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再發金牌令:嚴控股市擴容壓力 2005-06-19 12:05  本報記者 劉亞楓 北京報道  股權分置改革啟動將近兩個月,終于又一次聽到國資委的聲音。  6月17日休市后,國資委下發了《國務院國資委關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繼5月30日,中國證監會、國資委聯合發布《關于做好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之后,國資委就股權分置改革下發的“第二道金牌”。 態,此次《意見》最大的亮點在于,對于上市公司在股權分置改革中國有控股股東的最低持股比例作出了要求,同時,就進一步保護投資者利益做出了一系列規定。  國資委有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國有控股股東要研究確定最低持股比例的原則要求,目的是要給市場一個明確的信息:國有股股東所持有的股份雖然獲得了流通權,但并不意味著這些股份都會馬上上市出售,其中為了保證控股地位所必需的股份應繼續持有。”  “無限擴容”是不可能的  一直以來,股權分置改革之后市場會大幅擴容的擔憂都在困擾市場。  普遍的說法是,股權分置改革之后,所有的非流通股會全部轉為流通股,因此理論上,市場上流通的股票是當前狀態下的三倍。  也有學者對這一說法不認同,但卻一直缺乏可測量的標準。廣發證券研究中心總經理汪良忠曾向記者表示,“不是很精確的測算,實際擴容壓力也不會超過目前市場總流通市值的20%。因為好的公司,股東不會賣出自己股票,差的公司想賣,卻沒人購買”。  而此次《意見》明確地向市場表明,股權分置改革造成的市場擴容是有限的。  《意見》要求,“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要根據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促進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原則,結合企業實際情況,確定股權分置改革后在上市公司中的最低持股比例。”并且,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最低持股比例要與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方案一并披露。對于具體公司的最低持股比例,此次《意見》沒有詳細規定,但把上市公司分為三類提出了指導要求。  《意見》提出,在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以及國民經濟基礎性和支柱性行業中,國有資本在一定時期內還要保持較高的控股比例,以保證國有資本的控制力。  對屬于控股股東主業范圍,或對控股股東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也要在一定時期內保證國有股東的控股地位。  而其他行業和領域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應根據“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合理確定在上市公司中的最低持股比例,做到進而有為,退而有序。  同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以及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的推進,最低持股比例也會根據情況適當做出調整。”  對此,國資委研究中心宏觀部部長趙曉認為,指導意見明確地給出市場一個信號,就是國資委作為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實際出資人,會積極地參與到股權分置改革中。  但是他認為,跟名稱一樣,這個文件是指導性的,各行業的比例不好談,還需要一個具體的實施細則,才能最終明確擴容壓力有多大。  隆瑞投資的尹中余認為,雖然有所區別,但實際上,國資委對于各類型上市公司的持股比較較之以前不會有太大的變動。“第一類,較高比例就是要求要在50%左右;第二類,保持控股地位,應該在30%-50%之間。”  “至于第三類‘有進有退’的上市公司,短期內,持股比例也不會有太大變動。”業內人士分析說。  “四點措施”保護投資者利益  作為國有資產的管理人,因為與流通股股東利益上存在著某種錯位,市場一直擔心國資委在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會忽視中小投資者利益。  對此,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切實保護各類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貫穿《意見》前后的一條主線。”  《意見》第二條明確提出,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權分置改革工作要著眼于上市公司長遠發展,切實保護各類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同時《意見》還特別強調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求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及其國有股股東要努力提高公司的競爭力,不斷做強做大,增加對投資者的回報。  二是要求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及其國有股股東在改革過程中,要結合自身實際,努力構筑國有股東和其他投資者共同的利益基礎。  三是要求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在研究制訂股權分置改革方案時確定其最低持股比例,與方案一并披露,以穩定市場預期,維護其他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四是要求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及其國有股股東要嚴格按照證券監管部門和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的監管要求,做好股權分置改革各個環節的工作,保證股權分置改革過程符合“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同時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防止利用股權分置改革進行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侵害投資者的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熱心網友

是利好,但是不會有上次利好時的大漲效應了,只能收個中小紅盤而以,兩天后又是一個下迭的走勢。 上面文稿中的一段;也有學者對這一說法不認同,但卻一直缺乏可測量的標準。廣發證券研究中心總經理汪良忠曾向記者表示,“不是很精確的測算,實際擴容壓力也不會超過目前市場總流通市值的20%。因為好的公司,股東不會賣出自己股票,差的公司想賣,卻沒人購買”。又是穩定人心的一個技倆,你想股權分置那里說是績差公司不進行分置了?說好的公司不會賣出自己的股票,難道三一重工和清華同方不是好的上市公司?說差的公司賣出股票沒人會買,那么市場中這么些差的公司的股票沒有一只是沒賣出去的,在上市時沒人買不是全讓證券商包銷了么?他們包銷后在上市流通時自買自賣,來拉抬到高處有人跟進就大筆出逃,可胃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熱心網友

就是不準在全流通的大河里分水.

熱心網友

利好越大,壓力越大,苦啊。

熱心網友

這些都是國資委的想法和意見,但是對于每個國有控股公司來說,他們都能按要求做嗎?股場如戰場,他們會有菩薩心嗎?

熱心網友

還是那句話 開弓沒有回頭見

熱心網友

也算是概念利好。要能夠形成賺錢效應的,才是真正的利好。現在的人都患有利好疲勞癥,麻木了。

熱心網友

騙人

熱心網友

是個利好,但還要先看一下反應。

熱心網友

你別聽他說得比唱得還好聽,國九條怎么樣?還不是套死咱。如果你信了他的話,追進去,只不定又會遭遇到什么不幸哪。中國的股市是干什么的?就是為國企解困的,就是為那些垃圾圈錢的,他不圈錢,還要這個股市干什么?而且現在不光是為國企圈,還要為資本家圈。他現在這樣說,是怕咱們小股民都認栽了,都不陪他玩了,他沒地方圈錢去了。為了樹立你再搏一次爭取解套的信心,就給你來這一手。可是只要你一搏,就會再次中了他們的圈套。哥們、姐們、老少爺們,警惕啊。

熱心網友

那大漲三十個點

熱心網友

真的嗎?希望不是一時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