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這個典故說一個人的羊丟了,請了好多人去找也沒有找到,后來有人對他說你何不把你的羊圈修補一下呢,這個以后就不會再丟羊了。朱程子(?)的學生也幫忙去找了,回來后發(fā)現(xiàn)他們的老師很是嘆氣,于是問,老師您嘆什么氣呢,也不是您丟了羊啊他們的老師說道,你們順著小道去找羊的時候,一定會遇到岔道的,即使派更多的人去找,那岔道還是會有岔道的,岔道之后還有岔道,永遠也找不完,我由此想到做學問啊,如果一個人做學問不弄清楚方向,就會象走在一個有一個的岔道上,永遠也回不來了!這個故事說得很好啊,可是我不知道它的詳細出處啊,請教高手可不可以幫我把這個故事完整的敘述一下,最好是原來的文言文啊,謝謝了

熱心網(wǎng)友

你講的這個故事,與“亡羊補牢”既有關(guān)系,又沒關(guān)系。有關(guān)系是因為都是丟了羊;說沒關(guān)系是因為這是另外一條成語。它出于《列子.說符篇》,題目是“歧路亡羊”原文如下: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呼?”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楊子戚然變?nèi)莶淮穑谎哉咭茣r,不笑者竟日。門人怪之,請曰:“羊賤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損言笑者何哉?”楊子不答。門人不獲所命。弟子孟孫陽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與孟孫陽偕入,而問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齊魯之間,同師而學,進仁義之道而歸。其父曰:‘仁義之道若何?’伯曰:‘仁義使我愛身而后名。’仲曰:‘仁義使我殺身以成名。’叔曰:‘仁義使我身名并全。’彼三術(shù)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耶?”楊子曰:“人有濱河而居者,習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糧就學者成徒,而溺死者幾半,本學泅,不學溺,而利害如此。若以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孫陽讓之曰:“何吾子問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感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學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異若是。唯歸同反一,為亡得喪。子長先生之門,習先生之道,而不達先生之況也,哀哉!”◆補充回答楊子就是那個老師。我把開頭部分譯成白話文,就知道他們?nèi)伺c人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了:楊子的鄰居丟了一只羊,已經(jīng)帶領(lǐng)他的全家去追找。還要請楊子的仆人也幫著去追。楊子說:“唉!丟了一只羊,為什么要這么多人去追呢?”鄰人說:“因為路上的岔道太多了。”他們回來了,楊子問:“羊找回來了嗎?”鄰人回答:“丟了!”揚子又問:“為什么會丟了呢?”鄰人說:“大路上有岔道,岔道上還有岔道。我們不知道它跑到哪條岔道上去了,只好回來。”楊子聽了之后,難過得變了臉色,半晌未說話,整天沒有笑容。他的學生感到奇怪,問他說:“羊是一種賤畜,又不是老師的,你為了它不說不笑,這是為什么呢?”楊子不回答。……。

熱心網(wǎng)友

應(yīng)該是楊朱,名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熱心網(wǎng)友

為時已晚了

熱心網(wǎng)友

沒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