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何其芳"?
熱心網友
何其芳詩選 季候病 河 醉吧 黎明 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 成都,讓我把你搖醒 預言 腳步 雨天 羅衫 秋天 圓月夜 花環(放在一個小墳上) 贈人 古城 回答 --------------------------------------------------------------------------------何其芳(1912~1977) 現代詩人、散文家、文學研究家。原名何永芳。四川萬縣人。1929年到上海進中國公學預科,廣泛閱讀了中外文學作品。1931至1935年就讀于北京大學哲學系,課余沉浸于文學書籍之中,發表了不少詩歌和散文。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受到文壇注意。他的散文集《畫夢錄》出版后,曾獲《大公報》文藝獎金。大學畢業后,到天津南開中學、山東萊陽鄉村師范學校教書。抗日戰爭爆發后,回四川萬縣和成都教書,參加創辦《川東文藝》和《工作》雜志。1938年赴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主任,其間曾隨賀龍部隊到晉西北和冀中根據地工作。新的生活使何其芳寫出了《我歌唱延安》等散文和《生活是多么廣闊》等詩篇,謳歌革命,禮贊光明,傳誦一時。1944年以后,被派往重慶工作,任《新華日報》社副社長等職。1948年底開始在馬列學院(即高級黨校)任教。結集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詩集《預言》、《夜歌》(后改名《夜歌和白天的歌》),作品集《刻意集》,散文集《還鄉雜記》、《星火集》及其續編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何其芳以主要精力從事文學研究和評論,同時參加文藝界的領導工作,寫有少量詩作。他主持籌建文學研究所(今屬中國社會科學院),曾任副所長、所長,《文學評論》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等職。出版有《關于現實主義》、《西苑集》、《關于寫詩和讀詩》、《沒有批評就不能前進》、《論〈紅樓夢〉》、《詩歌欣賞》、《文學藝術的春天》以及6卷本《何其芳文集》等著作。何其芳早期詩作藝術精致,色彩絢麗,以清新柔婉見長。參加革命后詩歌變為平易樸實,樂觀豪放。他又以寫抒情散文著稱,《畫夢錄》中的篇章常用象征手法,構思精巧,文字?麗,富于藝術的獨創性。以后在《還鄉雜記》中的篇什則趨于樸素自然,感情獷放,格調明朗。 。
熱心網友
是小學課本里的一個作者
熱心網友
何其芳是著名評論家,散文家。
熱心網友
何其芳(1912~1977) 現代詩人、散文家、文學研究家。原名何永芳。新月派詩人。四川萬縣人。 1929年到上海進中國公學預科,廣泛閱讀了中外文學作品。1931至1935年就讀于北京大學哲學系,課余沉浸于文學書籍之中,發表了不少詩歌和散文。 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史稱“漢園三詩人”) 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受到文壇注意。他的散文集《畫夢錄》出版后,曾獲《大公報》文藝獎金。 大學畢業后,到天津南開中學、山東萊陽鄉村師范學校教書。 抗日戰爭爆發后,回四川萬縣和成都教書,參加創辦《川東文藝》和《工作》雜志。1938年赴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主任,其間曾隨賀龍部隊到晉西北和冀中根據地工作。新的生活使何其芳寫出了《我歌唱延安》等散文和《生活是多么廣闊》等詩篇,謳歌革命,禮贊光明,傳誦一時。 1944年以后,被派往重慶工作,任《新華日報》社副社長等職。1948年底開始在馬列學院(即高級黨校)任教。結集出版的主要作品有:詩集《預言》、《夜歌》(后改名《夜歌和白天的歌》),作品集《刻意集》,散文集《還鄉雜記》、《星火集》及其續編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何其芳以主要精力從事文學研究和評論,同時參加文藝界的領導工作,寫有少量詩作。他主持籌建文學研究所(今屬中國社會科學院),曾任副所長、所長,《文學評論》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等職。 出版有《關于現實主義》、《西苑集》、《關于寫詩和讀詩》、《沒有批評就不能前進》、《論〈紅樓夢〉》、《詩歌欣賞》、《文學藝術的春天》以及6卷本《何其芳文集》等著作。 何其芳早期詩作藝術精致,色彩絢麗,以清新柔婉見長。參加革命后詩歌變為平易樸實,樂觀豪放。他又以寫抒情散文著稱,《畫夢錄》中的篇章常用象征手法,構思精巧,文字?麗,富于藝術的獨創性。以后在《還鄉雜記》中的篇什則趨于樸素自然,感情獷放,格調明朗。
熱心網友
何其芳(1912.2.5-1977.7.24)原名何永芳,四川萬縣人。1929年考入上海中國公學預料,曾發表新詩。1931年入北京大學哲學系,開始在京、滬的《現代》、《文學季刊》等刊物上發表作品。其詩收入與卞之琳、李廣田合集的《漢園集》。散文集《畫夢錄》以絢麗的文采表現象征的詩意,創造出獨立的抒情散文體,因而獲1936年《大公報》的文藝獎金。1935年大學畢業后,先后在天津南開中學和山東萊陽鄉村師范學校執教。在現實影響下創作的《還鄉雜記》等??谷諔馉幈l后,回到家鄉和成都任教員,創辦《工作》半月刊,發表了《成都,讓我把你搖醒》等詩文。1938年與沙丁、卞之琳一起奔赴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工作,這期間有詩集《夜歌》,散文集《星火集》。1944年后兩次被派往重慶,進行文化界的統一戰線工作,任《新華日報》社副社長等職,寫下不少散文、雜文和評論文章。1948年調中央馬列學院。從1953年起,長期領導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并任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主要致力于文學評論和文學研究的組織工作,論著有《關于現實主義》、《西苑集》、《關于寫詩和讀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