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量產,但是一款不錯的轟炸機.

熱心網友

提起T-4人們都比較陌生,它是六七十年代蘇霍伊飛機設計局研制的 一種超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雖然它采用了不少新技術和新材料,性能也 非常先進,但由于種種原因最終未能投入生產和使用。隨時間的推移,該 機逐漸被人們所遺忘。如今T-4的原型機已經陳列于莫尼諾空軍航空博物 館,并被搬上了國際互聯網,重新引起人們對它的興趣。本文根據最新俄 文報刊和網上資料,簡要介紹了該機的研制過程、設計特點以及中途夭折 的原因。 T-4轟炸機的研制過程 在60年代,美、蘇兩個世界上最大的超級大國為了爭霸世界,在軍備 和戰略武器的競爭上越演越烈。在美國,繼B-58型超音速中程轟炸機之后 又開始了研制XB-70超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參見本刊今年2月號《短命的 XB-70轟炸機》一文)和SR-71戰略偵察機。在這種情況下,前蘇聯軍方及 航空工業部門提出了:采用競爭的形式,研制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即用于 截獲和摧毀巡航導彈的載機計劃。參與競爭的有米亞西舍夫、雅科福列夫 和蘇霍伊三個飛機設計局。很快它們分別提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經軍方 和航空工業部科技委員會論證后,最先被淘汰的是雅科福列夫設計局的方 案。 后面圍繞飛行速度的大小展開了爭論,主要有兩種意見:第一種意見 認為,飛行速度有2000~2300公里/小時就可以了,這種飛機可以用鋁合 金制造;另一種意見認為,飛行速度要達到3000~3200公里/小時才能實 現截獲和摧毀巡航導彈的任務,但這樣高的速度會產生比較嚴重的氣動加 熱問題,主要部件必須使用不銹鋼和鈦合金來制造。考慮到作戰任務的需 要,最后第二種意見占了上風,蘇霍伊設計局的方案正是針對這一要求提 出的,因而被采納,米亞西舍夫設計局的方案最后被淘汰。 經進一步論證后提出的設計要求是,起飛重量100~120噸,飛行速度 3000~3200公里/小時,飛行高度22000~24000米,航程6000公里。根據 這一要求蘇霍伊設計局又對設計方案進行了修改,修改后飛機取名為T-4 這與蘇式飛機的傳統命名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因為飛機的起飛重量超過了 100噸,所以設計局稱該機為“100”號。蘇霍伊設計局主要負責飛機的總 體設計和總裝等,同時也有其它飛機設計部門、工廠和研究機構參加。而 T-4飛機的工藝設計和制造,原打算讓拉沃奇金設計局及其工廠承擔,甚 至已試制出了飛機機身隔艙的樣件,但后來它們轉而研究火箭技術。代替 其工作的是“海燕”設計局和圖申機器制造廠,它們作為T-4飛機研制單 位的一個組成分部,也參加該機的部分設計工作。 T-4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從開始研制到試飛,前后經歷了九年時間,而 西方研制一種同類飛機一般為5至7年左右,相比之下T-4的研制周期確實 是比較長的。造成T-4研制周期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原因是 技術上的問題。研制重量如此大,飛行速度如此快的大型飛機,對于蘇霍 伊設計局來說面臨很多新的技術問題。