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在歷史上,十字軍東征(Crusade,1096年 - 1291年)是一系列在教宗的準許下進行的有名的宗教性軍事行動,由西歐的封建主和騎士對地中海東岸的國家發動的戰爭。當時原屬于天主教的圣地落入伊斯蘭教手中,羅馬天主教為了收復失地,便進行多次東征行動。但有一些東征是針對其他天主教派,并非針對伊斯蘭,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地圖[編輯]背景這場戰爭被羅馬梵蒂岡賦予了宗教戰爭的性質,號召從異教徒(穆斯林)手中奪回圣城耶路撒冷。因爾也被形象的比喻為“十字架反對弓月”。參加戰爭的士兵佩有十字標志,因此稱為十字軍。參加東征的各個集團都有自己的目的。封建主和騎士想擴張領地;意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比薩等地的商人想控制地中海東部的商業;而羅馬教皇想合并東正教,擴大天主教的勢力范圍;許多農民受到教會和封建主的宣傳,想到東方去尋找樂土。[編輯]八次東征 十字軍的裝束1095年11月26日,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的克勒芒召開會議,號召所有人拿起武器,從異教徒手中奪回“主的墳墓”,并且說參加遠征的人可以赦免罪孽,戰死疆場的人可以升入天堂,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開始。1099年十字軍占領耶路撒冷,并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同時還建立了三個附屬小國:埃德薩伯國、的黎波里伯國、安條克公國。1144年,塞爾柱帝國攻占埃德薩。耶路撒冷國王向法王路易七世和德國國王康拉德三世求援,開始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年 - 1149年),結果遭到慘敗。1187年,埃及蘇丹薩拉丁攻占耶路撒冷,俘虜了耶路撒冷國王。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紅胡子)、英國獅心理查一世和法王腓力二世發動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189年 - 1192年),卻遭到薩拉丁和東羅馬帝國的聯合抵抗,無功而返,腓特烈一世也在途中墜水而死。1202年,教皇英諾森三世發起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1202年 - 1204年)。最初的目標是埃及,后來改變了軍事計劃,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并洗劫達一星期之久,拜占庭帝國的大部分土地也被攻克,并建立了拉丁帝國(1204年 - 1261年)。1212年,教會在法國和德意志組織兒童十字軍東征。1218年發起第五次十字軍東征(1218年 - 1221年),以埃及為進攻目標。1219年攻占達米埃塔,1221年由于尼羅河水泛濫被迫撤退。第六次十字軍東征(1228年 - 1229年)仍然以埃及為進攻目標。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為耶路撒冷第二王國取得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1244年,花剌子模在埃及支持下重新占領耶路撒冷。法王路易九世發動第七次十字軍東征(1248年 - 1254年),進攻埃及慘敗,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以大筆贖金贖回。第八次十字軍東征還是由法王路易九世領導,進攻突尼斯。路上發生流行病,路易九世染病身亡,軍隊撤退。此后,教皇或國王都號召不起東征,十字軍在東方的領土逐漸落入穆斯林手中。1291年,最后一個據點阿克(位于現在的巴勒斯坦北部)陷落,耶路撒冷王國滅亡,十字軍東征以失敗告終。[編輯]影響十字軍東征對地中海沿岸國家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西歐各國人民也損失慘重。幾十萬十字軍死亡。同時梵蒂岡和封建主卻取得了大量的財富。但是另一方面,十字軍東征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加速了西歐手工業、商業的發展。。
熱心網友
"十字軍東征"是古羅馬時期歐洲國家為緩和國內矛盾,以教皇的名義,以解放西亞地區受異教徒壓迫的人民為借口,鼓動破產農民及其他無產者參軍東征,對西亞地區的人民進行殘暴掠奪,前后歷時1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