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報紙上經常出現"白皮書"這個詞,英文就是"White Paper",指政府發布的正式文告或詳細的政策性報告。   "White Paper"通常都比較冗長,包含有支持論點的各類數據,圖表和案例。但是,它們和白色的紙有什么關系呢?有人推測,在紙張剛剛出現的時候,由于造紙技術的不發達,造出的紙張大多灰色粗糙,且價格昂貴,只有在國家發布政策時才用經過漂白的,質地優良的紙張,于是"White Paper"代表了文件的重要地位,那些政府公報就被稱為"白皮書"。這種推測很有想象力,也似乎很有道理。可惜的是, "White Paper"的來源并非如此。   在19世紀,英國政府經常向議會提交國家政策或法律的議案,由議會審議通過,因為這種議案的封面是藍色的,所以被稱為"藍皮書(Blue Paper)"。而如果一份議案過于簡單,不宜立即審議,也就是說,這項提議的政策或法規在短時間內不會立即成為國家政策或法律體系的正式組成部分時,就會用白色封面的文件形式進行公布,也就是"白皮書"(White Paper)。說起來,相對簡潔明了的"White Paper"比起冗長艱澀的"Blue Paper"更具實用性。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美國政府也采用"白皮書"一說,用于表示政府的或商業的背景報告(background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