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病因顱內壓是顱腔內容物對顱壁所產生的壓力。正常成入側臥位蛛網膜下腔壓力為5~5mmHg(1kpa=7。5mmHg)。顱內壓增高即顱內壓高于正常。其病因有:①外傷性疾病如腦性裂傷、顱內血腫等;2血管性疾病。主要是指出血性腦血管病,③腫瘤,包括良、惡性顱內腫瘤④炎癥性疾病,如流行性腦膜炎、化膿性腦膜炎、腦膿腫;⑤先天性疾病,如嬰兒能積水,狹顱畸形等;6全身性疾病,如中毒性腦病,尿毒癥,糖尿病昏迷、肝昏迷等。 臨床表現顱內壓增高三主征:頭痛、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顱內壓增高所致頭痛特點常是持續性發作,陣發性加劇。頭痛原因可能是由于腦膜、血管或神經受牽扯或擠壓。嘔吐常出現于頭痛劇烈時,典型表現為與飲食無關的噴射性嘔吐,但并不多見。嘔吐是因為迷走神經核團或其神經受到刺激引起。視乳頭水腫是顱內壓增高的重要體征,是由于顱內高壓影響眼底靜脈回流之故。持續視乳頭水腫,可導致視神經萎縮,造成不可恢復的失明。因此,早期及時處理顱高壓對保護視力很重要。   診斷①臨床表現如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等。②藥物試驗性診斷:靜脈快速滴20%甘露醇,如病人頭痛顯著緩解,顱內高壓可能性大。②頭顱X線片:可出現腦回壓跡增多、骨縫分離、顱骨內板變簿,蝶鞍擴大、鞍背及前后床突骨質吸收。④腦超聲波檢查、腦電圖、腦血管造影,放射性同位素掃描、CT掃描和MRI等對顱內壓增高及顱內病灶的診斷有重要價值。⑤腰穿與顱內壓監護可確定顱內壓的高低。   治療①盡快明確診斷,既要考慮到病因治療也要對癥治療,還要避免其它因素引起顱內壓進一步增高。②脫水劑的應用:a.高滲性脫水劑:甘露醇作用快,作用力強、持久,副作用少,為目前首選脫水劑。20%甘露醇每次1~2g/kg于30分鐘內靜注。應用甘露醇時要注意水電解質平衡;甘油很少導致電解質紊亂及反跳現象,所以可口服50%甘油0。5~1mg/kg體重,晶體脫水劑需在膠質滲透壓正常時發揮作用,故20%人體白蛋白、凍干血漿等在降顱壓治療中也有一定作用。b.利尿劑:雙氫克尿塞,25~50mg,2~3次/日;氨苯喋啶50mg,3次/日;速尿20~40mg,2~3次/日。3激素治療:首選地塞米松,每日10~20mg,加甘露醇或葡萄糖中分兩次靜滴,最好同時應用抗胃酸藥,抗菌素,以預防胃出血及感染。④腦室穿刺引流。⑤過度換氣,減輕腦腫脹。6低溫療法。⑦高壓氧治療。腦疝常見的腦疝有小腦幕切跡疝和枕骨大孔疝兩種。  1.小腦幕切跡疝   臨床表現在原有顱高壓三主征基礎上頭痛加劇;意識障礙加重,很快出現昏迷;懲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繼之雙側瞳孔散大;對側肢體運動障礙,以至出現四肢挺直、頭頸過伸、軀背屈曲、角弓反張的去大腦強直狀態;生命體征紊亂。凡顱高壓患者出觀頭痛加重,意識由清楚轉為嗜睡,瞳孔先縮小后散大,對側肢體活動減少等,要考慮到早期腦疝,需緊急處理。  治療①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②加強呼吸道的管理;③一旦出現腦痛,立即靜脈椎注甘露醇,腦室穿刺引流;④病因治療。 2.枕骨大孔疝  臨床表現急性疝時患者突然昏迷,呼吸慢而不規則,雙瞳孔先縮小后散大,光反射消失,短時間內出現呼吸停止。慢性疝時表現為枕部疼痛、頸強直、強迫頭位、錐體束征,顱高壓表現。  治療①對呼吸驟停者,需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輸氧、脫水及腦勝室引流等。②早期則經脫水后明確診斷,開顱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