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學期上高一,我怕上了高一我會跟不上。想利用這個時間在家學習,以備高中。可我不知從哪下手,也不知道高中哪些科目有難度。請各位高中的學哥學姐指導指導,我應怎樣學?(我準備上理科)

熱心網友

首先,高中的自學程度比初中要高許多,這是最大的障礙。你提到要先預習一些知識,這個想法很好,但是實際上效果會很不好。高中的學習要以老師的講解為前提,在這個基礎上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解題能力,你自己看書本,除了語文英語,別的恐怕不會有什么實質收獲的,如果你要預習,在英語上多學一些倒是不錯的選擇。祝你高中生活一切順利進一步交流,歡迎致信siggi@

熱心網友

高中的自學程度比初中要高許多,這是最大的障礙。而且高中的章節跟初中差不多,主要難度升高了很多,考試會得不到高分。這都是正常的,不要灰心,努力就能學好!

熱心網友

高中學習內容比初中多許多許多,所以一定要在平時學習時好好學,不要向初中時候的許多人那樣到考試時現學,因為初中知識比較少,所以到大考之前現補也是很有用的,但高中不行,高中知識多,而且要求深入理解,所以上高中以后每節課都要好好跟老師學.

熱心網友

我覺得高中與初中真的好很多的不同,畢竟是兩個階段的學習啊!我高中第一學期期中考的時候,掉得很厲害。后來,掌握了一些方法才慢慢好起來。語文:要把教材上的課文都至少讀上一遍,因為有的拓展閱讀老師是不講的,其實里面就是很好的素材。再則要注意積累,特別是一些多音字和一些容易寫錯的字,是重要的考點。文學常識積累也少不了。多讀多背詩詞肯定是有幫助的。不過,記得不要寫錯別字,否則背得那么辛苦也是沒分的。還有,老師講文言文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的聽,隔了年代的東西是比較難懂的。成語、熟語見過的就要把它的意思記住,不然,做來做去都是錯,就不太好了。作文是高分數的版塊,多看一些課外書,關于什么的都好,盡量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示:現在許多學校都有多媒體教學,你可以先向老師要他們上課用的課件,自己在家里先看過,該做的筆記就做下來,上課時就認真聽)數學:因為我本人的數學不好,就沒有什么發言權了。不過,我看過一篇文章,不錯,故引用如下:一、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特點的變化。1、數學語言在抽象程度上突變。不少學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難以理解,覺得離生活很遠,似乎很“玄”。確實,初、高中的數學語言有著顯著的區別。初中的數學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而高一數學一下子就觸及抽象的集合語言、邏輯運算語言以及以后要學習到的函數語言、空間立體幾何等。2、思維方法向理性層次躍遷。高一學生產生數學學習障礙的另一個原因是高中數學思維方法與初中階段大不相同。初中階段,很多老師為學生將各種題建立了統一的思維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幾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維非常靈活的平面幾何問題,也對線段相等、角相等******分別確定了各自的思維套路。因此,初中學習中習慣于這種機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勢方式,而高中數學在思維形式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正如上節所述,數學語言的抽象化對思維能力提出了高要求。當然,能力的發展是漸進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種能力要求的突變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適應,故而導致成績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從經驗型抽象思維向理論型抽象思維過渡,最后還需初步形成辯證形思維。3、知識內容的整體數量劇增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又一個明顯的不同是知識內容的“量”上急劇增加了,單位時間內接受知識信息的量與初中相比增加了許多,輔助練習、消化的課時相應地減少了。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課后的復習工作,記牢大量的知識;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使新知識順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識結構之中;第三,因知識教學多以零星積累的方式進行的,當知識信息量過大時,其記憶效果不會很好。因此要學會對知識結構進行梳理,形成板塊結構,實行“整體集裝”,如表格化,使知識結構一目了然;類化,由一例到一類,由一類到多類,由多類到統一;使幾類問題同構于同一知識方法;第四,要多做總結、歸類,建立主體的知識結構網絡。二、不良的學習狀態。1、 學習習慣因依賴心理而滯后。初中生在學習上的依賴心理是很明顯的。第一,為提高分數,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將各種題型都一一羅列,學生依賴于教師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回家后輔導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師的教學方法變了,套用的“模子”沒有了,家長輔導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參與學習”轉入“督促學習”。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后,還象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表現在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于記筆記,沒聽到“門道”。2、 思想松懈。有些同學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來。他們認為自己在初一、二時并沒有用功學習,只是在初三臨考時才發奮了一、二個月就輕而易舉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還是重點中學里的重點班,因而認為讀高中也不過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著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臨考時再發奮一、二個月,也一樣會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的。存有這種思想的同學是大錯特錯的。因為在我們廣州市可以說是普及了高中教育,因此中考的題目并不具有很明顯的選拔性,同學們都很容易考得高分。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們國家還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說還是屬于一種精英教育,只能選拔一些成績好的同學去讀大學,因此高考的題目具有很強的選拔性,如果心存僥幸,想在高三時再發奮一、二個月就考上大學,那到頭來你會后悔莫及的。同學們不妨打聽打聽現在的高三,有多少同學就是因為高一、二不努力學習,現在臨近高考了,發現自己缺漏了很多知識而焦急得到處請家教。3、 學不得法。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還有些同學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4、 不重視基礎。