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愛好,自身素質

熱心網友

 下面我們將使用SWOT模型對自己作進一步分析。在此基礎上,你將得到一個關于自我的系統認識,從而為你準確地定位和進行正確地選擇奠定堅實的基礎。  SWOT分析法是競爭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運用SWOT法進行選擇分析,就是將與你密切 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因素(Strengths)、弱點因素(Weaknesses)、機會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脅因素(Threats),通過調查羅列出來,并依照一定的次序按矩陣形式排列起來,然后運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如對策等)。   這種研究方法,最早是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來的。在此之前,早在60年代,就有人提出過SWOT分析中涉及到的內部優勢和弱點、外部機會和威脅這些變化因素,但只是孤立地對它們加以分析,而SWOT法用系統的思想將這些似乎獨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來進行綜合分析。運用這種方法,有利于人們對組織所處情景進行全面、系統、準確地研究,有助于人們制定發展戰略和計劃,以及與之相應的發展計劃或對策。  進行SWOT分析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分析環境   運用我們前面介紹的三種方法分析目前的各種環境因素,即外部環境因素和內部能力因素。  2、構造SWOT矩陣   將調查得出的各種因素根據輕重緩急或影響程度等排序方式,構造SWOT矩陣。如圖2-4所示。圖2-4 SWOT分析矩陣  在此過程中,將那些對你的人生選擇和長遠發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長期的影響因素要優先排列出來,而將那些間接的、次要的、少許的、不急的、短暫的影響因素排列在后面。   3、制定策略   在完成內外因素分析和SWOT矩陣的構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應的策略,以發揮優勢因素,克服弱點因素,利用機會因素,化解威脅因素。運用系統分析的綜合分析方法,將排列的各種環境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組合,得出一系列適合自己的可選擇對策。這些對策包括:   (1)最小與最小對策(WT對策),即考慮弱點因素和威脅因素,目的是努力使這些因素都趨于最小。比如成績不好,就要在以后更加努力于學業。社交能力不強,就要多參加社會活動。  (2)最小與最大對策(WO對策),即著重考慮弱點因素和機會因素,目的是努力使弱點趨于最小,使機會趨于最大。比如雖然你的學校一般,專業偏冷,但是目前就業市場上對于復合型人才需求旺盛,這方面的弱點因素就會影響甚微,----如果你的綜合素質足夠好。  (3)最大與最小對策(ST對策),即著重考慮優勢因素和威脅因素,目的是努力使優勢因素趨于最大,使威脅因素趨于最小。例如現在考研的壓力很大,而你雖然不夠本校保研的標準,但綜合素質尚好,這時候如果你果斷申請外校推研,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最大與最大對策(SO對策),即著重考慮優勢因素和機會因素,目的在于努力使這兩種因素都趨于最大。比如說你的英語基礎很好,就可以在今后的努力中繼續加強這方面的優勢,讓它成為你各項素質中最具有競爭力的要素。這應該是四大策略中最重要的,因為很多劣勢是難以彌補的,與其著重于加長短板,還不如突出優勢。  在大學時代如何進行選擇關系到你以后的職業道路和人生走向,更加應該慎重對待。我們并不提倡你做一次SWOT分析就決定你的未來選擇,事實上隨著環境和你自身情況的變化,你的選擇應該時時調整。這里提供的只是一種分析工具,你可以每隔一段時間(比如說一個學期)做一次SWOT分析,看看你的優勢和劣勢,機遇和威脅發生了什么變化,從而對你的定位和目標做一次調整。但是,我們建議你至少做兩次SWOT分析。讀完本書后先做一次分析以明晰自己的定位,樹立努力的目標----畢業后出國、讀研還是直接工作?----然后有針對性地努力。然后到大四面臨抉擇的時候,再做一次分析,以確定自己最終要走的道路。  從對HiAll團隊的案例庫的分析結果來看,這種分析方法是卓有成效的,我們的案例分析將采用這種簡潔而又不失對關鍵細節把握的方法。通過感性分析與客觀分析相結合,微觀分析與宏觀把握的統一,加上數據分析,將會使每一個人的情況真實準確地表現出來。下面我們來看看SWOT到底是怎么運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