技術難度大,需要的時間就多,風 險也大。按美國人的說法,其“風險系數”幾乎接近100%,而研制一架普 通飛機其“風險系數”通常要小一半。 為了選擇和確定T-4飛機的氣動外形,茹科夫斯基流體力學研究所曾 進行過大量的基礎研究工作,僅進行過風洞試驗的氣動布局形式就達20多 種。蘇霍伊設計局在這方面更是投入了很大的力量,1966年曾在一架蘇- 9殲擊機基礎上改裝成100Л試驗機進行過飛行試驗,主要作用是驗證T-4 飛機的機翼。1968年又用一架蘇-7У飛機改裝成100ЛДУ試驗機,并對 T-4的總體布局進行過飛行試驗。 據研究證明,T-4飛機在以3000公里/小時的速度飛行時會產生嚴重 的氣動加熱,其機體前緣部分的表面溫度可達到 300℃。這就要求飛機結 構材料以及有關的部件、設備等具有耐高溫性能。為此,蘇霍伊設計局和 相關研究單位,對可使用的耐熱合金、非金屬材料、特種橡膠和塑料等及 其制造工藝,以及儀器設備的防熱保護等進行了廣泛的研究。這些研究成 果,后來在米格-25等高速飛機的研制中也用上了。 蘇霍伊設計局總共制造兩架T-4原型機。其中一架用于飛行試驗,設 計局代號為101(見題圖);另一架用于靜力試驗,設計局代號為100C。 1971年12月30日第一架原型機制造完畢,次年8月22日T-4首次升空。 T-4轟炸機的設計特點 在超音速軍用飛機中,T-4可算是一個“大個子”,翼展22米,機長 44。5米,機高11。2米。從這些幾何數據看,與美國現役的 B-1B戰略轟機 不相上下,但比俄羅斯的圖-160轟炸機小。 在外形上,T-4與超音速運輸機圖-144很相似,采用雙三角形下單翼 和無平尾布局。機身細長,駕駛艙以前的圓錐形機頭在起飛著陸過程中和 地面停放時可以垂下來,以保證飛行員有良好的視界。座艙后兩側有一對 面積不大的梯形前翼(或稱鴨翼),前翼為固定翼,而圖-144采用的是可伸 縮的活動前翼。前翼不但可起配平和輔助操縱作用,同是在大迎角飛行時 有利于改善翼面的流動狀態。大面積的雙三角形機翼從前翼后下方一直延 伸到后機身兩側,總面達295。7平方米。機翼后緣是全翼展的升降副翼, 分為四段,可獨立操縱。面積較大的垂直尾翼位于后機身上部,兩側沒有 平尾。垂尾后緣的方向舵分為上下兩截,也可以獨立操縱。 由于飛機個頭大,飛行速度又快,因此必須裝四臺大推力的噴氣發動 機。曾打算選擇P-15БФ-300或РД-17-15渦輪噴氣發動機(推力147 千牛),但由于這兩種發動機的推力太小而未被采用,最終采用了雷賓斯 克設計局最新研制的РД-36-41型發動機,主任設計師是科列索夫。發 動機單臺推力156。8千牛,加力推力可達165。9千牛(16000公斤),這在當 時來說是推力最大的噴氣發動機。該發動機在研制過程中,曾進行過大量 的地面試驗,空中試車臺試驗,同時還裝在一架圖-16轟炸機上進行過飛 行試驗。 四臺發動機并排安裝在后機身腹部的發動機短艙內,進氣道前方有一 個尖楔體,氣流從尖楔體兩側的進氣口進入,進氣量可根據飛行 M數和氣 壓變化進行自動調節。 發動機的供油控制由自動的電子遙控系統完成。飛行中可通過燃料泵 調節燃油的分布,以滿足飛機重心平衡的需要。為了防止因高溫引起油箱 起火爆炸,還使用了液態氮中性氣體防火系統。在飛機的控制系統中,有 兩套獨立的液壓系統,工作壓力可達到280公斤/平方厘米。后來蘇-27戰 斗機也使用了這種液壓系統。此外,在T-4飛機的電源中,還首次安裝了 穩頻交流電源和直流電備份系統。 機載設備有慣性導航系統,遠距前視雷達,側視雷達,以及光學、紅 外線、無線電設備等。機載設備控制的配套性及自動化程度都相當高,機 組乘員僅有二人(即駕駛員和領航員兼操作員)便可完成所有的飛行和作 戰任務。