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F1風雨蹣跚55年,加速反而成減速   隨著澳大利亞站的謝幕,新賽季F1大獎賽經過一個漫長的冬天再次回到我們的身邊,這也標志著F1邁入了第55個年頭。50多年來,賽車運動和整個世界因為F1的存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F1運動本身也已經不再是1950年誕生時的模樣。 然而對于F1世界中像阿爾發-羅密歐和法拉利這樣化石級的汽車制造商而言,早期的F1依然是難忘的記憶,沒有賽程,沒有完整的積分體系,那就是當年F1的雛形。   賽車運動可以以上世紀50年代為分水嶺劃分為兩個時代。現代F1大獎賽自1950年開始正式成為一項有組織的賽車賽事,賽程涉及了當時大部分的發達國家。在許多國家贏得年終冠軍是一項昂貴的樂趣,然而仍然是有許多車隊樂此不疲地追逐最后的總冠軍。而每一站賽事都在當地造成了轟動。   最早的賽車運動可以追溯到1885年,第一輛燃油汽車誕生之后。1887年舉行了全世界第一場賽車比賽,比賽路段從巴黎出發至凡爾賽,賽車最高時速達到21公里。比賽結束了,可是對于速度的追求并沒有結束。在1895年6月舉行的巴黎-波爾多-巴黎賽事中,賽車的速度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該項比賽的距離為1178公里,因此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場賽車運動比賽。   1898年這項賽事繼續在巴黎和波爾多之間延續,該年7月的比賽首次對比賽參賽者進行了組別分類。賽事組織者根據賽車的重量參賽者分為兩組:400公斤以上組和400公斤以下組。   1900年由法國汽車運動俱樂部主辦的高登-貝納特大獎賽(Gordon Bennett trophy races),每個國家的賽車運動協會(ACF)有三輛賽車注冊參賽的資格。隨著法國汽車工業的不斷壯大,這項賽事很大超越政府管轄的影響,成為一項國際性的賽事。   到了1906年,法國賽車運動協會將興趣轉向了在勒芒舉行的ACF大獎賽(ACF Grand Prix),高登-貝納特系列賽也因此而衰敗。   至此用于賽車運動的參賽車輛不再是日常使用的量產車型。賽車去除了一切不必要的部件,降低車重從而達到提高速度的目標。當競爭者關注賽車的速度并付諸設計理念時,賽車運動真正成為世界上最快的運動了。   隨著大獎賽(Grand Prix)這一概念的誕生,很多相類似的賽事立刻在歐洲大陸雨后春筍般崛起,而國際賽車運動協會也應運而生,1946年,這一組織正式更名為國際汽車聯合會(FIA),即如今的國際汽聯。與此同時,在美洲大陸上發展起來的賽道卻都以封閉賽道為主。   1909年著名的印第安那波利斯賽道建成。很快這條長4。023公里(2。5英里)的橢圓賽道成為了美國賽事運動的中心。1911年,第一屆全美印地500賽事在這里舉行。1914年時,已經有很多大的汽車制造廠商成立并加入了這項賽事。   賽車運動很快在歐洲和美洲繁榮起來,大量賽道相繼建成。1928年提出了“開放式方程式”的概念,而當時的規則對引擎的大小也沒有限制。   二戰結束后1947年,規則進行了更合理的修改:允許1500cc排氣量的超級改裝賽車參賽,隨后4。5升的引擎出現。而國際方程式比賽也更名為“一級國際方程式比賽”(International Racing Formula No。1),后來賽事被正式更名為F1,即一級方程式大獎賽。相應地F2賽事也在戰后興起,F2的存在是為了給無法參加F1大獎賽比賽的車手和車隊縮短與國際頂級賽事的距離提供的一個舞臺。   然而,還是在1950年國際汽聯(FIA)真正宣布取消F2的比賽后,F1才真正成為國際賽車運動界的最頂級品牌。目前F1面臨的狀況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賽車環境,在戰亂紛飛的幾十年間,技術規則面目全非,車手成為主導比賽結果的最根本主因。隨后,就有了一系列我們所熟知的名字——阿斯卡里、方吉奧、摩斯——如今,他們已經成為了F1歷史上的英雄。   1950年4月10日,阿根廷車手胡安-曼紐爾-方吉奧駕駛瑪莎拉蒂賽車贏得了波城大獎賽的勝利,這是國際F1大獎賽歷史上的第一場比賽。一個月后,銀石在一個廢棄的軍用機場舉辦了第一屆英國大獎賽,則是第一場注冊批準的F1大獎賽,從此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正式誕生。   銀石大獎賽的獲勝者是F1歷史上的首位年度冠軍法里納,他駕駛的是阿爾發-羅密歐158賽車。雖然錯過了巴里和多寧頓兩站,法里納卻贏得了當年比利時、瑞士和意大利比賽的冠軍。   然而隨著F1的發展,F1的關鍵詞已經從提速變成了如何減速,確保車手的安全,技術進步但是削減開支。車手總冠軍的競爭成為車手技術競爭的平臺,而車隊冠軍的爭奪卻始終是法拉利戰群雄的局面。   F1風雨55年走來,共舉辦了733場大獎賽,而觀眾人數也隨著影響力的上升日益增加。上世紀50年代時,每個賽季只有7至8場比賽;進入60年代增加至9至12場;而如今,2004賽季由于中國和巴林大獎賽的加入擴大為18站,2005賽季更是創紀錄的19站賽事,土耳其成為F1家庭中最年輕的新貴,而未來呢,印度、俄羅斯、墨西哥都在翹首期盼…… 本報導為轉載文章 。

