒有必要引起沖突。可以先試驗1-2個星期。  如果情形正相反,他坐上就不愿意下來,帶著便盆到處走,或者在上面一坐就沒完沒了,甚至坐在便盆上吃點心。這時你倒應該干預了。從一開始,我們就要讓他養成使用這個工具的良好習慣。。

熱心網友

  許多家長抱怨,孩子都兩三歲了,可是褲子常是濕漉漉的,這往往是因家長沒有正確訓練孩子養成排尿習慣。近年來,由于一次性尿褲具有方便、輕、干燥之優點,許多家長給孩子使用一次性尿褲。但隨幼兒年齡增長,再用一次性紙尿褲會影響活動,而媽媽給孩子去掉紙尿褲,而孩子已習慣于往紙尿褲里排尿,這就常出現尿褲子情況。一般一次性尿褲應在帶孩子外出或晚上睡覺時使用,且時間不宜超過6--8小時。因尿液太多,易刺激孩子皮膚,導致幼兒臀紅或皮炎。所以,應教幼兒學會控制排尿,訓練孩子排尿方法。  3--4個月家長應給孩子把尿。把尿時,媽媽可發出噓噓聲音。要訓練幾次,孩子就能形成條件反射。一般堅持3個月,在這種聲音刺激下,孩子就會排尿了。且應逐漸養成習慣,孩子吃完奶后10分鐘可把次尿,以后可每隔1~1。5個小時再把次尿。每次把尿時間不超過1~2分鐘,時間太長,孩子會不舒服,甚至產生反感情緒。  6--7個月嬰兒會坐時,父母應訓練孩子坐盆排尿,但時間不能超過5分鐘。起初訓練時,孩子不習慣,父母不應強迫他們。孩子坐盆時,不要給孩子玩玩具,更不能讓孩子邊坐盆邊吃東西,以防孩子轉移注意力。讓孩子排尿不宜過勤,一般1。5~2小時排次尿即可。頻繁排尿會養成孩子尿頻毛病,有時甚至會影響到孩子成年后的習慣。  1--2歲自己能排尿,也會坐盆,但父母應注意觀察孩子的排尿次數和間隔時間,以掌握規律并提醒孩子坐盆。在習慣未養成前,孩子有時尿濕了褲子,父母不能因此而責備孩子;當孩子主動說要撒尿并坐盆排便時,父母要及時表揚“真是好孩子,學會自己大小便了。”等鼓勵性話語。即使孩子養成了習慣,學會坐盆排尿,但有時也會因玩耍,忘了坐盆排尿,或有時尿濕褲子,此時父母應原諒孩子說:“不要緊,下次記住有尿自己去坐盆,就不會尿褲子了。”這樣不會給孩子增加任何壓力。。

熱心網友

給孩子買一個嬰兒專用的坐便.然后定時的家長提醒一下孩子要接小便.這樣過不了多久孩子自己就可以啦.坐便器一個25元.

熱心網友

如何幫助寶寶學會如廁:為寶寶選擇一個合適的坐便器。安全舒適最重要,款式不要太復雜。市場上流行的玩具坐便器'有的還帶有音樂'多半并不實用'寶寶很容易因此分心。養成寶寶良好的坐便習慣。大小便的時候,不玩玩具,不吃東西。特別要注意避免寶寶長時間坐在坐便器上,以免形成習慣性便秘。細心觀察寶寶大小便前的信號。比如說,當看到寶寶突然漲紅臉不動時,問寶寶,是不是要小便?然后帶寶寶坐在坐便器上。教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想大小便的意愿。教寶寶自己脫穿褲子'在訓練期間'不要給寶寶穿背帶褲。及時表揚寶寶'讓寶寶為自己能控制大小便感到自豪。應就事實本身肯定寶寶的努力'不要過于夸張。寶寶沒能控制大小便時,態度要溫和'告訴寶寶:下次要告訴媽媽

熱心網友

孩子是不是以前總穿尿不濕,1歲的時候早一點就要告訴她尿尿要蹲下,這樣至少不會尿褲子。把一個尿盆放在廁所,告訴孩子尿尿就去那,多帶她去幾次,慢慢的會養成習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