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當時日軍為了垂死掙扎,向國民黨第五集團軍發動進攻,被國民黨所擊敗,而且日軍幾乎被全殲

熱心網友

雪峰山戰役(又名芷江戰役) 雪峰山一戰,日軍陸軍部承認,傷亡共計:二萬六千五百一十六人。當然這是大大打了折扣的數字。實際上根據中方資料日軍傷亡近15萬人,記住民族所經歷的苦難吧!!!!!!1945年4月中旬。日軍第6方面軍第20軍主力,從長沙、衡陽地區,分南、北、中三路,向雪峰山東面殺來。雪峰山綿亙數百里,從東北至西南側對湘西,東臨資水,西靠沅江,地勢險要復雜,是湘西芷江中、美航空基地的天然屏障。北路日軍:重廣支隊向雪峰山東麓的新化方面進擊。中路日軍:第116師團主力,由隆回經山門,向雪峰山中部腹地猛進。南路日軍:關根支隊和木佐木支隊,向新寧、武岡地區進犯。 進攻初期,日軍進展順利,特別是第116師團的挺進部隊第109聯隊,4月11日從寶慶出發,途中未遇大的抵抗,即于4月17日深入到雪峰山中南部龍潭司附近的圭洞。 第116師團長菱田元四郎中將異常興奮,對此判斷,日軍將不費吹灰之力,即可拿下芷江要地。該師團長一面命令挺進部隊繼續猛進,擴大戰果,一面與南、北兩路日軍商議,在深入雪峰山腹地之前,各路主力密切配合,從北迂回包圍,將雪峰山南麓尾巴上的洞口、武岡地區的第74軍吃掉。 菱田元四郎中將的意見得到第20軍司令官的認可。4月19日,各路日軍紛紛調整部署,企圖向雪峰山南麓撲進。但是,正當日軍調整兵力時,戰場情況卻風云突變,使菱田中將的計劃頓成泡影。 北路,重廣支隊。前進到韶山地區丘陵山地后,遭到韓浚第73軍的堅決阻擊。4月21日清晨,該路日軍冒進到桃林徐家橋時,突遭西邊和北邊兩面山上迫擊炮、機關槍的猛烈轟擊掃射,抬頭一看,四面山上布滿了中國軍隊,始知鉆進了“口袋”。 中國軍隊以發煙彈指示日軍集中的位置,迫擊炮彈如同冰雹似地在敵群中從天而降,哪里有大群的敵人,哪里就是一片火海。北路日軍開始展開痛苦的突圍作戰。南路的關根支隊為了策應第116師團的殲滅戰,決定從西、南兩面對第74軍構成包圍圈。令支隊主力突進到瓦屋塘附近,然后迂回到中國軍隊主力背后,企圖斷其退路:令支隊另一部兵力,向武岡前進。 關根支隊在武陽、武岡地區遭到第74軍狠狠打擊,使之無法前進。 中路:第116師團的情況最為不妙。 首先傳來的是挺進部隊第109聯隊的呼救聲,第109聯隊突進到圭洞附近,立即遭到第100軍之51師的堅決阻擊。接著,第100軍之63師一部和第74軍之19師從清山界西進,將敵挺進部隊包圍在叢山大嶺之中,從東、西兩個方向狠狠夾擊。日軍左沖右突,無法擺脫困境,遂搶占附近山頭陣地固守,同時向師團長呼救求援。 師團主力亦處處受到守軍阻擊。中、美混合空軍從4月23日起,不斷出動戰斗轟炸機,把成百上千噸的炸彈傾倒在日軍陣地上。 4月27日。日軍第20軍司令官坂西一良中將見圍殲第74軍已不可能,又一次改變作戰計劃,決定投入第47師團主力,傾力向雪峰山突進,解救被中國軍隊包圍在圭洞地區的挺進部隊,同時,在沅水以東的龍潭司地區圍殲以第100軍為首的中國軍隊主力。 根據坂西軍司令官的命令,第116師團長菱田中將對本師發出命令: 第一,挺進部隊應確保現占據地帶,與師團主力的進出相呼應,準備攻擊龍潭司一帶之敵。 