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的由來,歷史,人情
熱心網友
日照 ,因 “日出初光先照” 而得名,是山東省對外開放的前沿城市之一 。1989年6月,日照市升格為地級市,1992年12月設區帶縣,現轄東港區 、莒縣、五蓮縣、嵐山辦事處、日照開發區和山海天旅游度假區,總面積5310平方公里,總人口277萬?! ∫弧v史沿革 日照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創造著自己的文化。據考古工作者考證,在莒縣陵陽河、東港區兩城鎮等地,已發現了一些屬于舊石器時代早中期(北京猿人時期)和新石器時代后期的大汶口文化遺存和山東龍山文化遺存。 夏、商時期,日照屬東夷?!秴问洗呵铩ば⑿杏[·首時》說,西周初年的著名人物姜太公是“東夷之士”。今秦樓街道馮家溝村東南有姜公臺,傳說即為太公釣魚處遺址?!妒酚洝芬嗾f他是東海上人?!洱R乘》說:“太公,海曲縣東呂鄉人”。西周到戰國前期,日照地屬于莒國。公元前473年(魯哀公二十二年),趙王勾踐滅吳,徒都瑯琊(今膠縣縣南),日照歸越。公元前431年(楚簡王元年),楚滅莒,以莒為邑,日照又屬楚,后屬齊。公元前284年(周郝王三十一年),燕將樂毅伐齊,入齊都臨淄。齊王奔莒,莒人立齊王子法章為襄王。公元前270年,齊將田單破燕軍,盡復齊失地,迎齊襄王回臨淄。日照仍屬齊。公元前255年,楚又北侵,取魯,封魯君于莒。日照亦為楚國所占。公元前223年,秦滅楚,日照又歸秦國。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六年),秦統一中國,日照為莒縣之東境,屬瑯琊郡。 西漢時,日照地區始置縣,名海曲,屬徐州刺吏部瑯琊郡。西漢元帝時,封城陽荒王子光為昆山侯。日照之西半境(今五蓮縣)屬昆山侯國。東漢時,廢昆山國,日照更名為西??h。三國魏時,廢西??h,并入莒,屬青州城陽郡。西晉初年,沿魏制。宋明帝失淮北,日照地區隨莒縣歸北魏南青州東莞郡。公元529年置梁鄉縣,故址今東港區兩城鎮,屬膠州東武郡。北周改南青州為莒州,郡縣仍舊。隋代日照地屬瑯琊郡莒縣。 唐代,日照地隨莒縣屬河南道密州(高密郡)。五代因之。北宋時,屬京東東路密州。公元1087年,置日照鎮,仍屬莒縣。日照之名始于此,有“日出初光先照”之意。后日照鎮劃入膠西縣,改京東東路為山東東路。公元1184年(金大定二十四年),升日照鎮為縣,仍名日照,屬益都府莒州,縣治于今日照城。元代,日照縣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益都路莒州。明初,日照屬山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莒州。洪武年間,為防倭冠,于縣之南境置安東衛。清初,沿明制。1730年(清雍正八年)升莒為直隸州。1734年置沂州府,降莒州為散州,日照屬沂州府。1742年(乾隆七年)裁安東衛并入日照縣,置安東衛巡檢司。 1913年2月,日照隸屬膠東道。1925年冬,改屬瑯琊道。1928年撤道制直屬于山東省政府。1936年2月,隸屬山東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谷諔馉帟r期,國民黨日照縣政府仍隸屬該公署。1940年3月16日,中共領導下的日照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1年1月,隸屬莒、日、臨、贛四縣聯合辦事處,后四縣聯合辦事處改為濱海各縣行政聯合辦事處。1941年8月,日照隸屬濱海專員公署。1944年6月隸屬濱海區濱中行署(三行署)。1945年4月,濱海專員公署改為行政公署。1946年7月,濱海行政公署改為濱海行政專員公署,日照屬該署。1948年8月,日照隸屬魯中南行政公署第六專署,次年7月改稱濱海專署。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日照劃歸沂水專署。1953年8月,又劃歸膠州專署。1956年5月,改屬臨沂專署。1984年4月,臨沂行署石臼港辦事處建立。