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熱心網友

不錯.

熱心網友

對。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近期債券一、二級市場大幅下挫,上證國債指數累計下挫2。4%,意味著自2005年8月中旬以來3個月的漲幅已不復存在。  市場人士認為,盡管這一輪下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有關國債質押式回購新規即 將推出的消息所起的加速作用不容忽視。實際上,其負面作用可能被夸大。因為至少可以從國債新規的推出進程上,看出監管層在這一問題上的謹慎和務實。  試探市場  當2004年上半年問題券商集中爆發了有關國債質押式回購的“黑洞”后,監管層改革現有國債質押式回購制度的意愿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有券商研究人士說,最初可能是想與保證金第三方獨立存管、委托理財清理等同步推進。為此,2004年10月18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與滬、深證券交易所聯合公布了《標準券折算率管理辦法》,《辦法》的主要內容雖然是改進標準券的折算,卻用四百多字的篇幅介紹了新《辦法》的由頭,其中透露出了更為重要的信息:其一要完善債券回購質押制度,經過對原有的債券交易制度進行梳理,形成了《證券交易所債券交易實施細則》和《債券登記、托管與結算業務實施細則》,并且還明確今后證券公司及其客戶進行債券回購融資要實施“轉移占有”。其二是建立債券查詢系統,提高債券回購市場透明度,從而向市場表明了國債回購新規則的基本思想,此為第一次試探。  第二次試探期為2004年10月底-12月底,將草擬完畢的新規則交市場討論。2004年12月18日,中國證券登記公司在上海召開回購制度培訓會,向業內詳細介紹了本打算2005年1月1日推出的交易所市場債券回購新制度。這就是市場廣泛知曉的“質押庫制度”,即中證登將為交易參與者設立回購質押券保管庫,用于存放被回購質押的債券,從而形成對原來制度的兩項“革命”。  核心改革就是對質押債券進行轉移占有。轉移過程是通過“一次申報,兩次過戶”的方式來實現:申報入庫時,投資者首先將國債交付參與人(券商),過入參與人質押賬戶,參與人再將質押國債以參與人的名義質押給中證登,過入結算系統質押賬戶。  再者,取消回購登記制度,質押債券必須申報才能入庫。原來席位上托管的債券不能直接用于回購融資,而必須先申報入庫以后才可以。因此,現行的回購登記賬戶中的國債余額就不能作為計算標準券依據。  另外,申報回購時還規定,當日買入的債券當日不可申報轉入質押庫。如果當日同一賬戶在同一品種國債上既有買入又有賣出,則當日凈買入的債券當日不能申報轉入質押庫,反過來也是一樣,當日轉出質押庫的債券,次日才能賣出。也就是說將T+0變成了T+1,加大套做放大的難度。  當市場逐漸明確國債質押新規后,信心受挫,債券市場也相應大跌,許多券商從不同角度游說管理層國債回購新規“需要緩行”。考慮到許多券商實際情況以及市場承受程度等,國債新規也就放了下來。“新規緩行”讓市場和監管層都有諸多收獲。  調整策略  這一放就是大半年。2005年9月上旬,一份由中國證券業協會起草的《債券質押式回購委托協議書(討論稿)》下發到光大證券等幾家創新試點券商手中。國債回購新規也就進入了第三個階段。沉寂了大半年的國債新規再次喚醒市場的記憶。  業內人士分析,在券商慶幸“游說”成功、有關國債回購新規的記憶逐漸褪去的時候,監管層則一直在努力尋找一種新的解決方式。這一次的變化也很明顯,首先很低調,僅僅在創新試點券商這種小范圍間討論。其二是方式變化,不是以證監會或者交易所的身份發布,而是借證券業協會的身份,以規范投資者和券商有關債券質押式回購委托協議為先行切入點。“這一招頗為巧妙”,上述業內人士說,“充分考慮到了對市場的影響”。  其三,推出可能不會“一刀切”。在去年方案中,所有的券商都要求實施。這一次監管層讓創新試點券商參與討論,用意可能是在這些規范券商中先行試點,然后再鋪開,從而改變了從前“一刀切”的思路。  據了解,這份協議《討論稿》有9章38條,主要是規范投資者和券商在債券質押式回購業務的操作,內容包括締約雙方的權利義務、回購操作方式、清算交收以及違約責任等。原來質押庫制度的幾大“改革點”在本《討論稿》中都充分體現。另外還新增了一些變化,如賦予券商事先審查的職責,降低投資者欠庫風險。  下定決心  由于市場反映平靜,監管層開始積極釋放國債回購新規的信號。2005年10月底,有關部門召集了十余家券商參加“交易所債券市場發展座談會”,會議性質為小型內部會議。重點之一就是討論到國債質押式回購。據了解,會議透露的信息是,國債質押式回購新規推出已經提上議事日程,待交易所和登記公司制定相關細則后,新規有望在創新券商中先行試點。  緊接著,2005年11月初證監會副主席莊心一表示,國債質押式回購新規即將出臺,這意味著從監管最高層面上進行充分確認。  市場因此突然醒悟。從2004年公布《標準券折算率管理辦法》算起,牽動券商神經大約380天的“弦”又一次繃緊,程度高過以往。  不同的是券商的承受能力出現了分化。有分析人士說,實現保證金第三方獨立存管、委托理財清理整頓完畢等創新試點券商,由于不存在“窟窿”問題,具備了實施的基礎。潛在問題還未處理完畢的券商則頓感“寒意”,開始緊急收緊回購規模,為本來就被利空包圍的債券市場增添了又一大“利空”。。

熱心網友

國債質押新規又牽動券商神經!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