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茶葉國際標準主要以ISO 3720:1986《紅茶-定義和基本要求》為代表。標準對紅茶中化學成分作了要求,全世界共有30多個國家采用這一標準,其中包括世界主要茶葉出口國印度、斯里蘭卡和肯尼亞等,以及某些主要進口國,如英國BS 6048-1990《紅茶》標準,基本參照國際標準。 我國茶葉標準涉及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按類別分為產品標準、檢驗方法標準和包裝/貯運標識標準等。如 GB9679-1988《國家茶葉衛生標準》、GB/T 5009。57-2003《茶葉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GB/T 14487-1993《茶葉感官審評術語》、NY 5244-2004《無公害食品 茶葉》、DB31/T 215-1-1998 《茶葉的檢驗規則、標志、標簽和包裝、運輸、貯存》等。 茶葉指標評價可分解為感官指標、理化指標、安全指標三部分。 2004年頒布的NY 5244-2004《無公害食品 茶葉》標準規定了水分、灰分、水浸出物等3項理化指標和鉛、聯苯菊酯等9項安全指標。而國際或國外標準主要是方法標準,其衛生指標主要是在技術法規或指令中加以規定,如日本的食品衛生法,歐盟的 2000/42/EC、2003/69/EC指令等等。 標準水平分析 從感官指標和理化指標來說,我國標準已處于國際水平。部分標準如 GB18650-2002 《龍井茶》更是代表了世界綠茶的先進水平。 對于安全指標,目前NY 5244-2004《無公害食品 茶葉》中涉及到的氯氰菊酯、敵敵畏、殺螟硫磷等農藥殘留指標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有毒有害元素中主要涉及了鉛、銅和氟化物。NY659-2003《茶葉中鉻、鍋、汞、砷及氟化物限量》中規定氟化物含量≤200mg/kg,目前我國茶葉生產中基本沒有氟超標現象。另外還有有害微生物,由于茶葉屬于干燥食品,而且所含蛋白質較少,不具備提供微生物生長的條件,主要在加工過程中存在污染的可能,所以國內外涉及微生物的要求較少。 國外發達地區和國家,以保護人類健康安全為由,對茶葉制定了非常苛刻的農藥殘留限量(MRLs)標準,例如歐盟規定農殘指標就有近200項,包括乙滴涕、2,4,5-涕、殺草強、敵菌丹(四氯丹)、氯丹等等。日本超過80項,包括2,4,5-涕、敵草凈/二嗪磷、比久、異狄氏劑等等。歐盟對茶葉中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制訂的十分嚴格,許多標準采用其儀器檢測低限LOD作為茶葉中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其中大部分是我國目前技術水平無法檢測的,而針對我國常用農藥也規定得很嚴格,如2000年6月22日發布的歐盟委員會指令2000/42/EC將氰戊菊酯最新歐盟限量提高到0。05mg/kg,遠遠高于我國的 0。1mg/kg,這也是導致我國茶葉的氰戊菊酯超標率居高不下的一個主要因素。2002年12月16日頒布的新標準中將樂果由0。2mg/kg變為0。05mg/kg,是我國指標的兩倍,同時還新增加了如S-421(八氯二丙醚)0。01mg/kg、阿維菌素0。02mg/kg等嚴格的限量標準。歐盟的指標帶有一定的針對性,具有明顯的技術壁壘傾向。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對于鉛指標,我國是規定最為嚴格的國家,專家分析對此仍有爭議。2004年新修訂NY 5244-2004《無公害食品書機茶葉》中已經將指標改為了國際通用水平5mg/kg。但是國家標準GB9679-1988《國家茶葉衛生標準》中仍然為2mg/kg,而茶葉進口國仍然按照我國的國標在進行檢測,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國茶葉出口自身設立了壁壘。 有害物質超標肯定不行的,。
熱心網友
制定茶葉的指標事就考慮到了是否能對人的身體造成傷害,因此,茶葉指標超標是會不利于身體健康的。
熱心網友
蛋白質超標就不會,如果像氟之類的超標就會, 你問哪種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