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些文章,還是看不明白。誰能把它說的通俗一些?

熱心網友

影子定價法與成本攤余法,是兩種基金凈值的計算方法。目前中國的貨幣基金收益計算仍采用成本攤余法。影子定價法,只是一個參考。按現在的要求,如果用兩種方法計算的凈值出現較大偏離的時候,基金需要發布公告。要知道二者的區別,就要知道具體的計算方法。為簡便起見,我們假定:1/仍以貨幣基金為利,但不考慮分紅;2/不考慮各種費用問題;3/假定某貨幣基金全部資金只有1W元,只投資于一只債券,期限1年,到期收益365元。4/一年內不計劃其他投資;5/不考慮新的申購與贖回。按成本攤余法,那么每天收益是1元;半年后的凈值為1。01825,一年后凈值為1。0365(貨幣基金的實際情況是凈值每天都為1元,半年后累計紅利是182。5元,一年后紅利是365元)。 如果債券市場特別穩定,以上的計算雖然是理論的數字,但與實際情況不會有大的出入,假定他半年后賣出債券,實際收益也在183元左右;如果一直不賣,一年后收入365元。但實際債券市場也是在變化的,假如(實際是近半年就是這種情況)今后市場利率走低,債券市場走強,就會出現偏差。假定半年后如果賣出債券,可以收益275元了(不是183元),那么在賣出之前,按成本攤余法計算的凈值(不考慮分紅)是1。01825,而用影子定價法的實際凈值就應該是1。0275元,二者就出現了偏差。上述的影子定價法出現正偏差,對基金沒有任何的壓力,如果有贖回,還會由于兌現浮盈出現凈值增高。相反,如果今后債市走低,半年后影子定價法計算的凈值變成了1。009,就會出現負偏差,基金就會出現流動性問題。正是因為上面的原因,證監會為防范貨幣基金的流動性風險,才會要求他們在出現偏差的時候公告,不即時糾正偏差。其實糾偏也很簡單,只要兌現部分浮盈或浮虧,就可以解決。。

熱心網友

這應該是指貨幣基金的資產估值方法。“攤余成本法”是指估值對象按買入成本列示,根據票面利率或高定利率每日提息,并考慮買入溢價或折價在剩余期限內平攤;“影子定價法”就是采用市場利率和交易價格對估值對象重新進行估值。如果兩者差距太大會對持有人造成損失。因為如果債券上市后出現溢價(現在去年發行的債券就出現了溢價),按“影子定價法”算出的凈值會高于按“攤余成本法”算出的凈值,如果基金按“攤余成本法”計算凈值并賣出高收益的債券,會大幅提高當日收益,并折算出較高的七日年化收益率,顯然這個年化收益率是虛的,不可能長期維持的。因而,現在要求基金公司同時按照以上兩種估值方法進行估值,如果兩者偏離度大于0.5%需發布臨時公告進行調整,避免貨幣基金為追求短期份額的擴大而犧牲投資者的長遠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