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幣升值2%,同時改盯住美元匯率的制度為參照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央行調整匯率后,留給我們思考的是這2%的升值是否已經反映人民幣的升值空間,也就是人民幣在升值之后是否已經在其合理的區間上運行?假若這2%的升值之后的匯率仍沒有運行在合理區間上,人民幣還有進一步的升值空間,那么這空間還有多大? 通過對人民幣匯率的購買力平價理論、利率平價理論和均衡匯率法(簡稱BEER)來估算人民幣的實質均衡匯率的理論分析,目前人民幣仍有10%以上的升值空間。 由于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宏觀經濟的沖擊作用一直存在爭論,在經濟運行機制不能完全承受完全浮動匯率制度時,國家對人民幣匯率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以避免過度的波動影響國家的宏觀經濟運行。 目前,人民幣升值已經有一段時間,各微觀主體也已調整戰略應對人民幣的升值。在此時讓人民幣在現有的浮動空間范圍內逐步地回歸到均衡匯率水平,相對而言調整的成本更小。目前國內對人民幣匯率升值最為擔心的是升值會對出口、FDI流入以及就業帶來不利影響,我們認為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即便人民幣升值很快,FDI的影響也是難以確定的,而對于就業,匯率調整更多的是帶來一些非熟練工人的摩擦性失業,其影響有限。 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經濟結構,重新賦予行業不同的成長速度,并使不同行業的企業業績出現分化。人民幣升值將通過兩種途徑對不同行業產生影響。一是因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經濟結構,重新賦予行業不同的成長速度,并使不同行業的企業業績出現分化。二是人民幣升值在短期內改變行業內企業的資產、負債、收入、成本等賬面價值,通過外匯折算差異影響其經營業績。概括而言,人民幣升值將對進口比重高、外債規模大、或擁有高流動性或巨額人民幣資產的行業是長期利好;而對出口行業、外幣資產高或產品國際定價的行業沖擊較大;其他則影響較小。 人民幣升值會導致整個工業企業利潤的減少,但這并不意味著會導致所有行業利潤的減少,有的行業會由于人民幣的升值而導致利潤增加。同時由于各行業對貨幣升值的敏感性不同,從而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不同行業利潤沖擊的時間長度和波動性會產生差異。在所有的行業中,交通運輸設備行業利潤的沖擊、特殊用途設備利潤的沖擊、鐵冶煉行業利潤的沖擊和橡膠行業利潤的沖擊對人民幣匯率升值有一種正向的沖擊作用,也即人民幣匯率升值會導致這兩個行業利潤的增加。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這兩個行業的中間產品均依賴進口,人民幣的升值直接導致這兩個行業利潤空間的拉大。例如:人民幣升值對鋼鐵行業的最大利益在于降低鋼鐵行業的采購成本:目前40%左右的鐵礦石依賴進口,而以鐵礦石為主的原料占鋼材成本的30-40%,人民幣升值對鋼鐵行業的負面影響主要是將加大鋼材的進口量,同時減少出口量。當然這種負面影響是中長期的,在短期受國內需求和國內外價差制約,這種負面影響可以忽略不計:首先,目前國內鋼材需求仍然旺盛,出口量所占產量比例僅為4%。從產品結構而言,出口的主要是附加值較低的線材及普板等產品,進口產品則以國內無法生產或者是產能不足的高附加值產品,包括汽車用薄 板、船用中厚板等。其次,國內外目前的價差在20%以上,即使人民幣升值,依然無法彌補這一塊價差。 繼央行7月21號宣布人民幣升值2%之后,9月23號央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改善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匯價和外匯指定銀行掛牌匯價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放寬了人民幣匯率浮動的區間,增強了外匯指定銀行定價的自主性,其目的就是擬通過市場來反映出人民幣的真實匯率水平。 浮動區間每年只要超過15%-30%,其實就已經接近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進一步放寬人民幣的匯率浮動區間,是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從根本上完善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匯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能夠反映真實經濟基本面變化對匯率調整的要求,可以從根本上消除匯率失衡問題,但是這種制度必須有較發達的國內金融市場的支持,人民幣匯率制度一旦走向浮動,首當其沖的問題是微觀經濟個體如何規避匯率風險。發達國家有期限結構完整的國內債券市場,因此很容易建立遠期外匯市場,外匯市場上形成的價格也相對合理。但是在中國,國內債券市場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各種利率期限結構的人民幣資產價格還不完善,這勢必難以形成合理的遠期外匯價格。