此外,設計局還專門為T-4飛機研制了一種新型空對地導彈,該 導彈使用末段尋的引導頭、射程很遠。 考慮到飛行速度較快,飛機表面的氣動加熱比較嚴重(前緣部位的溫 度可達到300℃),開始設計時是打算不安裝普通座艙蓋的,只在座艙上留 一個圓形艙蓋口,機組人員可從此進出座艙。機頭處裝有潛望鏡,可供飛 行員駕駛飛機起落時使用,而在其它情況下都進行儀表飛行。后來才改用 機頭下垂的辦法,解決了飛機起落和停放時視野不好的問題。在飛機的著 陸系統中,主起落架裝有雙室式減震器和雙重充氣裝置,可旋轉后向后收 起。 進行過試飛的第一架T-4原型機(101),空重 55。6噸,正常起飛重量 114噸,最大起飛重量125噸,載油量57噸,最大速度3200公里/小時,巡 航速度3000公里/小時,實用升限20000~24000米,航程7000公里,起飛 滑跑距離950~1000米,著陸滑跑距離850~900米。攜帶武器只有2枚空對 地導彈。 T-4轟炸機中途夭折的原因 1972年 8月22日,首席試飛員、前蘇聯英雄伊柳申與蘇聯功勛領航員 阿爾費羅夫一起駕駛著 101號飛機首次升空,并且在空中持續飛行了40分 鐘。在1973年8月6日進行的第 9次飛行試驗中,該機突破了“音障”,達 到了馬赫數1。3(M1。3)。最后一次飛行是在1974年1月22日進行的,至此 T-4第一架原型機總共飛行時間為10小時20分鐘。 蘇霍伊設計局原計劃再制造幾架原型機,以完成T-4飛機的各種試驗 和繼續發展工作。其中已試飛的第一架原型機 101號,繼續用于研究飛機 在最大飛行速度條件下的安定性和操縱性,以及其它試驗;計劃制造的新 的102號原型機用于航行設備的發展試驗;103號原型機主要用于新型導彈 的試驗;105號原型機用于進行航空電子設備的發展試驗;而106號原型機 則用于攻擊偵察武器系統的試驗。除此以外,蘇霍伊設計局還提出過發展 用變后掠翼的T-4М超音速偵察機和T-4МС超音速戰略轟炸機計劃。但 是,實際上這些計劃都沒有實現,不僅沒有再制造新的原型機和發展新的 型別,而且已有的 101號飛機的試飛也未能繼續下去,在它完成最后一次 試飛以后,先在茹科夫斯基試飛中心放了八年,最后被莫尼諾市加加林空 軍學院內的空軍航空博物館所收藏。 在T-4飛機的研制過程中,開始時蘇聯軍方和航空工業部門對此都很 重視,并將其列為優先保障項目。在1970年至1975年的這個五年計劃中蘇 聯空軍曾計劃在喀山飛機廠制造 250架T-4飛機。有一次,前蘇聯航空兵 主帥庫塔霍夫視察該機時,曾風趣地說:“這是真正的俄羅斯怪物”。同 時,T-4飛機能夠摧毀3000公里以外的地面和海上目標。盡管該機沒有采 用變后掠機翼,但它的速度范圍比較寬,如果作為偵察機使用也應該是不 錯的。然而,正象前蘇聯科學院院士斯維謝夫所說:影響這種具有劃時代 意義飛機發展速度的是由于存在來自多方面的“暗礁”和“絆腳石”。 開始動搖前蘇聯繼續發展T-4飛機的是,圖波列夫提出的改進圖-22 發展“逆火”戰略轟炸機方案,而且很快在喀山飛機廠制造出了樣機。該 機的出現,使前蘇聯軍方找到了更快、更省錢的替代機型。加上當時制造 T-4的圖申機器廠又接受了米格-23前線殲擊機的大量訂貨,只好放棄制 造T-4。后來美國開始著手研制B-1戰略轟炸機,為了與之抗衡,蘇聯政 府又決定研制圖-160轟炸機。從此,T-4便再無人問津。得不到政府部門 的支持,蘇霍伊設計局自然難以維繼,只好回過頭來繼續搞它的殲擊機。 。

熱心網友

世界軍事 第七期 T-4之殤

熱心網友

恩!我也看過??!資料是對的??!

熱心網友

給你配張圖

熱心網友

看看第7期《世界軍事》,上面有關于T-4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