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我不知道自己說得對不對,不過這個角度的感覺或許要比你們真實些。我是個后現代的孩子。可以這么說吧。在大人的眼里還是個孩子。我的同學都很喜歡郭敬明、韓寒。我不以為然。有次偶然問同學,你為什么喜歡他的書?她說很傷感。我說傷感就是好的嗎?是因為那種你們感到“讀不懂”才喜歡的?她說反正是很喜歡那種風格。我看了段他的書,越看越看不下去。我不喜歡這樣炒作的“80年代后”。我也不認為這叫內涵,或是哭哭泣泣就算是真正的青春。這只是在他們看到的老一輩的樸素之后最華麗的夸張。——我偶爾也寫東西。有人說有安妮寶貝的風格,但說真的我從不看那些書。一個人寫的東西里,如果沒有自己的思想和任何文化作的底蘊,只能是一堆文字垃圾。而他之所以出名只是因為現在的盲目思潮。這是一代人的特性,這讓我想起一顆星星,很亮,但是突然劃過去就不見了。希望那些所謂的80年代后,不要為這個年代感到多么驕傲,只有提高自己真實的水平才能讓人有耐心看下去,哭哭啼啼終將被厭倦,都只能像他寫出來夸張的悲傷一樣被遺忘。

熱心網友

現代的書籍大部分都是為了博取青年的。沒有什么意義。待到一定時間后我們會感到這一段歷史的空白。

熱心網友

偷雞摸狗之流。

熱心網友

京味很足,有閱讀口感,作品中有點頹廢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