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家庭背景 顧女士是上海某外資公司的財務經理,丈夫則為自由職業人士,倆人的平均月收入在8500元左右。膝下有一個女兒,在讀小學3年級,每月需要花費150元在校中餐費和晚托班費外,家庭日常生活開支控制在1500元。此外,4年前購買了一套102平方米的二室二廳房子,貸款期限15年,每 月需要負擔1200元的房貸還款費用,供父母居住,目前還貸額度尚有14萬元,但房產的市值約50萬元。 顧女士夫婦比較注重投資,其中在股市的投資金額是5萬元,不管輸贏都留在股市中。但倆人更加喜歡集藏品的投資,每年投入的資金接近3萬元,主要是郵幣卡品種,由于丈夫在這方面較為精通,因此每年基本上處于贏多輸少的狀態。考慮到丈夫沒有固定的工作和醫療保險,所以存款保持在5萬元的水平,從2002年開始這一家庭保證金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采用年底一次性存入的方式。 對于目前國內的保險,夫婦倆興趣不高,認為還是投資股市和收藏品的收益比保險要好,家庭中僅在女兒出生時購買了一種平安保險公司的長期“兒童幸福”險,每月支出70元的保險費用。 由于夫婦倆均年屆不惑,今后5年內的目標是購買1套100萬元左右住房(現在居住在漕河涇地區的房子約值35萬元),作為以后居住和養老的不動產。不過顧女士非常擔心丈夫目前無保障的現狀,畢竟自由職業穩定性差,收入高低飄忽,還是希望能夠投資一些保險,作為對他的一種長期保障,但不知選擇哪些險種好。 專家分析 顧女士家庭的投資主要是股市和集藏品。這兩種投資都具有一定的風險,股市波動較大,而且那么多品種很難選準;集藏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還要把握投資變現的技巧。這兩個投資領域已不是一般大眾所能把握,所以風險投資不宜過多。 顧女士的丈夫是一個自由職業人,沒有單位替他繳“雙金”。在目前身強力壯的情況下,還不會出現家庭財務的風險,因此顧女士一定要有憂患意識,需給丈夫多投些醫療險和養老險,以防后顧之憂。 理財參考 上述案例中,顧女士開始考慮通過保險進行投資,為丈夫提供一種長期保障的想法很不錯,這對于改善目前家庭理財狀況有很大的幫助。通常情況下,我們希望通過投保商業保險來規避一些人力所不可控制,并且無法事先預期的風險,如罹患疾病、遭受意外傷害等。 在具體的保險計劃方面:首先,顧女士夫婦可以分別購買一些意外傷害保險,保額在20萬至30萬之間,這個險種的特點是低保費,高保障;其次,購買一些重大疾病保險,如友邦“守御神”重大疾病保險;然后,為丈夫購買友邦“智尊寶”萬能壽險,這是一款兼顧壽險保障和投資理財的新型產品,為客戶設立投資賬戶,并由專家進行管理,可以保證客戶獲得最低投資收益。該產品的壽險保障部分是定期壽險,其風險保險費是超低成本的。客戶可以根據自己不同階段的家庭保障需求,隨時調整保障和投資的比例,并實現靈活繳費,靈活支取,可以用來儲備養老金,也可以用來滿足家庭不同時期的財務需求。因此,顧女士可以將家庭常備存款5萬元中的大部分轉入“智尊寶”的個人賬戶,更有效地利用家庭財務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