如果在此時引入人民幣匯率浮動機制,浮動匯率形成的價格可能會持續偏離均衡匯率,匯率風險對于對外貿易和投資行為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因此,我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會維持目前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熱心網友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幣升值2%,同時改盯住美元匯率的制度為參照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央行調整匯率后,留給我們思考的是這2%的升值是否已經反映人民幣的升值空間,也就是人民幣在升值之后是否已經在其合理的區間上運行?假若這2%的升值之后的匯率仍沒有運行在合理區間上,人民幣還有進一步的升值空間,那么這空間還有多大? 通過對人民幣匯率的購買力平價理論、利率平價理論和均衡匯率法(簡稱BEER)來估算人民幣的實質均衡匯率的理論分析,目前人民幣仍有10%以上的升值空間。 由于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宏觀經濟的沖擊作用一直存在爭論,在經濟運行機制不能完全承受完全浮動匯率制度時,國家對人民幣匯率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以避免過度的波動影響國家的宏觀經濟運行。 目前,人民幣升值已經有一段時間,各微觀主體也已調整戰略應對人民幣的升值。在此時讓人民幣在現有的浮動空間范圍內逐步地回歸到均衡匯率水平,相對而言調整的成本更小。目前國內對人民幣匯率升值最為擔心的是升值會對出口、FDI流入以及就業帶來不利影響,我們認為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即便人民幣升值很快,FDI的影響也是難以確定的,而對于就業,匯率調整更多的是帶來一些非熟練工人的摩擦性失業,其影響有限。 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經濟結構,重新賦予行業不同的成長速度,并使不同行業的企業業績出現分化。人民幣升值將通過兩種途徑對不同行業產生影響。一是因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經濟結構,重新賦予行業不同的成長速度,并使不同行業的企業業績出現分化。二是人民幣升值在短期內改變行業內企業的資產、負債、收入、成本等賬面價值,通過外匯折算差異影響其經營業績。概括而言,人民幣升值將對進口比重高、外債規模大、或擁有高流動性或巨額人民幣資產的行業是長期利好;而對出口行業、外幣資產高或產品國際定價的行業沖擊較大;其他則影響較小。 人民幣升值會導致整個工業企業利潤的減少,但這并不意味著會導致所有行業利潤的減少,有的行業會由于人民幣的升值而導致利潤增加。同時由于各行業對貨幣升值的敏感性不同,從而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不同行業利潤沖擊的時間長度和波動性會產生差異。在所有的行業中,交通運輸設備行業利潤的沖擊、特殊用途設備利潤的沖擊、鐵冶煉行業利潤的沖擊和橡膠行業利潤的沖擊對人民幣匯率升值有一種正向的沖擊作用,也即人民幣匯率升值會導致這兩個行業利潤的增加。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這兩個行業的中間產品均依賴進口,人民幣的升值直接導致這兩個行業利潤空間的拉大。例如:人民幣升值對鋼鐵行業的最大利益在于降低鋼鐵行業的采購成本:目前40%左右的鐵礦石依賴進口,而以鐵礦石為主的原料占鋼材成本的30-40%,人民幣升值對鋼鐵行業的負面影響主要是將加大鋼材的進口量,同時減少出口量。當然這種負面影響是中長期的,在短期受國內需求和國內外價差制約,這種負面影響可以忽略不計:首先,目前國內鋼材需求仍然旺盛,出口量所占產量比例僅為4%。從產品結構而言,出口的主要是附加值較低的線材及普板等產品,進口產品則以國內無法生產或者是產能不足的高附加值產品,包括汽車用薄 板、船用中厚板等。其次,國內外目前的價差在20%以上,即使人民幣升值,依然無法彌補這一塊價差。 繼央行7月21號宣布人民幣升值2%之后,9月23號央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改善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匯價和外匯指定銀行掛牌匯價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放寬了人民幣匯率浮動的區間,增強了外匯指定銀行定價的自主性,其目的就是擬通過市場來反映出人民幣的真實匯率水平。 浮動區間每年只要超過15%-30%,其實就已經接近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進一步放寬人民幣的匯率浮動區間,是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從根本上完善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匯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能夠反映真實經濟基本面變化對匯率調整的要求,可以從根本上消除匯率失衡問題,但是這種制度必須有較發達的國內金融市場的支持,人民幣匯率制度一旦走向浮動,首當其沖的問題是微觀經濟個體如何規避匯率風險。