第二,加川部隊迅速突破江口附近敵陣地,然后向龍潭司突進。 第三,兒玉部隊在攻占洞口后,應首先向江口前進……日軍的整個企圖是:以挺進部隊堅守在雪峰山中,吸引中國軍隊主力于沉江以東龍潭司附近而聚殲之,卻正中中國軍下懷。 芷江。第4方面軍總司令部。 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將軍偕同美軍作戰司令麥克魯將軍、參謀長巴特魯將軍一行。飛抵芷江,與第4方面軍總司令玉耀武將軍一起策劃雪峰山會戰下一步的戰略。何應欽認為,日軍采取多路進攻,分進合擊,意在奪取我芷江空軍基地,作為向重慶進攻的第一步。但是,日軍的多路進攻明顯暴露出兵力分散不足,易于被我各個擊破。同時,雪峰山地形復雜險要,易守難攻,對我軍有利。因此,要采取誘敵深入,待敵進到有利地帶,乃進行全力反攻,將分路進擊之敵各個殲滅于雪峰山區。 基于以上原則,何應欽下達命令: 一、王耀武第4方面軍之100軍、74軍、 73軍會同王敬久第10集團軍之92軍一個師,分別在龍潭司、雪峰山南麓和新化地區吸引阻擊敵人。 二、第六戰區胡璉第18軍火速從鄂西南下,撥歸第4方面軍序列。其部隊應從辰溪、淑浦插入雪峰山東面的新化地區,再沿雪峰山東麓南下至隆回,截斷湘黔公路,與北進之湯恩伯軍會合,將日軍關閉在雪峰山區。 三、湯恩伯第三方面軍第94軍和第26軍(一個師),從廣西邊境前出雪峰山南麓,配合第74軍,包圍殲滅南路日軍,并北上至隆回,與第18軍匯合,完成封閉雪峰山之敵的任務。 四、陸軍總司令部直轄廖耀湘新編第6軍,從云南空運湘西,配置于芷江、安江地區,為總預備隊。 五、中、美空軍混合大隊,以兩個轟炸機大隊配合作戰。 何應欽同時還要各部隊在運動集結時,充分利用雪峰山作掩護,隱蔽其戰略企圖。各部隊按照命令積極運動開進。第18軍軍長胡璉率領部隊從鄂西日夜兼程向雪峰山趕來。5月13日,胡璉隨前衛部隊到達淑浦第100軍軍部,見到了他的黃埔軍校四期同學——第4方面軍參謀長邱維達將軍。老同學在戰場上相逢,分外親熱。胡璉對湘西情況比較陌生,寒喧幾句后,馬上向邱參謀長了解戰場情況,以及這次會戰的計劃,敵我雙方各部隊的位置和態勢。邱參謀長要為老友設宴洗塵,胡軍長婉言謝絕,說:“兵貴神速,不敢久留,等打敗了日本鬼子,咱們長沙再見,再敘友情!”說完跨上戰馬,帶著隊伍走了。 中路日軍,挺進部隊仍在重重包圍中奮力掙扎。第116師團主力各部,竟相向雪峰山中突進。兒玉部隊于4月29日攻占洞口,打開了沿軍用公路進軍雪峰山腹地的大門,會同其他各部,向江口突進。上萬人的大軍,沿著洞口至江口的山間公路推進。結果,被74軍51師的兩個連堵在了鐵山腳下。此處地形異常險峻。軍用公路北側是鐵山,南邊是鐵山莊。兩連守軍分別住在鐵山和鐵山莊,居高臨下,用迫擊炮轟擊公路上的大隊日軍。中、美空軍接連出動飛機,對峽谷中的日軍進行輪番轟炸掃射。 日軍連續發動沖鋒,均未能打開這道“鬼門關”。第116師團長見情況險惡,未經請示軍司令官,便下令停止向江口進軍,部隊退回月溪,直接北上救援挺進部隊。奉命退回月溪北上救援的部隊,向北沒翻過幾個山頭,就在上渣坪、土嶺界附近遭到中國軍隊堅決阻擊,被堵住去路,無法前進,中、美空軍跟蹤飛來,又是轟炸又是掃射。