熱心網友

1950年舉辦了第一界F1正式比賽

熱心網友

1950年,汽車業的發展促進才使它產生.

熱心網友

1950英國!

熱心網友

F1起源于1950年

熱心網友

1950年,汽車業的發展促進才使它產生.

熱心網友

F1起源于1950年,F1是Formula 1 Grand prix的簡稱,本意是公式,方案,準則的意思,Grand prix是大獎賽,由于最初一家香港的雜志將Formula翻譯成方程式,Formula 1 Grand prix也就將錯就錯的被叫一級方程式大獎賽,若按其原文翻譯則是最高等級規則限制的大獎賽,Formula 1 Grand prix全名是FIA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 ,FIA是國際汽車聯合協會的簡稱,F1的全名應是國際汽聯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   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開始于1950年, 第一站比賽于1950年5月13日在英國的銀石(Silverstone)賽道舉行。 汽車業的飛速發展促進了F1的產生。

熱心網友

1950年!

熱心網友

1950年

熱心網友

1950年

熱心網友

1950年

熱心網友

1950年,有贊助商贊助才行啊

熱心網友

1950年開始。贊助商出錢,汽車制造業出技術

熱心網友

1950年,汽車業的發展促進才使它產生

熱心網友

1950年舉辦了第一界F1正式比賽

熱心網友

1950

熱心網友

1950年

熱心網友

1950年.汽車業的發展促進了FI的產生.

熱心網友

1950年,“方程式”這個詞直到1900年才出現在賽車活動中(最早記載的賽車活動是1894年 由巴黎到Rouen的賽事)。當時,任何車輛都可以參賽,他們只是按照引擎的類型 (汽油或蒸汽)和座位的個數(至少2個)加以區別。直到1920年后才有單座賽車的出 現。這必須歸功于倒后鏡的發明,因為當時車手身邊的機械師的一項很重要的任 務就是警告車手后方有賽車企圖超車。在作為賽車活動的權威——世界汽車協會 于1904年創立后,感到有必要對賽車活動加以規范以保護車手和觀眾的安全,以 及使賽車活動向著能為道路汽車的發展做出貢獻的方向發展,于是在日后漫長的 賽車歷史中賽車被不斷加以規范化。最小重量、最大重量、耗油量和汽缸直徑曾 依次被限制,但是在1939年后被使用的最多的“方程式”是對汽缸的容積加以控 制。這種方式在1914年被首次使用。 FIA于1904年制訂了第一個“方程式”,對較小型的賽車做了規定,但是“一級方 程式”一詞直到二戰之后才被首次使用。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開始于1950年, 第一站比賽于1950年5月13日在英國的銀石(Silverstone)賽道舉行。 。

熱心網友

1950年,汽車業的發展促進才使它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