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多了,新的學習生活,剛到大學。我要具備什么,我該學些什么,怎樣安排?
熱心網友
幫你盡快適應大學新生活 9月初,大學新生就將步入高等學府,開始自己的新生活。這種新生活相對于中學來講更自由、更寬松、更有利于個性的發展,但又是一種充滿憧憬和陌生的生活。為了使這些新生能更快地適應新環境,更快地融入到大學群體中去,臨行之前,還是來聽聽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吧! 寬松自由但更需自律度過輕松的暑假,2004級的大學新生即將陸續趕到學校報到。對許多人來說,那將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報到代表著新的生活的開始。大學生活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自由”。這種自由往往讓初來乍到的新生在興奮之余感到有點不知所措。南京大學2000級本科生小李回憶道:“我剛到南京大學浦口校區報到時,輔導員就告訴說這里沒有規定的自習課,除了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外,也沒有出操,課余時間怎么安排完全由自己決定。我當時想,這下好了,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打籃球了。”后來,小李又發現上課考勤也不嚴格,老師基本不點名,有些公共課三四百人一起上,根本無法點名。而到了晚上,絕大多數老師離開了這個地處郊區的校區,趕回市區的家,只有極少數留在這里值班。“只要不違反校紀,根本不會有人在乎你在做什么。”小李說:“除打籃球外,每天有大把的時間由自己掌握。”如何去支配這些時間呢?對于學校來說,學生是去上自習,還是去圖書館、看電影、聽報告,抑或是在宿舍打牌,甚至是坐在校園里發呆,都不是什么問題,也沒有什么對錯。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只是學習的軟、硬件環境,只要遵紀守法,考試能通過,學校方面就不會干預你的生活。南京大學的學風比較好,大家自律很嚴,對學習抓得比較緊,”小李說,“有沒有人管都一樣。”他承認,是在這樣的風氣帶動下,他才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并且兩次拿到獎學金。而他的幾個同班同學卻因為自律性差,時間和精力沒有用在學習上而導致多門考試不及格,有的已經拿不到學位和畢業證。“大學有時也很殘酷,”小李說,“不適應就會被淘汰。” 軍訓:磨練意志的好機會一些大學秋季入學報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新生軍訓。對于剛剛離開家遠赴外地求學的新生們來說,這是一個鍛煉意志、結交朋友、融入集體生活的好機會。“我大學期間的很多朋友都是軍訓時認識的,”2002年從東南大學畢業的小林說,“那時,每天都訓練得很苦,但不同專業、不同班級的同學在一個‘連隊’里訓練,教官們的年紀也跟我們差不多,還是非常有意思的。”軍訓生活非常緊張,早上很早就要起床,先整理內務,再進行早鍛煉,然后列隊吃早飯。早飯后是一天的艱苦訓練。在烈日下站軍姿、踢正步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一天訓練下來,很多人的軍裝都泛出白花花的汗堿。如果晚上突然緊急集合,一些愛干凈的人就要穿著剛洗過還沒有干透的軍裝進行拉練。對于大多數沒有怎么吃過苦的新生們來說,這確實是一個磨練意志、培養人格的難得機會。“現在軍訓,南方學校的學生要特別注意防暑,”小林提出忠告,“多喝點水,一定要量力而行。”另外,小林還特別提醒愛美的女生:備足高標號的防曬霜,否則20天的軍訓下來,說不定就變成“黑妹”了。 行囊不必太沉重通知書上開列的文件、費用是必須要帶的。衣物要根據目的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慮,需要的一定要帶,但不要什么都帶,平白增加旅行負擔。其他的日用品可臨時購置,不必一路辛苦地帶過大學“傳統” 面面觀剛到大學報到時,新生們會在校園里發現一些感覺“怪怪”的事,即多年來大學生活中形成的“傳統”,雖然不盡合理,但人人都照辦。