發達國家有期限結構完整的國內債券市場,因此很容易建立遠期外匯市場,外匯市場上形成的價格也相對合理。但是在中國,國內債券市場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各種利率期限結構的人民幣資產價格還不完善,這勢必難以形成合理的遠期外匯價格。如果在此時引入人民幣匯率浮動機制,浮動匯率形成的價格可能會持續偏離均衡匯率,匯率風險對于對外貿易和投資行為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因此,我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會維持目前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熱心網友
由于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宏觀經濟的沖擊作用一直存在爭論,在經濟運行機制不能完全承受完全浮動匯率制度時,國家對人民幣匯率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以避免過度的波動影響國家的宏觀經濟運行。
熱心網友
人民幣升值空間及其影響 作者:創富人采編 來源:全景網絡 更新時間:11/05/2005 07:36:14 □華夏證券研究所 諸建芳 潘向東 胡艷妮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幣升值2%,同時改盯住美元匯率的制度為參照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央行調整匯率后,留給我們思考的是這2%的升值是否已經反映人民幣的升值空間,也就是人民幣在升值之后是否已經在其合理的區間上運行?假若這2%的升值之后的匯率仍沒有運行在合理區間上,人民幣還有進一步的升值空間,那么這空間還有多大? 通過對人民幣匯率的購買力平價理論、利率平價理論和均衡匯率法(簡稱BEER)來估算人民幣的實質均衡匯率的理論分析,目前人民幣仍有10%以上的升值空間。 由于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宏觀經濟的沖擊作用一直存在爭論,在經濟運行機制不能完全承受完全浮動匯率制度時,國家對人民幣匯率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以避免過度的波動影響國家的宏觀經濟運行。 目前,人民幣升值已經有一段時間,各微觀主體也已調整戰略應對人民幣的升值。在此時讓人民幣在現有的浮動空間范圍內逐步地回歸到均衡匯率水平,相對而言調整的成本更小。目前國內對人民幣匯率升值最為擔心的是升值會對出口、FDI流入以及就業帶來不利影響,我們認為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即便人民幣升值很快,FDI的影響也是難以確定的,而對于就業,匯率調整更多的是帶來一些非熟練工人的摩擦性失業,其影響有限。 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經濟結構,重新賦予行業不同的成長速度,并使不同行業的企業業績出現分化。人民幣升值將通過兩種途徑對不同行業產生影響。一是因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經濟結構,重新賦予行業不同的成長速度,并使不同行業的企業業績出現分化。二是人民幣升值在短期內改變行業內企業的資產、負債、收入、成本等賬面價值,通過外匯折算差異影響其經營業績。概括而言,人民幣升值將對進口比重高、外債規模大、或擁有高流動性或巨額人民幣資產的行業是長期利好;而對出口行業、外幣資產高或產品國際定價的行業沖擊較大;其他則影響較小。 人民幣升值會導致整個工業企業利潤的減少,但這并不意味著會導致所有行業利潤的減少,有的行業會由于人民幣的升值而導致利潤增加。同時由于各行業對貨幣升值的敏感性不同,從而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不同行業利潤沖擊的時間長度和波動性會產生差異。在所有的行業中,交通運輸設備行業利潤的沖擊、特殊用途設備利潤的沖擊、鐵冶煉行業利潤的沖擊和橡膠行業利潤的沖擊對人民幣匯率升值有一種正向的沖擊作用,也即人民幣匯率升值會導致這兩個行業利潤的增加。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這兩個行業的中間產品均依賴進口,人民幣的升值直接導致這兩個行業利潤空間的拉大。例如:人民幣升值對鋼鐵行業的最大利益在于降低鋼鐵行業的采購成本:目前40%左右的鐵礦石依賴進口,而以鐵礦石為主的原料占鋼材成本的30-40%,人民幣升值對鋼鐵行業的負面影響主要是將加大鋼材的進口量,同時減少出口量。當然這種負面影響是中長期的,在短期受國內需求和國內外價差制約,這種負面影響可以忽略不計:首先,目前國內鋼材需求仍然旺盛,出口量所占產量比例僅為4%。從產品結構而言,出口的主要是附加值較低的線材及普板等產品,進口產品則以國內無法生產或者是產能不足的高附加值產品,包括汽車用薄 板、船用中厚板等。其次,國內外目前的價差在20%以上,即使人民幣升值,依然無法彌補這一塊價差。 