1985年3月22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日照縣和石臼辦事處改為日照市,仍隸屬臨沂行署,5月正式辦公。1989年6月12日,經國務院批準,日照市升格為地級市,11月5日對外正式辦公。1992年12月7日日照市設區帶縣,將原屬臨沂地區的莒縣和濰坊市的五蓮縣劃歸日照市,同時成立東港區。1993年5月29日設立嵐山辦事處,作為市政府派出機構。8月20日,成立日照開發區。1995年9月12日,省政府批復設立山海天旅游度假區。 重要歷史人物和當代名人主要有中華武祖、周朝丞相——姜太公,中國古代著名文學批評理論家(南北朝時期)、《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中國同盟會首批會員、國民黨中央常委——丁惟汾,中共一大代表——王燼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學金獲得者——丁肇中,作家、《高山下的花環》作者李存葆等。 二、自然地理與資源情況 日照位于東經118°35′——119°39′、北緯35°04′——36°02′之間,北鄰青島,南接江蘇連云港,西依沂蒙山區,東臨黃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 1、地理環境 日照市位于山東省東南部,東經118°35’~119°39’,北緯35°04’~36°02’。它東臨黃海,西接臨沂,南與江蘇省贛榆縣接壤,北與青島市、濰坊市毗連;轄東港區、五蓮縣、莒縣,總面積為531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 98。77 公里,人口271。56萬人。日照市總的地勢是西高東低,略向東南傾斜,間有山地、丘陵和分割的小塊平原。最高點為五蓮縣馬耳山,海拔706米; 最低點為東海峪海岸,海拔1~1。5米。境內大小山頭4358座。西部為泰沂山脈系,大多呈東南─—西北走向;北部山脈多呈南——北和西南——西北走向;中南部有7 條互不銜接的山脈,走向各異; 東部屬膠東丘陵。全市境內海拔500米以上的山有39座, 其中嶠子山、平垛山會稽山、河山、九仙山、雙山、青山、小垛山、蘆山、垛子崖等, 均在海拔600米以上。境內河流縱橫,較大的河流有12 條, 總長462公里,流域面積5223平方公里。 其中濰河流經五蓮、莒縣,形成濰河水系,境內段長121 公里,流域面積1350平方公里;沭河貫穿莒縣南北,境內段長77公里,流域面積1718平方公里。除濰河水系流入渤海外, 其余河流大多流入黃海。 2、氣候條件 日照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溫12。5℃,年均降水量885毫米。 境內無霜期為210天,年平均日照時間為2540小時。日照市海岸位于黃海中部,北起白馬河口,南到銹針河口,岬灣相連。絲山、奎山、嵐山三座山延伸入海,構成了基巖沙質岸。淺海水域廣闊,10米等深線以內的汪海面積有30萬左右;流帶1。2米/秒, 流向為東北─西南向。海水年平均水溫0。7℃~28℃,鹽度29。25‰。沿海因有大量河水注入,浮游生物較多有利于水產事業的發展。日照市依山傍海,風景秀麗,名勝古跡眾多。主要風景點有魯南海濱國家森林公園、第一海水浴場、萬坪口海濱、前三島、日照西湖水庫、河山漢字摩崖巨書、日照港、五蓮山、浮來山、東海峪、兩城、堯王城遺址等。日照氣候宜人,是理想的旅游、度假、休養勝地。 日照東部屬暖溫帶濕潤季度風區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受海洋性氣候頂影響,與同緯度內陸比夏無酷暑,冬無嚴寒。西部屬季風區大陸性氣候,春溫風多雨少,夏熱雨量集中,秋涼雨少干旱,東冷雨雪稀少。全年平均氣溫12。5℃。年平均日照時間為251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8 41毫米以上。年相對濕度70%。無霜期200天。年平均風速3。2米/秒。 