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一年的軍費200多億美圓,是不是太少了,俄羅斯去年買武器賺了多少錢啊

熱心網友

確實很少,但是俄羅斯每年都在大幅度的提高軍費。2004年,俄羅斯的武器出口武器出口總額據稱達到57億美元,其中外匯收入近55億美元,軍售規模和外匯收入創下了歷史新高,比2003年的43億美元銷售額高出不少。 2005:俄羅斯軍費猛增40% 俄羅斯歷經解體與“休克”的陣痛,雖然已不再是昔日的超級大國,但普京沒有忘記那句意味深長的話:“俄羅斯并不抱怨,它在積蓄力量。”   今年8月1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內閣會議上宣布,從2005年1月起,俄羅斯國防預算將比2004年增加40%。此次俄提升軍費將成為自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最大規模的增加國防開支行動。   大舉提升軍費為哪般?   眾所周知,俄羅斯建軍后,雖然從蘇聯繼承了龐大的軍事機器,但由于國家經濟狀況惡化,國力嚴重下降,加之軍隊影響力減弱,俄軍軍費開支被迫大幅削減,軍費預算連年減少。1999年俄軍軍費預算最少時僅為1977億盧布,約合47億美元。這一數目與同一時期美國3000億美元上下的軍費開支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要知道,冷戰時期蘇軍軍費一度曾達到美國軍費開支的70%。難怪俄軍方人士曾將這一預算稱為“死亡預算”。   軍費不足使得俄軍的陳舊裝備得不到更新,現役裝備得不到應有的保養,甚至連日常的戰備訓練也難以維持。與此同時,俄軍的待遇也一落千丈,俄軍士氣日漸低落。這一切導致了俄軍的戰備程度和作戰能力受到了嚴重的削弱,俄軍高層多次提出的軍隊建設和改革方案也只能雷聲大雨點小。面對軍隊困境,俄高層深感不安。而北約東擴、美國大力發展NMD以及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的爆發則一步步加劇了俄羅斯的危機感,尤其是伊拉克戰爭的結果更深深觸動了俄軍,促使俄對軍隊建設給予更多關注。   重振軍威,走強兵富國之路,是俄羅斯人的不懈追求。普京時代的開始使俄羅斯人的強軍夢想變成了實際的行動。普京上任后公開批評俄軍說:飛行員不上天,海軍不下海,許多軍隊不訓練,俄軍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時候了!普京多次表示將增加軍費。在上任伊始后的俄羅斯國家安全會議上,普京宣布:今后俄羅斯在對外政策方面將采取“進攻態度”,“俄羅斯履行的所有國際義務都要符合國家安全構想和軍隊建設構想”。普京認為,俄羅斯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俄軍的地位和作用,考慮到國家現在和將來所面臨的威脅。俄軍的建設需要平衡的軍事政策和戰略,要力爭使俄軍成為“高效、機動、靈活和戰斗力強”的軍隊。   2000年11月9日俄軍敲定改革方案。改革的核心是精兵減員,精簡的重點是后勤及管理機構。此后,俄軍改革步伐逐漸加快。今年5月,普京在發表國情咨文時,首次提出了到2010年俄軍實現武裝力量現代化的中期發展戰略。而此次普京宣布2005年俄軍軍費預算大幅增長,則無疑發出一個明顯信號:俄軍改革即將步入“快車道”。   軍費錢從哪里來?   俄羅斯財政部長庫德林表示,俄軍擬增加的40%軍備費用大約為700億盧布。這對于俄羅斯來講顯然并不是一筆小數目。那么,這筆錢俄羅斯準備從哪里出呢?現在的俄羅斯經濟能夠承擔得起嗎?   回首俄羅斯經濟的發展道路,自蘇聯解體以來的12年中,俄羅斯經濟在經歷了長達7年之久的掙扎之后終于逐漸復蘇。最近5年來俄羅斯的經濟增長率均超過了5%,俄經濟發展與貿易部更預期今年的經濟增長率最好情況下將增長7。1%。對于俄羅斯經濟近年復蘇和回升的原因,有人認為是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幫了俄羅斯的忙。應該說,作為能源大國,俄石油出口多年來一直占俄羅斯出口總額的40%上下,是俄出口的大宗商品。石油出口收入對俄羅斯預算收入和經濟穩定的影響是巨大的,但僅從石油價格這一因素來分析俄經濟變化則有失偏頗。   據俄官方統計,由于國際市場油價上升,2003年俄羅斯石油出口收入約70億美元,僅相當于俄羅斯2003年出口總額的5。5%和GDP的約1。6%。對此,俄當時的總理卡西亞諾夫表示:“國際市場石油價格提高對俄羅斯2003年GDP的增長貢獻度大約只有1。5個百分點,即石油漲價對GDP的增長貢獻程度大約只有20%略強。因此,俄羅斯經濟增長雖然還依賴于國際行情,但不像其他產油國那樣嚴重,而且,這種依賴會不斷減弱。只有當油價低于15美元/桶時才會對俄經濟造成重創。”其實,俄羅斯經濟取得較高增長速度的主要原因還在于俄多年來的改革和調整措施逐步產生了效果。   可以盤點一下俄羅斯最近幾年經濟的成績單。   1999~2003年俄羅斯GDP累計增長29。