繼央行7月21號宣布人民幣升值2%之后,9月23號央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改善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匯價和外匯指定銀行掛牌匯價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放寬了人民幣匯率浮動的區間,增強了外匯指定銀行定價的自主性,其目的就是擬通過市場來反映出人民幣的真實匯率水平。 浮動區間每年只要超過15%-30%,其實就已經接近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進一步放寬人民幣的匯率浮動區間,是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從根本上完善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匯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能夠反映真實經濟基本面變化對匯率調整的要求,可以從根本上消除匯率失衡問題,但是這種制度必須有較發達的國內金融市場的支持,人民幣匯率制度一旦走向浮動,首當其沖的問題是微觀經濟個體如何規避匯率風險。發達國家有期限結構完整的國內債券市場,因此很容易建立遠期外匯市場,外匯市場上形成的價格也相對合理。但是在中國,國內債券市場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各種利率期限結構的人民幣資產價格還不完善,這勢必難以形成合理的遠期外匯價格。如果在此時引入人民幣匯率浮動機制,浮動匯率形成的價格可能會持續偏離均衡匯率,匯率風險對于對外貿易和投資行為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因此,我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會維持目前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本文節選自華夏證券研究報告《人民幣匯率及匯率制度改革:將走向何處?》)(證券時報) 。
熱心網友
目前,人民幣升值已經有一段時間,各微觀主體也已調整戰略應對人民幣的升值。在此時讓人民幣在現有的浮動空間范圍內逐步地回歸到均衡匯率水平,相對而言調整的成本更小。目前國內對人民幣匯率升值最為擔心的是升值會對出口、FDI流入以及就業帶來不利影響,我們認為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即便人民幣升值很快,FDI的影響也是難以確定的,而對于就業,匯率調整更多的是帶來一些非熟練工人的摩擦性失業,其影響有限。 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經濟結構,重新賦予行業不同的成長速度,并使不同行業的企業業績出現分化。人民幣升值將通過兩種途徑對不同行業產生影響。一是因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經濟結構,重新賦予行業不同的成長速度,并使不同行業的企業業績出現分化。二是人民幣升值在短期內改變行業內企業的資產、負債、收入、成本等賬面價值,通過外匯折算差異影響其經營業績。概括而言,人民幣升值將對進口比重高、外債規模大、或擁有高流動性或巨額人民幣資產的行業是長期利好;而對出口行業、外幣資產高或產品國際定價的行業沖擊較大;其他則影響較小。 人民幣升值會導致整個工業企業利潤的減少,但這并不意味著會導致所有行業利潤的減少,有的行業會由于人民幣的升值而導致利潤增加。同時由于各行業對貨幣升值的敏感性不同,從而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不同行業利潤沖擊的時間長度和波動性會產生差異。在所有的行業中,交通運輸設備行業利潤的沖擊、特殊用途設備利潤的沖擊、鐵冶煉行業利潤的沖擊和橡膠行業利潤的沖擊對人民幣匯率升值有一種正向的沖擊作用,也即人民幣匯率升值會導致這兩個行業利潤的增加。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這兩個行業的中間產品均依賴進口,人民幣的升值直接導致這兩個行業利潤空間的拉大。例如:人民幣升值對鋼鐵行業的最大利益在于降低鋼鐵行業的采購成本:目前40%左右的鐵礦石依賴進口,而以鐵礦石為主的原料占鋼材成本的30-40%,人民幣升值對鋼鐵行業的負面影響主要是將加大鋼材的進口量,同時減少出口量。當然這種負面影響是中長期的,在短期受國內需求和國內外價差制約,這種負面影響可以忽略不計:首先,目前國內鋼材需求仍然旺盛,出口量所占產量比例僅為4%。從產品結構而言,出口的主要是附加值較低的線材及普板等產品,進口產品則以國內無法生產或者是產能不足的高附加值產品,包括汽車用薄 板、船用中厚板等。其次,國內外目前的價差在20%以上,即使人民幣升值,依然無法彌補這一塊價差。。
