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wǎng)友
清朝康熙、雍正年間,有一大俠行俠仗義,除強扶弱,施貧濟寒。他救白氏夫婦逃出賊堡,為一個甘姓人家報仇雪恨。當(dāng)深仇得報,惡人橫尸終有惡報的時候,他拂袖而去,只留下一句話:今后,我將繼續(xù)獨行天下,為百姓除暴安良。大俠甘鳳池《南京掌故叢談之十》大俠甘鳳池《南京掌故叢談之十》 康熙、雍正年間,大江南北以拳勇武藝名噪者有八人,甘鳳池是其一也。甘為南京人氏,生卒年不詳。其貌短小精悍,鬢髯如戟;他自小父母雙亡,孤苦伶仃,不喜讀書,卻愛好武功,結(jié)交江湖俠客,十幾歲時,就以武藝和武德,名揚四海。據(jù)說他手握錫器,能使溶為汁,從指縫中流出?!肚迨犯濉じ束P池傳》說他勇力絕人,能提牛擊虎。 甘鳳池先后拜黃百家、一念和尚為師,精內(nèi)外家拳,善導(dǎo)引之術(shù)。江湖人稱“江南大俠”,著有“花拳總講法”。甘鳳池年青時聽說拳家多出浙東,便離開金陵,只身來到四明山。其中浙江馀姚城有位內(nèi)家拳家黃百家,是著名的思想家和史學(xué)家黃宗羲之子。黃宗羲在清兵南下時,曾招募義軍進行過武裝抵抗。明亡后,他要求黃百家舉業(yè)習(xí)武,繼承自己的抗清主張。黃百家聽說縣城來了個打虎小英雄甘鳳池,便特意訪問,經(jīng)過一番試煉,百家收甘鳳池為徒,將內(nèi)家拳等武術(shù)一一傳授給他。三年過后,黃百家把甘鳳池叫到身邊說:“老夫的全部本領(lǐng)都已傳授給你,你練就一身武藝,要為人民仗義行俠,正可干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yè)?!焙髞砀束P池又拜一念和尚為師學(xué)習(xí)少林拳法,并開始他一生行俠仗義、行醫(yī)濟世的傳奇。 野史記載:“一次濟南力士張大義酒酣,欲與甘鳳池角斗,然見立起來甘鳳池如丈二神人,“懼而止”。又有一位即墨人馬玉麟,長軀大腹,他騎馬雖良駒行二十里必換;爬墻上樹則捷如猿猴。馬玉麟不服甘鳳池,與甘角斗一天不分勝負。第二天,甘挑逗馬,引其怒,馬“直前欲擒甘”,反被甘“駢指以卻”,翻倒在地。甘笑說,這是“借用其力”。當(dāng)時人傳說,“甘立臥,鼾息如雷,十?dāng)?shù)人推挽未能動”。 吳敬梓所著《儒林外史》中描寫的義士鳳鳴岐鳳老爹就是他。吳用八千字的篇幅,繪聲繪色描述了金陵俠士鳳鳴岐。甘鳳池活動在清康熙年間,活了80歲。吳敬梓則在康熙四十年出生,年長后遷居南京,應(yīng)略晚于甘鳳池,甘的事跡離他太近了,便將甘的事跡寫入書中。書中說:“一少年馴馬,被野性的馬一蹶子踢倒,痛不欲生。這時有個胡八亂子大怒,上前一腳,就將馬腿踢斷,眾人吃了一驚。有好事者說:‘胡八哥,你方才踢馬的腿力也算頭等了,你膽敢在鳳四哥腎囊上踢一下,我就服你是真功夫。’眾人說,這如何使得。不料鳳鳴岐說:‘八先生,你果然要試倒不妨,若是傷了與你不相干?!灰婙P鳴岐將前襟提起,露出胯來。胡八使盡平生之力,飛起右腳,一腳踢去,那知好像踢在生鐵上,把五個腳趾頭幾乎折斷?!度辶滞馐贰分羞@樣的故事很多,如鳳鳴岐替人向當(dāng)鋪要債,店主避而不見,鳳鳴岐靠柜臺外柱子上,兩手背剪著,身子一扭,那柱子就離地歪在半邊,一架廳檐就塌了半個,磚頭瓦片紛紛打下來。有道是“不怕該債的精窮,只怕要債的英雄”,店主不得不如數(shù)奉還?!?書中還描寫了甘鳳池為治少年?。骸耙淮闻c之背靠背坐四十九日,直到其痊。他‘性和易,雖婦孺皆與狎(嬉戲)’”?!度辶滞馐贰飞系镍P鳴岐,為救會過一面的萬中書,從南京跟到杭州,為其料理。大堂上,他甘心受夾棍刑,終救人而不圖報。足可見甘鳳池的武藝和品德了。 據(jù)《清朝野史大觀》記載:“雍正御極,屢嚴(yán)令天下督撫捕逮甘鳳池等甚急。雍正朱批諭旨中,猶可見其略。其竟弋獲與否,則不可得而考矣?!碑?dāng)時浙江總督李衛(wèi)在給雍正的奏折說:“查此輩棍徒,造作訛信,往來煽感,著實痛恨,斷難容其漏網(wǎng)。臣細思江浙好事悻謬之人,莫過于現(xiàn)在拿獲之甘鳳池等各犯?!保ā队赫炫I旨》)而吳敬棒卻由衷地贊美道:“官府嚴(yán)刑密網(wǎng),多少士大夫見了就屈膝就范,你一個小百姓,視如上芥,這就可敬了!” 至于甘鳳池的歸宿,清人王友亮著《甘鳳池小傳》說,他年八十馀,終於南京故鄉(xiāng)。
熱心網(wǎng)友
甘鳳池,江蘇江寧人,清朝初期南京的鄉(xiāng)土英雄,清代著名武術(shù)家,生卒年不詳。史書上有小傳,民間傳奇更多。史書上說,一次濟南力士張大義酒酣,欲與甘鳳池角斗,然見立起來甘鳳池如丈二神人,“懼而止”。又有一位即墨人馬玉麟,長軀大腹,他騎馬雖良駒行20里必換;爬墻上樹則捷如猿猴。馬玉麟不服甘鳳池,與甘角斗一天不分勝負。第二天,甘挑逗馬,引其怒,馬“直前欲擒甘”,反被甘“駢指以卻”,翻倒在地。甘笑說,這是“借用其力”。史書記載:甘鳳池為治少年病,一次與之背靠背坐四十九日,直到其痊。他“性和易,雖婦孺皆與狎(嬉戲)”。甘鳳池活動在清康熙年間,活了80歲。清人王友亮著『甘鳳池小傳』說,他年八十余,終于鄉(xiāng)。
熱心網(wǎng)友
在二月河所著的《乾隆皇帝》中,據(jù)說是為黃天霸所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