9%,其中,2003年GDP同比增長達到7。3 %。2003年俄外貿總額首次達到2108億美元,同比增長25。3%。俄羅斯國家財政預算狀況從2000年以來一直保持預算順差。2001年開始,俄羅斯重新成為世界第一大軍火出口國。2002年,俄全年出口軍火額達到58億美元,占全球軍火出口總額的36%。軍工產業成了俄羅斯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2003年,俄羅斯在支付了173億美元外債之后,黃金外匯儲備由2003年年初的478億美元增加到2004年初的840億美元。近些年,俄羅斯企業家投資信心大增,資本外流明顯減少,同時,還出現了部分外逃資本回流的現象。在匯率方面,俄盧布穩定,對外幣匯率升值,12年來首次出現盧布不跌反升的現象。俄羅斯通貨膨脹率連年下降,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在2000~2003年的4年里居民實際收入增長50%。在失業率方面,莫斯科市2002年以0。6%的失業率成為世界失業率最低和沒有罷工的首都。   大約150年前,在克里米亞戰爭失敗后,俄國外交大臣戈爾恰科夫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俄羅斯并不抱怨,它在積蓄力量。”今天,俄羅斯經濟經過近5年的連續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已經恢復到蘇聯時期的70%。自信和尊嚴重新回到俄羅斯人中間。俄羅斯人在最近10多年里第一次感覺到“終于松了一口氣”。經濟的良好形勢使得普京終于可以開始進行他上任伊始即定下的戰略目標:重振軍威,走強兵富國之路。   普京強軍戰略步入“快車道”   那么,俄羅斯提升的這筆軍費準備用在什么地方呢?據俄媒體報道,增加的預算將用于更新老化裝備、研制下一代軍工技術、購買新式武器、增加軍事演習及訓練、提高軍人工資等。主要花銷體現在:   優化俄軍編制,軍隊走向職業化。俄軍早就開始組建所謂“常備部隊”。這就是一般意義上的快速反應部隊,其特點是編制滿員、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斗力強;其使命是對突然出現的威脅迅速作出反應,增強各個戰略方向的戰斗力量。目前,俄軍已在陸海空3個軍種和空降兵內組建了16。6萬人的“常備部隊”,占俄軍總兵力的14。7%。普京強調,“常備部隊”要繼續發展,使之成為俄軍的骨干和核心。與之相適應,俄軍積極推行軍隊職業化改革,以合同兵役制取代現行的義務兵役制,其主要內容包括:從2004年開始,俄軍常備兵團和部隊的補充將完全實行合同制。這一改革進程將歷時4年,將涉及陸軍的常備部隊、空降兵、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內衛軍和邊防軍等,包括115支常備部隊、15。53萬個軍士和士兵崗位。   加緊研制新型武器裝備。目前,俄軍的現代化武器裝備僅占裝備總數的20%,大大低于美國。根據2003年俄政府批準的2010年要實現的重大軍事裝備更新目標,俄軍計劃將現代化武器裝備從20%提高為60%~70%的水平。俄計劃將“白楊”-M戰略導彈的數量提高至100枚,以便實現陸基洲際導彈的全部更新;計劃建成12艘彈道導彈核潛艇;改造現有的戰略轟炸機,研制最新型號的隱形戰略轟炸機、精密炸彈、自動化坦克以及預警直升機等新型武器裝備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俄已在積極研制用于破壞地下設施的新一代“低當量核武器”,這和美國最近決定研制的“小型核武器”不約而同。   提高軍隊信息作戰能力。冷戰后的幾場局部戰爭使俄軍深刻意識到,隨著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群的迅猛發展,軍事管理機關的指揮手段、器材和標準,信息需求額度、種類和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奪取信息控制權已經成為21世紀軍事行動最主要的特點。為提高信息作戰能力,俄軍近年來在陸軍中組建了信息供給和信息防護專業部隊。目前“俄聯邦武裝力量通信系統向信息數字化傳輸與交換過渡構想”、“俄聯邦武裝力量初級通信網向數字化遠程通信設備逐步過渡專項綜合計劃”已經出爐。“2002年~2015年俄聯邦國防部莫斯科地區通信網向數字化傳輸系統過渡計劃”正在實施。   不久前,美國總統布什宣布美國將從“老歐洲”撤出部分駐軍,準備將其部署到剛剛加入北約不久的“新歐洲”領土上,而俄羅斯對此的反應卻異常平靜。這與人們想像中俄羅斯應有的劇烈反應顯然大相徑庭。顯而易見,從長遠來看,俄羅斯當然不愿看到美國軍隊日益逼近自己的家門口,但俄羅斯也非常清楚自己當前的實力。普京曾經說過的一句名言也許頗能夠代表俄羅斯人的心態:“如果不想向對手開槍,就干脆不要舉起槍。”可以認為,俄羅斯大規模提升軍費,正是俄羅斯面對歐亞大陸政治格局發生的重大變化所作的未雨綢繆之舉。 。