如果不了解,往往會導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幾乎每位新生都經歷過這樣的尷尬事:自己正在禮堂坐著,準備看電影或聽學術報告會,突然有一個滿臉氣憤的師哥(師姐)跑過來說:“你是哪個系的,怎么坐了我的座位?”無辜的新生滿頭霧水,師哥(師姐)卻變魔術似地從這個座位的桌子里翻出一本書來,扉頁上赫然寫著他的院系、姓名、學號甚至電話號碼和E-mail,讓你啞口無言,只剩下兩個選擇:要么大吵一場,要么乖乖地把座位讓出來。之后不久,新生就會發現,校園里的幾乎所有座位都有“占座書”。自習教室、圖書館甚至食堂……有的座位上甚至會同時有幾本屬于不同人的“占座書”,如果碰到有“占座書”的地方就不去坐,那么一些教室的前排座位就會永遠空著。造成這種局面的直接原因是,大學里通常不會有專屬于某一個班的講課教室和自習教室,上課一般不會排座位,聽報告、看電影也不大會對號入座,誰先來就可以占到好的位置。這種情況發展到極致就是,只有提前一兩個小時到場,才會搶到好位置,但是大家誰也不會在這個位置上傻等一兩個小時,于是就留一本有自己標記的書(通常不太重要)表示“這個地方已經有人了”。再到后來,有些人干脆就在所有自己要上課的教室、喜歡的自習教室、禮堂等地,都放上“占座書”,甚至離開學校時也不帶走。另外,頭一次去自習的時候,新生往往會發現每個教室里最多只坐了一半的人,而每兩個人之間至少會隔一個座位。這是因為按照大學里的習慣,大家自習時,誰也不想干擾誰。所以,除情侶外,兩個人之間必然要空出一個座位,哪怕期末復習的關鍵時刻也不例外。圖書館里通常也是這樣。大學里像這樣的“傳統”還有很多,都是約定俗成的,不見得合理,但大家大多遵從,剛入學的新生需要慢慢領會。 謹防校園里的“經典騙局”場景一:報到第一天晚上,某女生宿舍樓,幾層樓全是新生,幫女兒們收拾了一天房間的爸爸媽媽們都回招待所休息了,同宿舍剛剛認識的女孩子們聚在屋里分享零食。這時,傳來敲門聲。進來的是一個或兩個看起來年齡只比她們稍大一點的女孩,她(們)會直接問:“你們是甲學院的嗎?我是院學生會的乙,找你們的年級長丙。”由于是報到第一天,人都沒來齊,臨時的干部人選還沒有公布,被找的丙對于“自己是年級長了”這事雖然有點意外,但完全相信。接著,這位“乙師姐”就會以“收某某費”為名,要求丙組織人力幫助她收取每人一百幾十幾元的費用,并煞有介事地進行登記。往往直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大家才會知道上當了,“乙師姐”、“收費”、“丙當上年級長”全都是子虛烏有。場景二:報到正在進行中的某日下午,大多數同學在外頭辦交費、體檢,已經辦好這些事的小丁悠閑地坐在屋里看書。這時,一個外表敦厚的中年人提著一個鼓鼓囊囊的大紙袋敲門進來,問某系某級的某某在不在,他是他的老鄉。小丁會告訴他找錯了,而且自己不知道他住在哪里。中年人表現得很焦慮,說:“我是某某制筆廠的業務員,出差到此,手里有一批樣品,本來是要送給客戶的,現在我要回去,也就不帶走了,兩毛錢一支賣給你算了。你慢慢再推銷給同學或小店,一定能賺上一筆。”兩毛錢一支的價錢也很誘人,小丁不由得為之心動,而且中年人一定堅持只能全包下來,不單賣,小丁咬了咬牙就同意了。最后點數時發現,鋼筆不超過10支、水筆不超過20支、圓珠筆不超過50支,筆芯卻達到1000多支,算起來要300多元錢。正在小丁猶豫時,中年人又主動把零頭去掉了。小丁又把價錢講到150元,中年人同意了。后來,小丁發現這些“樣品”全是次品,不是寫不出字就是漏水。以上僅僅是校園“經典騙局”中的兩個,一些不法之徒甚至能在你對他有防范心理的情況下令你上當。大學新生往往為人單純,因此一定要注意: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錢財不要輕予他人 。
熱心網友
我也是大一新生,我覺著多多把心思花在學習上才是最根本的措施。
熱心網友
可以考很多證書嘛!
熱心網友
先找個女孩吧
熱心網友
要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大學最關鍵的是英語,計算機和專業課.
熱心網友
不用刻意去想該怎么做,只要作好你的本職,其他的事情順其自然!
熱心網友
學好英語,多看點書,不一定是本專業的。沒錯的,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