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現在有爺爺和奶奶帶,我不知道是對孩子有利還是有弊呢?在這兒我想向大家請教請教.
熱心網友
昊宸的媽媽:越來越多如我們這些忙碌的年輕父母們把孩子交給了自己的父母。個人認為還是自己帶最好,但~~很多無奈~~下面是我在網上搜來的一點資料,不妨不讀。多多交流吧!據一項在全國范圍內的調查顯示: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著隔代教育;而上海,目前0-6歲孩子中有50%-60%由祖輩教育;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則占到總數的一半。 全國有五成左右孩子接受著隔代教育,我們已進入一個隔代教育的時代。隔代撫育本身是有一定優勢的———祖父母們具有撫養和教育孩子的實踐經驗,可以彌補年輕父母在養育孩子方面的經驗不足,發揮祖輩的經驗優勢;由于沒有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的拖累,祖父母們在心態上比工作緊張、壓力繁重的年輕父母要平靜得多,比較有耐心去陪伴和教育孫輩;老人歷盡滄桑后的返樸歸真,自有一種“兒童心理”,特別喜歡與孩子玩樂,易與孫輩建立融洽的感情,為教育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礎。隔代教育對祖父母們自身也有利,不僅可以緩解老人的孤寂,從孫輩們的成長中獲得生命力,與孫輩玩耍的天倫之樂對老人保持健康的身體和心態也大有裨益。而這些卻往往是父母撫養的不足之處。 但是,他們在諸多兒童心理咨詢個案中發現,隔代撫養方式也可能導致孩子心理變異,產生某些心理問題。如: ①心理老年化。孩子長期處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間和氛圍中,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語言和行為,這對于模仿力極強的孩子來說,極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更嚴重的還會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 ②社交恐懼癥。由于老年人大都喜歡安靜而不喜歡運動與外出,又顧忌孩子戶外活動的安全問題,而易使孩子的成長環境囿于狹小的家庭空間,缺乏應有的社會交往,不利于養成孩子開闊的胸懷,熱情、寬容的性格。這樣的孩子長大后,容易心胸狹窄,不善與人交際,甚或產生社交恐懼癥。 ③性格怪異化。人老后,思想很容易固定化,行為模式化,往往表現出固執、偏激、怪異的想法與言行。這極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培養,可能導致孩子產生怪異的心理和行為、人格的偏離、暴力傾向加劇等等。 5心理脆弱化。老年人撫養孩子,常常是過分的關心和溺愛,包辦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沒有獨立思考與活動的機會。長期下去,會使孩子缺乏獨立性、自信心和果斷力,產生依賴心理和受挫力差的毛病。而父母撫養往往可以克服這些不足。 祖輩、父輩:協作最重要隔代撫養和教育與父母親自撫養和教育各有利弊。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兩代家長的共同努力。祖輩與父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應當多溝通,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要盡可能地在培養孩子的問題上達成一致。 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輩有更多的時間去料理孩子的飲食,餐桌上常會出現一兩道孩子的“專利菜”;孩子也就想當然地認為這是“我”的東西,不允許別人“染指”,一旦被侵犯就會大哭大鬧、不依不饒。此時,如果父母提醒老人,無論多么小的孩子,要學會在與別人分享中獲得快樂,這比什么都重要,千萬不能讓孩子養成吃“獨食”的壞習慣。 又如,祖父母更容易包辦孩子生活上的事情,這一弊病容易造成孩子不勞而獲。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應當盡早培養,讓孩子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尤其學會自覺為別人服務,對于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至關重要。 而當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祖輩務必不要出面干涉,應努力維護孩子父母的權威,這樣孩子就不至于唯我獨尊,懂得尊重父母。要充分利用隔代撫養與父母撫育的各自優勢,兩代人經常探討孩子的培養方法,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開放的家庭環境。 隔代撫育培訓:不得不修的時代課 據報載,遼寧省有一所“隔代家長學校”,先后有800多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在這里學習,取得了顯著效果。愿意到這里“上學”的老年學員越來越多。由于時代不同,老人的知識和思想觀念有些已落后于現在,由他們撫育孩子,往往雖有良好愿望,但效果卻未必好。而中青年的活動舞臺越來越廣闊,到外地、外國工作、學習者與日俱增,“留守兒童”的大量涌現,成了不爭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隔代家長”也被迫推上前臺。接受“隔代撫育學習”就完全有必要了。 對于“隔代家長”來說,無論有無機會專門學習,確實更應該自覺學習新的知識。特別是在培養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時代步伐,尤其要注意現實針對性。比如,如何讓孩子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不是單純照顧好他們的生活和督促學習文化課。要特別注意給孩子灌輸誠信觀念、法制觀念,切實培養他們尊老愛幼、熱愛勞動、勤儉節約、勇于創新的好品質。 心理專家們總結了10個條件,作為擔當“隔代家長”的老人的“資格標準”,現錄如下,以供參考: 1。身體健康,精力較好,心態年輕,樂于養育孫子女。 2。心理健康,情緒穩定,沒有精神障礙或人格偏差。 3。家庭和個人衛生習慣良好,沒有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 4。了解兒童的飲食營養和生活護理等常識。 5。性格開朗,人際交往能力強,不固執偏頗,對孩子有耐心。 6。喜歡戶外活動,常帶孩子外出,去認識周圍的世界。 7。有一定的文化基礎,能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 8。待孩子慈愛寬容,但不縱容、不溺愛,善于引導教育。 9。能細心觀察孩子的身心變化,及時與孩子的父母交流溝通。 10。愿意并善于吸收新知識、新觀念,以現代化的方式撫育孩子。 “新型隔代教育”需要父母和祖輩相互配合,也是老年人自身保持生命活力,永葆精神青春的努力學習和自我完善的一個過程。老年人要當好“隔代家長”,就必須不斷接觸和學習新知識、新事物。才能為孩子的健康茁壯成長發揮積極作用。 。
熱心網友
同意樓上的觀點。
熱心網友
昊宸的媽媽: 你的這個問題我用辨證法來回答, 1:我個人認為弊大于利,這樣容易給孩子慣出許多不利于以后成長的因素。比如吃飯,吃這不吃那的,還有攆著給孩子喂飯等。還有他要的東西,非要不可,不給則哭死瞇活,或著躺在地下等。早晨不起床,因為爺爺奶奶一味遷就他,由著他 2:如果二位都是上班族,那嗎爺爺奶奶帶著可以給你減決許多問題,首先省下雇傭保姆的錢,再則也比較放心。 3:總之我認為但有三份奈何,最好別讓奶奶爺爺帶。我身邊許多較優秀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父母帶的。這些孩子獨立性較爺爺奶奶帶的強,懂事較那些孩子早。 4:如果的確沒辦法,那只好讓爺爺奶奶帶,但到兩歲多,最好早點讓孩子上幼兒園,這樣好讓老師早點糾正孩子的那些不利因素。
熱心網友
弊大于利,爺爺奶奶帶易寵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