熱心網友

所有用美圓來衡量一個國家軍隊的支出的人都是一個傻子.如果看看一個國家貨幣在本國的實際購買力就會得到一個真正的答案.

熱心網友

確實很少,但是俄羅斯每年都在大幅度的提高軍費。2004年,俄羅斯的武器出口武器出口總額據稱達到57億美元,其中外匯收入近55億美元,軍售規模和外匯收入創下了歷史新高,比2003年的43億美元銷售額高出不少。 2005:俄羅斯軍費猛增40% 俄羅斯歷經解體與“休克”的陣痛,雖然已不再是昔日的超級大國,但普京沒有忘記那句意味深長的話:“俄羅斯并不抱怨,它在積蓄力量。”   今年8月1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內閣會議上宣布,從2005年1月起,俄羅斯國防預算將比2004年增加40%。此次俄提升軍費將成為自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最大規模的增加國防開支行動。   大舉提升軍費為哪般?   眾所周知,俄羅斯建軍后,雖然從蘇聯繼承了龐大的軍事機器,但由于國家經濟狀況惡化,國力嚴重下降,加之軍隊影響力減弱,俄軍軍費開支被迫大幅削減,軍費預算連年減少。1999年俄軍軍費預算最少時僅為1977億盧布,約合47億美元。這一數目與同一時期美國3000億美元上下的軍費開支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要知道,冷戰時期蘇軍軍費一度曾達到美國軍費開支的70%。難怪俄軍方人士曾將這一預算稱為“死亡預算”。   軍費不足使得俄軍的陳舊裝備得不到更新,現役裝備得不到應有的保養,甚至連日常的戰備訓練也難以維持。與此同時,俄軍的待遇也一落千丈,俄軍士氣日漸低落。這一切導致了俄軍的戰備程度和作戰能力受到了嚴重的削弱,俄軍高層多次提出的軍隊建設和改革方案也只能雷聲大雨點小。面對軍隊困境,俄高層深感不安。而北約東擴、美國大力發展NMD以及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的爆發則一步步加劇了俄羅斯的危機感,尤其是伊拉克戰爭的結果更深深觸動了俄軍,促使俄對軍隊建設給予更多關注。   重振軍威,走強兵富國之路,是俄羅斯人的不懈追求。普京時代的開始使俄羅斯人的強軍夢想變成了實際的行動。普京上任后公開批評俄軍說:飛行員不上天,海軍不下海,許多軍隊不訓練,俄軍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時候了!普京多次表示將增加軍費。在上任伊始后的俄羅斯國家安全會議上,普京宣布:今后俄羅斯在對外政策方面將采取“進攻態度”,“俄羅斯履行的所有國際義務都要符合國家安全構想和軍隊建設構想”。普京認為,俄羅斯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俄軍的地位和作用,考慮到國家現在和將來所面臨的威脅。俄軍的建設需要平衡的軍事政策和戰略,要力爭使俄軍成為“高效、機動、靈活和戰斗力強”的軍隊。   2000年11月9日俄軍敲定改革方案。改革的核心是精兵減員,精簡的重點是后勤及管理機構。此后,俄軍改革步伐逐漸加快。今年5月,普京在發表國情咨文時,首次提出了到2010年俄軍實現武裝力量現代化的中期發展戰略。而此次普京宣布2005年俄軍軍費預算大幅增長,則無疑發出一個明顯信號:俄軍改革即將步入“快車道”。   軍費錢從哪里來?   俄羅斯財政部長庫德林表示,俄軍擬增加的40%軍備費用大約為700億盧布。這對于俄羅斯來講顯然并不是一筆小數目。那么,這筆錢俄羅斯準備從哪里出呢?現在的俄羅斯經濟能夠承擔得起嗎?   