使該部日軍陷入死地。從山門突進的另一股日軍,也在老隘塘附近受到中國軍隊的包圍攻擊,死傷累累,前進不得。自此,敵20軍關于在龍潭司附近殲滅中國軍隊主力的戰略企圖又破產了。日軍各級統帥部一片焦慮、惶恐。日軍第6方面軍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頭腦比較清醒。從一開始,他就反對岡村寧茨那種不顧雙方戰力實際,狂妄西進的計劃。對芷江進攻作戰持完全否定的態度。4月25日,日軍第6方面軍破譯了中國軍隊無線電報,得知有相當數量的中國軍隊正陸續空運到芷江。 岡部大將深為憂慮,認為著不慎重指導,參戰部隊恐將全軍覆滅。兩天后,遂下決心放棄奪取芷江的打算。為了撤出陷進雪峰山區的第20軍,他命令第34軍主力立即向長沙附近集結,準備支援掩護第20軍的撤退。但是,奪取芷江是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茨的決定,并得到大本營批準的,他岡部是無權改變這一作戰的。因此第20軍司令官坂西一良中將面對陷入險境且被分割包圍的全軍,心急如焚,只得于5月3日向各部隊下達命令:各自整理部隊,等待新的命令。當天,坂西一良向岡部大將報告:“敵軍集中主力對芷江方面作戰,大大出乎意料。我軍無法按原計劃進攻芷江,請求增加二至三個師團,予敵以大的打擊。”岡部直三郎的意見是放棄進攻芷江,所以否定了坂西一良的意見。但他還是把自己的意見和第20軍的請求,一并上報南京的岡村寧茨總司令官。 岡村寧茨當即表態:可以采納坂西一良中將的意見,再增加二、三個師團的兵力,繼續西進。… 派遣軍總參謀部宮崎作戰主任,卻堅決反對坂西將軍的意見。此人亦是一個頭腦冷靜的軍人。他清楚地知道: 1944年冬季,就在日軍從廣西向貴州大舉冒進之時,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了適應與美、英等同盟國軍的聯合行動,由守勢轉為攻勢,在昆明設立了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由參謀總長何應欽上將兼任陸軍總司令。 陸軍總司令部所轄部隊為:衛立煌的中國遠征軍;以盧漢、張發奎、湯恩伯、王耀武為司令的四個方面軍;杜聿明的昆明防守司令部等部隊;共計二十八個軍,七十多萬兵力。 這些部隊都是蔣介石的精銳,多數已換成美式裝備,有的受過美軍嚴格訓練,戰斗力特別強。 就在岡村寧茨輕狂西進之時,蔣介石正考慮在中、美空軍混合大隊配合下,以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的精銳之師,從西南開始全面的反攻。 因此,宮崎向岡村寧茨進言:“在雪峰山阻擊我軍的中國軍隊,雖然數量并不大,但全系中國陸軍總司令部所轄部隊,戰斗力不容忽視。從敵戰力等各種因素考慮,要扭轉雪峰山的被動局面,至少還需投入七個師團兵力。因此,現在應該采納岡部將軍的意見,果斷中止芷江作戰。”岡村寧茨無論如何也不愿承認派遣軍的失敗,因此,無論如何也不愿下令中止芷江作戰,但是,若要向雪峰山大量投入兵力,中國軍隊也必然熱烈響應,大量投入兵力,這樣下去,將出現難以預料的中、日兩軍大規模決戰的局勢。