熱心網友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幣升值2%,同時改盯住美元匯率的制度為參照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央行調整匯率后,留給我們思考的是這2%的升值是否已經反映人民幣的升值空間,也就是人民幣在升值之后是否已經在其合理的區間上運行?假若這2%的升值之后的匯率仍沒有運行在合理區間上,人民幣還有進一步的升值空間,那么這空間還有多大? 通過對人民幣匯率的購買力平價理論、利率平價理論和均衡匯率法(簡稱BEER)來估算人民幣的實質均衡匯率的理論分析,目前人民幣仍有10%以上的升值空間。 由于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宏觀經濟的沖擊作用一直存在爭論,在經濟運行機制不能完全承受完全浮動匯率制度時,國家對人民幣匯率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以避免過度的波動影響國家的宏觀經濟運行。 目前,人民幣升值已經有一段時間,各微觀主體也已調整戰略應對人民幣的升值。在此時讓人民幣在現有的浮動空間范圍內逐步地回歸到均衡匯率水平,相對而言調整的成本更小。目前國內對人民幣匯率升值最為擔心的是升值會對出口、FDI流入以及就業帶來不利影響,我們認為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即便人民幣升值很快,FDI的影響也是難以確定的,而對于就業,匯率調整更多的是帶來一些非熟練工人的摩擦性失業,其影響有限。 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經濟結構,重新賦予行業不同的成長速度,并使不同行業的企業業績出現分化。人民幣升值將通過兩種途徑對不同行業產生影響。一是因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經濟結構,重新賦予行業不同的成長速度,并使不同行業的企業業績出現分化。二是人民幣升值在短期內改變行業內企業的資產、負債、收入、成本等賬面價值,通過外匯折算差異影響其經營業績。概括而言,人民幣升值將對進口比重高、外債規模大、或擁有高流動性或巨額人民幣資產的行業是長期利好;而對出口行業、外幣資產高或產品國際定價的行業沖擊較大;其他則影響較小。 人民幣升值會導致整個工業企業利潤的減少,但這并不意味著會導致所有行業利潤的減少,有的行業會由于人民幣的升值而導致利潤增加。同時由于各行業對貨幣升值的敏感性不同,從而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不同行業利潤沖擊的時間長度和波動性會產生差異。在所有的行業中,交通運輸設備行業利潤的沖擊、特殊用途設備利潤的沖擊、鐵冶煉行業利潤的沖擊和橡膠行業利潤的沖擊對人民幣匯率升值有一種正向的沖擊作用,也即人民幣匯率升值會導致這兩個行業利潤的增加。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這兩個行業的中間產品均依賴進口,人民幣的升值直接導致這兩個行業利潤空間的拉大。例如:人民幣升值對鋼鐵行業的最大利益在于降低鋼鐵行業的采購成本:目前40%左右的鐵礦石依賴進口,而以鐵礦石為主的原料占鋼材成本的30-40%,人民幣升值對鋼鐵行業的負面影響主要是將加大鋼材的進口量,同時減少出口量。當然這種負面影響是中長期的,在短期受國內需求和國內外價差制約,這種負面影響可以忽略不計:首先,目前國內鋼材需求仍然旺盛,出口量所占產量比例僅為4%。從產品結構而言,出口的主要是附加值較低的線材及普板等產品,進口產品則以國內無法生產或者是產能不足的高附加值產品,包括汽車用薄 板、船用中厚板等。其次,國內外目前的價差在20%以上,即使人民幣升值,依然無法彌補這一塊價差。 繼央行7月21號宣布人民幣升值2%之后,9月23號央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改善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匯價和外匯指定銀行掛牌匯價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放寬了人民幣匯率浮動的區間,增強了外匯指定銀行定價的自主性,其目的就是擬通過市場來反映出人民幣的真實匯率水平。 浮動區間每年只要超過15%-30%,其實就已經接近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進一步放寬人民幣的匯率浮動區間,是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從根本上完善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匯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能夠反映真實經濟基本面變化對匯率調整的要求,可以從根本上消除匯率失衡問題,但是這種制度必須有較發達的國內金融市場的支持,人民幣匯率制度一旦走向浮動,首當其沖的問題是微觀經濟個體如何規避匯率風險。發達國家有期限結構完整的國內債券市場,因此很容易建立遠期外匯市場,外匯市場上形成的價格也相對合理。但是在中國,國內債券市場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各種利率期限結構的人民幣資產價格還不完善,這勢必難以形成合理的遠期外匯價格。如果在此時引入人民幣匯率浮動機制,浮動匯率形成的價格可能會持續偏離均衡匯率,匯率風險對于對外貿易和投資行為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因此,我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會維持目前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熱心網友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幣升值2%,同時改盯住美元匯率的制度為參照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央行調整匯率后,留給我們思考的是這2%的升值是否已經反映人民幣的升值空間,也就是人民幣在升值之后是否已經在其合理的區間上運行?