3、行政區劃東港區:(4街道11鎮30個居委會887 個村)日照街道辦事處 石臼街道辦事處 奎山街道辦事處 秦樓街道辦事處 兩城鎮 濤雒鎮 巨峰鎮 三莊鎮 黃墩鎮 高興鎮 后村鎮 陳疃鎮 南湖鎮 河山鎮 西湖鎮 嵐山辦事處:(2街道2鎮1鄉17個居委會149個村)嵐山頭街道辦事處 安東衛街道辦事處 碑廓鎮 虎山鎮 前三島鄉日照開發區(6個居委會7個村)山海天旅游度假區五蓮縣:(9鎮3鄉7個居委會626個村)洪凝鎮 街頭鎮 潮河鎮 許孟鎮 汪湖鎮 于里鎮 中至鎮 叩官鎮 高澤鎮 石場鄉 戶部鄉 松柏鄉 莒縣:(17鎮4鄉1260村)城陽鎮 招賢鎮 閻莊鎮 夏莊鎮 嶠山鎮 小店鎮 劉官莊鎮 中樓鎮 龍山鎮 東莞鎮 浮來山鎮 陵陽鎮 長嶺鎮 安莊鎮 店子集鎮 棋山鎮 洛河鎮 寨里河鄉 鄉 果莊鄉 桑園鄉 庫山鄉 4、人口資源 2001年,全市總人口277萬人。 據第 5次人口普查資料,全市共有32個民族, 其 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9。96%, 各少數民族占總 人口的0。04%。少數民族包括蒙古族、回族、 藏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 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 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土族、達斡爾 族、羌族、錫伯族、鄂溫克族、青族、黎族等 31個民族?!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市土地總面積是8021916。6 畝(東港區 28 53471。3畝、莒縣2924725。 3 畝、 五蓮縣 2243720。0畝)。其中耕地3580909。2畝,占44。 64%;園地850739。3畝, 占 10。 61% ; 林地 1267356。1畝,占15。8% ; 居民點及工礦用地 677645。6畝,占8。45%;交通用地191651。9畝, 占2。4%;水域604055。2畝,占7。53%; 未利用 土地849559。3畝,占10。57%。 礦產資源 日照市域內礦產資源比較豐富, 已發現及 探明的礦產有鐵、金、紅柱石、熒石、磷、蛇 紋石、橄欖巖、石棉、膨潤土、石英砂等幾十 種,正在開發利用的有金、銀、銅、硫、 鐵礦 和石灰石、脈石英、紅柱石、熒石、鑄型用砂、 煤、硫、蛇紋石、重晶石等十幾種。其中尤以 建材資源為主,且種類多、儲量大、 質量優。 主要有花崗巖、石灰巖、蛇紋石、紅柱石、石 棉、黃沙等。全市大部分地區均有花崗巖, 其 中許多裸露地表,是建筑裝飾用的上乘材料,主 要有五蓮紅、莒州紅、石臼花、七彩石、芝麻 黑等,在國外均享有較高聲譽,地質儲量約30億 立方米。石灰巖主要分布在莒縣西部、北部和 五蓮縣西部,Ca0含量在50%左右,是良好的水泥 原料,地質儲量15億噸。五蓮紅柱石為國際稀有 礦藏,也是我省唯一的紅柱石產地,首次深明儲 量215萬噸?! ∷Y源 (1)河流水系 我市境內溝壑發育,河溝縱橫。境內溝河 均屬山溪性河流。降水以后水位暴漲暴落,洪 水時夾帶泥沙較多,河床多為砂質。地勢中西 部高,略向東南方向傾斜,河流的流向受地形 地貌的控制由高處順溝谷分別流向沭河、濰河 和傅疃河。 全市河流分屬淮河流域和黃河流域片。境 內主要有沭河水系、濰河水系和東南沿海水系, 除濰河水系流入渤海外,其余大部分河流流入 黃海,較大河流有21條,總長度650。9 公里, 流域面積5843。2平方公里。 (2)水利工程概況 蓄水工程 市域內有大、中、小型水庫521座, 總庫 容12。56億立方米,興利庫容7。8億立方米;其 中大型水庫有日照水庫、青峰嶺水庫、小仕陽 水庫3座,總庫容8。 07億立方米,興利庫容5 。21億立方米;中型水庫9座,總庫容2。04億立 方米,興利庫容1。8億立方米;小型水庫509座, 總庫容2。45億立方米,興利庫容1。44億立方米。 塘壩3083座,總庫容0。9億立方米。 灌溉工程 全市總灌溉面積12。98萬公頃, 有效灌溉 面積10。73萬公頃, 其中設計灌溉面積萬畝以 上灌區25處,設計灌溉面積118。1萬畝, 有效 灌溉面積51。1萬畝。固定機電揚水站工程共有1838處,裝機容 量45160千瓦。