在雪峰山決戰,只有對中國軍隊有利,而對日軍來說,那里簡直是個無底洞。岡村寧茨痛苦地猶豫著。雪峰山前線。 南麓戰場。湯恩伯的部隊如同出山之虎,前出廣西邊境,撲向日軍,會同第74軍,立即將南路日軍分割包圍,使其首尾不能相顧。5月4日。 湯軍和第74軍發動總反攻。南路日軍關根支隊和木佐木支隊全線崩潰,一片混亂,各自奪路而逃,各級指揮官無法統率指揮自己的部隊。日軍呈現出兵敗如山倒的現狀。 其第115大隊在萬福橋附近被包圍全殲。關根支隊司令部及其附近部隊,被湯軍包圍,殲滅殆盡。其他各聯隊也在武岡、花園、隆回等地潰不成軍,幾被全殲。湯恩伯將軍指揮部隊一路橫掃北上,在隆回的桃花坪地區,同南下的胡璉第18軍會師,完成了對敵的全面包圍。 北路戰場。 敵重廣支隊從韶山地區拼死突出重圍,進至新化、洋溪地區,又陷入中國軍隊重圍。激戰數日,損失慘重,于5月8日,未待接到撤退命令,即突圍逃跑。幸得前來增援的第47師團主力相救,殘余兵員才得以逃脫。 中路戰場。第116師團各部陷進雪峰山中,被優勢的中國軍隊分割圍殲,戰況空前激烈。 中、美空軍和地面部隊的配合作戰,達到較高的協調和一致。混合空軍頻繁出動,對重圍中的日軍實行地毯式轟炸,并大量投擲凝固汽油彈。在雪峰山中,到處是一片片火海,數萬日軍在火海中痛苦掙扎。5月9日。 菱田師團長終于收到第6方面軍轉來岡村寧茨總司令官命令撤退的電報,菱田中將絕望地向師團各部發出命令:“殺開一條血路撤退!” 挺進部隊之殘部乘夜暗偷偷突出重圍,向東逃竄到老隘塘附近,再次被中國軍隊包圍。拼死突圍不成功,且已彈盡糧絕,雖經苦戰,仍全軍覆滅。 師團主力被殲滅,殘部在第34軍主力和第47師團的拼死救援下,才僥幸逃脫。。

熱心網友

湘西雪峰戰役:“皇軍”成了案板上的肥肉日軍成了案板上的肥肉 湘西雪峰戰役從1945年4月9日開始,6月7日結束,主要在湘西邵陽、芷江、新寧等進行。 4月9日,日軍主力第116師團從邵陽兵分三路,正面向西往雪峰山突擊推進。最初日軍推進得相當順利,這增強了坂西一良的決心,他命令部隊繼續向雪峰山脈深處機動,從東、北兩方面包圍中國軍隊。 但戰況很快發生了變化。4月23日第116師團右縱隊在圭洞以東遭到第74軍第51師堅強抵抗,轉為守勢,至25日,該師團第109聯隊僅剩546人。4月25日,日軍左路第116師團第120聯隊在進攻洞口時,遭到第74軍第57師的猛烈阻擊。第57師與日軍第116師團是老對頭,在1943年的常德會戰中,兩軍血戰16晝夜,第57師幾乎全軍覆滅。這次狹路相逢,第57師官兵決心報常德會戰之仇。在第57師的頑強打擊下,日軍第120聯隊傷亡1000余人,也未能攻占守軍陣地。 在日軍南線進攻線上,首先發起進攻的是關根久太郎的第58旅團。第58旅團的獨立第115步兵大隊先占領武陽,為策應第116師團的正面進攻,又派獨立步兵第117大隊于4月27日起猛攻武岡。駐守武岡的是第74軍第58師。 武岡位于資水上游北岸,是中國軍隊南線的戰略支撐點。武岡城內外構筑了三道防御陣地,全用黃沙、細沙、石灰混合筑成;內部防線是用糯米熬成稀粥攙和三合土構筑,一般手榴彈是無法炸開的。 4月27日日軍獨立步兵第117大隊在十幾輛坦克的掩護下,從東、西、南三面向武岡城發起進攻。