假若這2%的升值之后的匯率仍沒有運行在合理區間上,人民幣還有進一步的升值空間,那么這空間還有多大? 通過對人民幣匯率的購買力平價理論、利率平價理論和均衡匯率法(簡稱BEER)來估算人民幣的實質均衡匯率的理論分析,目前人民幣仍有10%以上的升值空間。 由于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宏觀經濟的沖擊作用一直存在爭論,在經濟運行機制不能完全承受完全浮動匯率制度時,國家對人民幣匯率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以避免過度的波動影響國家的宏觀經濟運行。 目前,人民幣升值已經有一段時間,各微觀主體也已調整戰略應對人民幣的升值。在此時讓人民幣在現有的浮動空間范圍內逐步地回歸到均衡匯率水平,相對而言調整的成本更小。目前國內對人民幣匯率升值最為擔心的是升值會對出口、FDI流入以及就業帶來不利影響,我們認為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即便人民幣升值很快,FDI的影響也是難以確定的,而對于就業,匯率調整更多的是帶來一些非熟練工人的摩擦性失業,其影響有限。 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經濟結構,重新賦予行業不同的成長速度,并使不同行業的企業業績出現分化。人民幣升值將通過兩種途徑對不同行業產生影響。一是因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經濟結構,重新賦予行業不同的成長速度,并使不同行業的企業業績出現分化。二是人民幣升值在短期內改變行業內企業的資產、負債、收入、成本等賬面價值,通過外匯折算差異影響其經營業績。概括而言,人民幣升值將對進口比重高、外債規模大、或擁有高流動性或巨額人民幣資產的行業是長期利好;而對出口行業、外幣資產高或產品國際定價的行業沖擊較大;其他則影響較小。 人民幣升值會導致整個工業企業利潤的減少,但這并不意味著會導致所有行業利潤的減少, 。
熱心網友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幣升值2%,同時改盯住美元匯率的制度為參照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央行調整匯率后,留給我們思考的是這2%的升值是否已經反映人民幣的升值空間,也就是人民幣在升值之后是否已經在其合理的區間上運行?假若這2%的升值之后的匯率仍沒有運行在合理區間上,人民幣還有進一步的升值空間,那么這空間還有多大? 通過對人民幣匯率的購買力平價理論、利率平價理論和均衡匯率法(簡稱BEER)來估算人民幣的實質均衡匯率的理論分析,目前人民幣仍有10%以上的升值空間。 由于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宏觀經濟的沖擊作用一直存在爭論,在經濟運行機制不能完全承受完全浮動匯率制度時,國家對人民幣匯率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以避免過度的波動影響國家的宏觀經濟運行。 目前,人民幣升值已經有一段時間,各微觀主體也已調整戰略應對人民幣的升值。在此時讓人民幣在現有的浮動空間范圍內逐步地回歸到均衡匯率水平,相對而言調整的成本更小。目前國內對人民幣匯率升值最為擔心的是升值會對出口、FDI流入以及就業帶來不利影響,我們認為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即便人民幣升值很快,FDI的影響也是難以確定的,而對于就業,匯率調整更多的是帶來一些非熟練工人的摩擦性失業,其影響有限。 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經濟結構,重新賦予行業不同的成長速度,并使不同行業的企業業績出現分化。人民幣升值將通過兩種途徑對不同行業產生影響。一是因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經濟結構,重新賦予行業不同的成長速度,并使不同行業的企業業績出現分化。二是人民幣升值在短期內改變行業內企業的資產、負債、收入、成本等賬面價值,通過外匯折算差異影響其經營業績。概括而言,人民幣升值將對進口比重高、外債規模大、或擁有高流動性或巨額人民幣資產的行業是長期利好;而對出口行業、外幣資產高或產品國際定價的行業沖擊較大;其他則影響較小。 人民幣升值會導致整個工業企業利潤的減少,但這并不意味著會導致所有行業利潤的減少,。
熱心網友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幣升值2%,同時改盯住美元匯率的制度為參照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央行調整匯率后,留給我們思考的是這2%的升值是否已經反映人民幣的升值空間,也就是人民幣在升值之后是否已經在其合理的區間上運行?假若這2%的升值之后的匯率仍沒有運行在合理區間上,人民幣還有進一步的升值空間,那么這空間還有多大? 通過對人民幣匯率的購買力平價理論、利率平價理論和均衡匯率法(簡稱BEER)來估算人民幣的實質均衡匯率的理論分析,目前人民幣仍有10%以上的升值空間。 由于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宏觀經濟的沖擊作用一直存在爭論,在經濟運行機制不能完全承受完全浮動匯率制度時,國家對人民幣匯率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以避免過度的波動影響國家的宏觀經濟運行。 