機電井7924眼,配套4963 眼, 配套動力 4832臺,計48。58千瓦。全市共有自來水工程575處, 其中:鄉鎮 駐地集中供水31處,農村飲水工程544處。 (3)水資源可利用量現狀 全市多年平均降雨822。4毫米, 多年平均 徑流深276。3毫米,全市水資源總量14。92億立 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14。57億立方米, 地 下水資源量4,35億立方米,地表水和地下水重 復計算量4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約為559立方 米,是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567倍, 低于全國 的人均占有水平(2400立方米),全市可供水 總 量9。2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供水量6 。27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量2。97億立方米。 1993年地下水實際供水能力約達1。91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日照生物資源豐富,林木樹種繁多,共有69 科、395種和變種,分布較廣的樹木主要有楊、 柳、槐及松類、泡桐等, 還有許多零星分布的 珍奇樹種,如銀杏、水杉等。 野生菌類植物有 粟花、松傘、香茹等、野生食用植物有黃花、 山菜、養菜等10余種;藥類植物豐富,共有 122 科245屬422種,普遍應用的就有40科92屬97種, 如柴胡、黃茂、丹參、桔梗、黃苓、卷柏等。。 境內野生動物有19目21科109屬268種, 鳥類有 留鳥33種,候鳥69種,旅鳥91種,其中灰喜鵲5萬 余只,海邊黑尾鷗4000余只。獸類有76種。 蟲 類58種。日照近海水質肥沃, 是各種經濟水生 生物汩游和繁衍生息的優良水域。餌料生物豐 富:淺海計有浮游植物32屬50余種,主要以硅藻 為主;浮游動物有讀足類8屬10種,其他動物7種; 內陸淡水水域浮游植物有6門33屬,浮游動物主 要為輪蟲類、枝角類和睽足類。經濟水生生物: 、近海常見魚類有3綱43科86種,主要有斂魚、 帶魚、妒魚、鯉魚、海續、星鍍、真綢、河豚、 牙鮮、黃花魚等;頭足類常見的長峭、 短娟、 金烏賊、曼氏無針烏賊等;甲殼類有對蝦、 梭 子蟹、青蟹、鷹爪蝦等。潮問帶常見經濟價值 較高的有扇貝、魁蠟、貽貝、文蛤、西施舌、 竹蜂、海帶、石花菜、海參等。淡水水域有鯉、 鏈、鱗、草魚、卸、筋、羅非魚、青蝦、河蟹、 鱉等各種經濟水生動植物50余種。 旅游資源 日照依山傍海,風景秀麗,名勝古跡眾多,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百公里海岸線灘平沙細,水清浪穩,林帶茂密,擁有亞洲第二大、我國北方最大的天然瀉湖和國家級海濱森林公園,沿海有多處海水浴場。從人文旅游資源看,日照是商夏時期偉大的軍事家和戰略家姜尚的故里,境內有我國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家、評論家、《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的故居浮來山定林寺和“天下第一”銀杏樹,有列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世界之最摩崖石刻“日照”巨書,有“奇秀不減雁蕩”的佛教名山五蓮山,有風景秀麗的阿掖山,加之眾多的古文化遺存,與青島、泰安、曲阜構成了“齊魯文化旅游圈”,與西安、敦煌、吐魯番等古絲綢之路文化名勝構成了黃河——陸橋旅游帶。 日照的旅游商品資源也十分豐富,有馳名中外的烏魚蛋、烏魚干、文蛤、西施舌、對蝦、海米等海珍品;有著名的日照黑陶、農民畫、石雕等藝術品;有在國際市場上倍受青睞的抽紗、刺繡、工藝屏風等。日照茶、日照酒、京冬菜也獨具特色,久負盛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