第117大隊大隊長永里偃彥對勝利充滿信心,布置完攻城任務后,他對勤務兵說,收拾好東西,準備進城喝茶去。 然而,日軍三天內的十幾次進攻都被中國軍隊打退。關根久太郎拿出了他的毒招,動用了步兵的“特攻隊”。150名“特攻隊”隊員身綁百斤重的炸藥,頭纏太陽徽號的白毛巾,先是冒死沖到城下,然后拉響了導火索。隨著“人肉炸彈”的爆炸,城墻被炸開了一個大缺口,但很快被早有準備的守軍堵住。關根見“人肉炸彈”一招不行,又命“特攻隊”用繩梯登城,但懸掛在城墻上的“特攻隊”隊員,在守軍美式卡賓槍、湯姆機槍和火焰噴射器的掃射下,紛紛落下。護城河堆滿了尸體,河水成了血水。一直到5月2日,武岡城依然在守軍手中。 在日軍多路進攻受阻的情形下,5月1日,我第4方面軍展開反擊。日軍被迫自5月3日起由攻勢作戰轉為守勢作戰,5月4日下達第116師團和第58旅團撤退至山門、洞口、花園市一帶整頓的命令。就在這一天,何應欽下達轉移攻勢的命令。 此時,第94軍第5師已將關根旅團的第115大隊包圍在武陽地區,在第5師優勢火力的壓制下,日軍被沖得七零八落,到5月10日,第115大隊自大隊長鈴木妥成以下官兵大部被擊斃,只有炮兵小隊長西政次郎等幾個僥幸逃脫。同時,何應欽令第44師從背后攻擊在武岡的日軍第117大隊。守城部隊見援軍來了,頓時殺出城外反擊,關根旅團第117大隊腹背受敵,危在旦夕。岡村寧次立即命令關根旅團撤出戰斗,向武陽靠攏。何應欽向美國空軍求援,不到兩小時,從芷江起飛的14架戰機,對剛到武陽城外的第117大隊輪番轟炸,凡有日軍的地方,均遭到美國的凝固汽油彈的襲擊,到處是一片火海,第117大隊只得向高沙市逃竄,何應欽立即派第74軍前往攔截,將其包圍在高沙市西北地區,全殲了第117大隊。 5月9日,岡村寧次下達了中止芷江作戰、部隊適時撤回原駐地的命令。我軍開始全面反擊。在追擊中,日軍第109聯隊大部被殲,第117大隊被全殲,第133和第120聯隊損失慘重。至6月7日,日軍殘部在第20軍新調的近10個大隊組成的集成部隊掩護下,逐次退到邵陽地區。我第4方面軍收復了所有在這次作戰中失去的陣地,恢復了戰前態勢。湘西雪峰戰役至此結束。 湘西戰役,中國軍隊在裝備上已經超過日軍,在兵力上占絕對優勢,而且中國空軍控制了戰場上空,日軍航空兵幾乎完全喪失活動能力。日夜不停的轟炸,敵粵漢、湘桂鐵路運輸線癱瘓中斷,長沙、衡陽、冷水灘機場被炸毀,日軍的集結、補給嚴重受阻。這就使得日軍在作戰中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其芷江作戰以徹底失敗告終。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抗戰勝利后的統計,此役共殺傷日軍28174人,俘軍官17人、士兵230人。日軍第20軍當時的統計是,戰死1017人,病死2181人,戰傷1181人。日軍公布的數字肯定是縮小了的,岡村寧次的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在給他家人信中說得很清楚:“岡村寧次發動的芷江作戰,我們大日本皇軍成了中國軍隊案板上的肥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