目前,人民幣升值已經有一段時間,各微觀主體也已調整戰略應對人民幣的升值。在此時讓人民幣在現有的浮動空間范圍內逐步地回歸到均衡匯率水平,相對而言調整的成本更小。目前國內對人民幣匯率升值最為擔心的是升值會對出口、FDI流入以及就業帶來不利影響,我們認為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即便人民幣升值很快,FDI的影響也是難以確定的,而對于就業,匯率調整更多的是帶來一些非熟練工人的摩擦性失業,其影響有限。 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經濟結構,重新賦予行業不同的成長速度,并使不同行業的企業業績出現分化。人民幣升值將通過兩種途徑對不同行業產生影響。一是因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經濟結構,重新賦予行業不同的成長速度,并使不同行業的企業業績出現分化。二是人民幣升值在短期內改變行業內企業的資產、負債、收入、成本等賬面價值,通過外匯折算差異影響其經營業績。概括而言,人民幣升值將對進口比重高、外債規模大、或擁有高流動性或巨額人民幣資產的行業是長期利好;而對出口行業、外幣資產高或產品國際定價的行業沖擊較大;其他則影響較小。 人民幣升值會導致整個工業企業利潤的減少,但這并不意味著會導致所有行業利潤的減少,有的行業會由于人民幣的升值而導致利潤增加。同時由于各行業對貨幣升值的敏感性不同,從而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不同行業利潤沖擊的時間長度和波動性會產生差異。在所有的行業中,交通運輸設備行業利潤的沖擊、特殊用途設備利潤的沖擊、鐵冶煉行業利潤的沖擊和橡膠行業利潤的沖擊對人民幣匯率升值有一種正向的沖擊作用,也即人民幣匯率升值會導致這兩個行業利潤的增加。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這兩個行業的中間產品均依賴進口,人民幣的升值直接導致這兩個行業利潤空間的拉大。例如:人民幣升值對鋼鐵行業的最大利益在于降低鋼鐵行業的采購成本:目前40%左右的鐵礦石依賴進口,而以鐵礦石為主的原料占鋼材成本的30-40%,人民幣升值對鋼鐵行業的負面影響主要是將加大鋼材的進口量,同時減少出口量。當然這種負面影響是中長期的,在短期受國內需求和國內外價差制約,這種負面影響可以忽略不計:首先,目前國內鋼材需求仍然旺盛,出口量所占產量比例僅為4%。從產品結構而言,出口的主要是附加值較低的線材及普板等產品,進口產品則以國內無法生產或者是產能不足的高附加值產品,包括汽車用薄 板、船用中厚板等。其次,國內外目前的價差在20%以上,即使人民幣升值,依然無法彌補這一塊價差。 繼央行7月21號宣布人民幣升值2%之后,9月23號央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改善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匯價和外匯指定銀行掛牌匯價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放寬了人民幣匯率浮動的區間,增強了外匯指定銀行定價的自主性,其目的就是擬通過市場來反映出人民幣的真實匯率水平。 浮動區間每年只要超過15%-30%,其實就已經接近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進一步放寬人民幣的匯率浮動區間,是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從根本上完善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匯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能夠反映真實經濟基本面變化對匯率調整的要求,可以從根本上消除匯率失衡問題,但是這種制度必須有較發達的國內金融市場的支持,人民幣匯率制度一旦走向浮動,首當其沖的問題是微觀經濟個體如何規避匯率風險。發達國家有期限結構完整的國內債券市場,因此很容易建立遠期外匯市場,外匯市場上形成的價格也相對合理。但是在中國,國內債券市場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各種利率期限結構的人民幣資產價格還不完善,這勢必難以形成合理的遠期外匯價格。如果在此時引入人民幣匯率浮動機制,浮動匯率形成的價格可能會持續偏離均衡匯率,匯率風險對于對外貿易和投資行為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因此,我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會維持目前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熱心網友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幣升值2%,同時改盯住美元匯率的制度為參照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央行調整匯率后,留給我們思考的是這2%的升值是否已經反映人民幣的升值空間,也就是人民幣在升值之后是否已經在其合理的區間上運行?假若這2%的升值之后的匯率仍沒有運行在合理區間上,人民幣還有進一步的升值空間,那么這空間還有多大? 