回首俄羅斯經濟的發展道路,自蘇聯解體以來的12年中,俄羅斯經濟在經歷了長達7年之久的掙扎之后終于逐漸復蘇。最近5年來俄羅斯的經濟增長率均超過了5%,俄經濟發展與貿易部更預期今年的經濟增長率最好情況下將增長7。1%。對于俄羅斯經濟近年復蘇和回升的原因,有人認為是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幫了俄羅斯的忙。應該說,作為能源大國,俄石油出口多年來一直占俄羅斯出口總額的40%上下,是俄出口的大宗商品。石油出口收入對俄羅斯預算收入和經濟穩定的影響是巨大的,但僅從石油價格這一因素來分析俄經濟變化則有失偏頗。   據俄官方統計,由于國際市場油價上升,2003年俄羅斯石油出口收入約70億美元,僅相當于俄羅斯2003年出口總額的5。5%和GDP的約1。6%。對此,俄當時的總理卡西亞諾夫表示:“國際市場石油價格提高對俄羅斯2003年GDP的增長貢獻度大約只有1。5個百分點,即石油漲價對GDP的增長貢獻程度大約只有20%略強。因此,俄羅斯經濟增長雖然還依賴于國際行情,但不像其他產油國那樣嚴重,而且,這種依賴會不斷減弱。只有當油價低于15美元/桶時才會對俄經濟造成重創。”其實,俄羅斯經濟取得較高增長速度的主要原因還在于俄多年來的改革和調整措施逐步產生了效果。   可以盤點一下俄羅斯最近幾年經濟的成績單。   1999~2003年俄羅斯GDP累計增長29。9%,其中,2003年GDP同比增長達到7。3 %。2003年俄外貿總額首次達到2108億美元,同比增長25。3%。俄羅斯國家財政預算狀況從2000年以來一直保持預算順差。2001年開始,俄羅斯重新成為世界第一大軍火出口國。2002年,俄全年出口軍火額達到58億美元,占全球軍火出口總額的36%。軍工產業成了俄羅斯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2003年,俄羅斯在支付了173億美元外債之后,黃金外匯儲備由2003年年初的478億美元增加到2004年初的840億美元。近些年,俄羅斯企業家投資信心大增,資本外流明顯減少,同時,還出現了部分外逃資本回流的現象。在匯率方面,俄盧布穩定,對外幣匯率升值,12年來首次出現盧布不跌反升的現象。俄羅斯通貨膨脹率連年下降,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在2000~2003年的4年里居民實際收入增長50%。在失業率方面,莫斯科市2002年以0。6%的失業率成為世界失業率最低和沒有罷工的首都。   大約150年前,在克里米亞戰爭失敗后,俄國外交大臣戈爾恰科夫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俄羅斯并不抱怨,它在積蓄力量。”今天,俄羅斯經濟經過近5年的連續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已經恢復到蘇聯時期的70%。自信和尊嚴重新回到俄羅斯人中間。俄羅斯人在最近10多年里第一次感覺到“終于松了一口氣”。經濟的良好形勢使得普京終于可以開始進行他上任伊始即定下的戰略目標:重振軍威,走強兵富國之路。   普京強軍戰略步入“快車道”   那么,俄羅斯提升的這筆軍費準備用在什么地方呢?據俄媒體報道,增加的預算將用于更新老化裝備、研制下一代軍工技術、購買新式武器、增加軍事演習及訓練、提高軍人工資等。主要花銷體現在:   優化俄軍編制,軍隊走向職業化。俄軍早就開始組建所謂“常備部隊”。這就是一般意義上的快速反應部隊,其特點是編制滿員、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斗力強;其使命是對突然出現的威脅迅速作出反應,增強各個戰略方向的戰斗力量。