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騖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5、 進一步學習條件不具備。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為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數值的求法,實根分布與參變量的討論,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空間概念的形成,排列組合應用題及實際應用問題等。有的內容還是初中教材都不講的脫節內容,如不采取補救措施,查缺補漏,就必然會跟不上高中學習的要求。三、 科學地進行學習。高中學生僅僅想學是不夠的,還必須“會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能提高學習成績。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反復使用的方法將變成人們的習慣。什么是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1)制定計劃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穩打穩扎,它是推動我們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但計劃一定要切實可行,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磨練學習意志。(2)課前自學是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自學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自學不能搞走過場,要講究質量,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著重聽老師講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3)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學然后知不足”,課前自學過的同學上課更能專心聽課,他們知道什么地方該詳,什么地方可以一帶而過,該記的地方才記下來,而不是全抄全錄,顧此失彼。(4)及時復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通過反復閱讀教材,多方面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分析比效,一邊復習一邊將復習成果整理在筆記本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5)獨立作業是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對我們意志毅力的考驗,通過運用使我們對所學知識由“會”到“熟”。(6)解決疑難是指對獨立完成作業過程中暴露出來對知識理解的錯誤,或由于思維受阻遺漏解答,通過點撥使思路暢通,補遺解答的過程。解決疑難一定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做錯的作業再做一遍。對錯誤的地方沒弄清楚要反復思考。實在解決不了的要請教老師和同學,并要經常把易錯的地方拿來復習強化,作適當的重復性練習,把求老師問同學獲得的東西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長期堅持使對所學知識由“熟”到“活”。(7)系統小結是通過積極思考,達到全面系統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重要環節。小結要在系統復習的基礎上以教材為依據,參照筆記與資料,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以達到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目的。經常進行多層次小結,能對所學知識由“活”到“悟”。(8)課外學習包括閱讀課外書籍與報刊,參加學科競賽與講座,走訪高年級同學或老師交流學習心得等。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繼續,它不僅能豐富同學們的文化科學知識,加深和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夠滿足和發展我們的興趣愛好,培養獨立學習和工作的能力,激發求知欲與學習熱情。2、循序漸進,防止急躁。由于同學們年齡較小,閱歷有限,為數不少的同學容易急躁。有的同學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同學想靠幾天“沖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同學們要知道,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鞏固舊知、發現新知的積累過程,決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為什么高中要學三年而不是三天!許多優秀的同學能取得好成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基本功扎實,他們的閱讀、書寫、運算技能達到了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熟練程度。3、注意研究學科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只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也不行。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鉆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華羅庚先生倡導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學習過程就是這個道理,方法因人而異,但學習的四個環節(預習、上課、作業、復習)和一個步驟(歸納總結)是少不了的英語:與初中真的有很大的不同,上課的時候,要積極的發言,盡可能多地鍛煉自己的口語。有時口語提高了,語感就來了,做起題來,讀幾次答案就來了。背好單詞也是很重要的,有時就因為一個單詞導致失了不少分,每天反復地練習,開始記住了,后來遺忘了,也等于沒背。我們老師每個單元都會挑出一篇文章讓我們背,對提高我們的口語能力乃至寫作能力都是很有幫助的。政治:注意時事的熱點,并結合自己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可以上網去看看一些有關的評論。課本的知識點,應該在上課時就解決,再復習時再來,已經晚了。化學:課前一定要預習,要參考一些資料也預習,并做好有關的筆記。實驗課時,或老師做或自己做,都認真地觀察。物理:同樣,課前也要預習,記住一些基本的概念,實驗題的現象等。多做一些課外的練習,物理這東西啊,只要你努力,成績就會上,你一放松,它滑得也快。至于地理和歷史和初中的變化不算很大,不過要糾正一個錯誤的觀點,就是在中考的時候是不考歷史地理和生物的(不知其它省份是不是如此?)。所以,那時就認為,既然中考不考就不學了,有的學校甚至把課也停了。現在就不能這樣想了,每一科都有考的可能,況且現在政策說變就變,我們也搞不準,全面的學習好,一定不會有問題就是了。最后,要認識到高中就肯定比初中辛苦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開自苦寒來”祝你成功!。

熱心網友

你要做好心里準備想當年,整個高一的數學全班就沒幾個能及格的,期中期末考試除外不過慢慢適應就好了。掌握方法以后,數學還是很好學的。男生的話英語應該特別重視一下女生應該好好學物理,不管多難多討厭也要好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