通過對人民幣匯率的購買力平價理論、利率平價理論和均衡匯率法(簡稱BEER)來估算人民幣的實質均衡匯率的理論分析,目前人民幣仍有10%以上的升值空間。 由于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宏觀經濟的沖擊作用一直存在爭論,在經濟運行機制不能完全承受完全浮動匯率制度時,國家對人民幣匯率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以避免過度的波動影響國家的宏觀經濟運行。 目前,人民幣升值已經有一段時間,各微觀主體也已調整戰略應對人民幣的升值。在此時讓人民幣在現有的浮動空間范圍內逐步地回歸到均衡匯率水平,相對而言調整的成本更小。目前國內對人民幣匯率升值最為擔心的是升值會對出口、FDI流入以及就業帶來不利影響,我們認為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即便人民幣升值很快,FDI的影響也是難以確定的,而對于就業,匯率調整更多的是帶來一些非熟練工人的摩擦性失業,其影響有限。 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經濟結構,重新賦予行業不同的成長速度,并使不同行業的企業業績出現分化。人民幣升值將通過兩種途徑對不同行業產生影響。一是因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資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將在長期內改變我國的經濟結構,重新賦予行業不同的成長速度,并使不同行業的企業業績出現分化。二是人民幣升值在短期內改變行業內企業的資產、負債、收入、成本等賬面價值,通過外匯折算差異影響其經營業績。概括而言,人民幣升值將對進口比重高、外債規模大、或擁有高流動性或巨額人民幣資產的行業是長期利好;而對出口行業、外幣資產高或產品國際定價的行業沖擊較大;其他則影響較小。 人民幣升值會導致整個工業企業利潤的減少,但這并不意味著會導致所有行業利潤的減少,有的行業會由于人民幣的升值而導致利潤增加。同時由于各行業對貨幣升值的敏感性不同,從而人民幣匯率波動對不同行業利潤沖擊的時間長度和波動性會產生差異。在所有的行業中,交通運輸設備行業利潤的沖擊、特殊用途設備利潤的沖擊、鐵冶煉行業利潤的沖擊和橡膠行業利潤的沖擊對人民幣匯率升值有一種正向的沖擊作用,也即人民幣匯率升值會導致這兩個行業利潤的增加。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這兩個行業的中間產品均依賴進口,人民幣的升值直接導致這兩個行業利潤空間的拉大。例如:人民幣升值對鋼鐵行業的最大利益在于降低鋼鐵行業的采購成本:目前40%左右的鐵礦石依賴進口,而以鐵礦石為主的原料占鋼材成本的30-40%,人民幣升值對鋼鐵行業的負面影響主要是將加大鋼材的進口量,同時減少出口量。當然這種負面影響是中長期的,在短期受國內需求和國內外價差制約,這種負面影響可以忽略不計:首先,目前國內鋼材需求仍然旺盛,出口量所占產量比例僅為4%。從產品結構而言,出口的主要是附加值較低的線材及普板等產品,進口產品則以國內無法生產或者是產能不足的高附加值產品,包括汽車用薄 板、船用中厚板等。其次,國內外目前的價差在20%以上,即使人民幣升值,依然無法彌補這一塊價差。 繼央行7月21號宣布人民幣升值2%之后,9月23號央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改善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匯價和外匯指定銀行掛牌匯價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放寬了人民幣匯率浮動的區間,增強了外匯指定銀行定價的自主性,其目的就是擬通過市場來反映出人民幣的真實匯率水平。 浮動區間每年只要超過15%-30%,其實就已經接近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進一步放寬人民幣的匯率浮動區間,是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從根本上完善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匯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能夠反映真實經濟基本面變化對匯率調整的要求,可以從根本上消除匯率失衡問題,但是這種制度必須有較發達的國內金融市場的支持,人民幣匯率制度一旦走向浮動,首當其沖的問題是微觀經濟個體如何規避匯率風險。發達國家有期限結構完整的國內債券市場,因此很容易建立遠期外匯市場,外匯市場上形成的價格也相對合理。但是在中國,國內債券市場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各種利率期限結構的人民幣資產價格還不完善,這勢必難以形成合理的遠期外匯價格。如果在此時引入人民幣匯率浮動機制,浮動匯率形成的價格可能會持續偏離均衡匯率,匯率風險對于對外貿易和投資行為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因此,我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會維持目前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