目前,俄軍已在陸海空3個軍種和空降兵內組建了16。6萬人的“常備部隊”,占俄軍總兵力的14。7%。普京強調,“常備部隊”要繼續發展,使之成為俄軍的骨干和核心。與之相適應,俄軍積極推行軍隊職業化改革,以合同兵役制取代現行的義務兵役制,其主要內容包括:從2004年開始,俄軍常備兵團和部隊的補充將完全實行合同制。這一改革進程將歷時4年,將涉及陸軍的常備部隊、空降兵、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內衛軍和邊防軍等,包括115支常備部隊、15。53萬個軍士和士兵崗位。   加緊研制新型武器裝備。目前,俄軍的現代化武器裝備僅占裝備總數的20%,大大低于美國。根據2003年俄政府批準的2010年要實現的重大軍事裝備更新目標,俄軍計劃將現代化武器裝備從20%提高為60%~70%的水平。俄計劃將“白楊”-M戰略導彈的數量提高至100枚,以便實現陸基洲際導彈的全部更新;計劃建成12艘彈道導彈核潛艇;改造現有的戰略轟炸機,研制最新型號的隱形戰略轟炸機、精密炸彈、自動化坦克以及預警直升機等新型武器裝備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俄已在積極研制用于破壞地下設施的新一代“低當量核武器”,這和美國最近決定研制的“小型核武器”不約而同。   提高軍隊信息作戰能力。冷戰后的幾場局部戰爭使俄軍深刻意識到,隨著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群的迅猛發展,軍事管理機關的指揮手段、器材和標準,信息需求額度、種類和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奪取信息控制權已經成為21世紀軍事行動最主要的特點。為提高信息作戰能力,俄軍近年來在陸軍中組建了信息供給和信息防護專業部隊。目前“俄聯邦武裝力量通信系統向信息數字化傳輸與交換過渡構想”、“俄聯邦武裝力量初級通信網向數字化遠程通信設備逐步過渡專項綜合計劃”已經出爐。“2002年~2015年俄聯邦國防部莫斯科地區通信網向數字化傳輸系統過渡計劃”正在實施。   不久前,美國總統布什宣布美國將從“老歐洲”撤出部分駐軍,準備將其部署到剛剛加入北約不久的“新歐洲”領土上,而俄羅斯對此的反應卻異常平靜。這與人們想像中俄羅斯應有的劇烈反應顯然大相徑庭。顯而易見,從長遠來看,俄羅斯當然不愿看到美國軍隊日益逼近自己的家門口,但俄羅斯也非常清楚自己當前的實力。普京曾經說過的一句名言也許頗能夠代表俄羅斯人的心態:“如果不想向對手開槍,就干脆不要舉起槍。”可以認為,俄羅斯大規模提升軍費,正是俄羅斯面對歐亞大陸政治格局發生的重大變化所作的未雨綢繆之舉。      。

熱心網友

樓上的,美國軍費怎么可能是400多億美圓?是4000多億美圓才對哎~俄羅斯因為經濟問題,每年的軍費都不足以維持整個國家常規力量正常運作,更何況它還有一只龐大的戰略導彈部隊~沒聽過嗎,俄羅斯的防空網覆蓋率只有40%都不到~200億美圓,對于俄羅斯來說,的確是少了點~

熱心網友

樓主錯了,俄羅斯一年的軍費沒這么多!世界軍費第一的美國一年才約400億美圓,2005年俄羅斯議會批準了總額為1870億盧布(約合66億美元)的2005年度俄國防預算,較2004年增加了26.7%。在所批準的2005年國防預算中,約60%的開支將用于購置新式武器裝備,33%的開支將用于軍事科研。政府將為軍方購買包括7套戰略導彈在內的一系列新型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