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旅大級驅逐艦可謂是中國海軍的驕傲和里程碑,他在國內代號為051型,是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種導彈驅逐艦,也是解放軍海軍擁有的第一種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目前在解放軍海軍裝備的驅逐艦中數量最多,一共建造17艘,目前尚有16艘在服役,預計到2010年以前仍將會在解放軍驅逐艦陣容中擔負主要角色。還可以服役的。
熱心網友
作為海戰艦艇是夠老了但我們現在嘗試將其改為火力支援艦,拆掉其反艦導彈發射架,換裝4座40管火箭炮,一旦對陸地攻擊,這是很好的火力壓制手段啊。以下是老旅大已經進行過的幾次改裝的情況。 提到中國的海軍,旅大級驅逐艦可謂是中國海軍的驕傲和里程碑,他在國內代號為051型,是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種導彈驅逐艦,也是解放軍海軍擁有的第一種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目前在解放軍海軍裝備的驅逐艦中數量最多,一共建造17艘,目前尚有16艘在服役,預計到2010年以前仍將會在解放軍驅逐艦陣容中擔負主要角色。基本型“旅大”級110“大連”號 六十年代,中國開始著手規劃東風五型洲際彈道導彈從中國內地到南太平洋海域的全射程發射試驗。為此需要建設一支能夠遠航至南太平洋的海上測量船隊,其中包括“遠望”號航天測量船、遠洋拖船、遠洋油水補給船、護航警戒艦艇等一系列新型艦船建造計劃。051型導彈驅逐艦也是該造船計劃的產物之一。051型的設計參照了蘇聯科特林級驅逐艦,被北約稱為“旅大級”,。051型的首艦“濟南”號(舷號105)于1968年開工建造,1970年下水,1971年交付海軍,1973年首次成功發射反艦導彈。最后一艘“珠海”號(舷號166)于1988年開工建造,1991年下水,1993年交付海軍使用。從技術含量看,即使以當時的標準來衡量,051型導彈驅逐艦也稱不上是一種非常先進的驅逐艦。但通過該型艦的設計建造,使中國積累了豐富的建造大型水面戰艦的經驗和技術儲備,并培養了一大批相關人才,為以后國產驅逐艦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051旅大級(051) 排水量:3250噸(標準),3670噸(滿載)。 主尺寸:長132米,寬12。8米,吃水4。6米。 主機:2臺鍋爐,2臺蒸汽輪機,72000馬力,雙軸。 航速:32節。 續航力:2970海里/18節。 編制:280名(其中軍官45名)。 導彈:反艦導彈:2座三聯裝“海鷹-2”(C-201)導彈發射架;主動雷達或紅外尋的,0。9馬赫時射程95公里(51海里);戰斗部重513公斤。 火炮:2座雙聯裝蘇式130毫米炮,85度仰角,發射率17發/分射程29公里(16海里);彈重33。4公斤。 4座雙聯裝國產37毫米人工操瞄高炮,85度仰角,發射率180發/分,射程8。5公里(4。6海里),彈重1。42公斤。 4座雙聯裝蘇式25毫米炮,85度仰角發射率270發/分,射程3公里(1。6海里,對空);彈重0。34公斤。 反潛火箭:2具FQF 250O型12管固定發射器;120枚火箭深彈;射程1200米;戰斗部34公斤;類似于蘇制RBU 1200。 反潛深彈:BMB-2深彈發射裝置4座,深彈投放架2座。雷達:對空摸索:眼罩354對空搜索雷達。 對海搜索:細網對海/對低空搜索雷達。 遠程警戒:網眼遠程對空警戒雷達。 導航:海王星導航雷達。火控:黃蜂頭(Wasp Head又稱“WokWon”)343火控雷達,用于130毫米炮。方結352火控雷達,用于HY-2艦艦導彈。敵我識別:高桿(High Pole)A敵我識別天線。 方頭敵我識別器天線。 進入80年代后,旅大級驅逐艦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和積累經驗后,針對其不足開始了其改裝和現代化步伐,旅大級反艦能力強大,但該型艦的防空和反潛火力相當薄弱,容易遭到敵方航空兵和潛艇的打擊。此外051型的排水量對于驅逐艦而言也顯得偏低,針對這些弱項,80年代132合肥號,133重慶號進行了現代化改裝,裝備了米幕381甲相掃三坐標中遠程搜索雷達,擔當防空指揮艦作用,因此被又稱為051G或051Z(指揮)型。 051g(z)旅大Ⅰ型 主尺度編制:同051。 導彈:反艦導彈:2座三聯裝“海鷹-2”(C-201)導彈發射架;主動雷達或紅外尋的,0。9馬赫時射程95公里(51海里);戰斗部重513公斤。 火炮:2座雙聯裝蘇式13O毫米炮,85度仰角,發射率17發/分射程29公里(16海里);彈重33。4公斤。 37毫米76甲雙聯自動高炮4座。反潛火箭:2具FQF 250O型12管固定發射器;120枚火箭深彈;射程1200米;戰斗部34公斤;類似于蘇制RBU 1200。反潛深彈:BMB-2深彈發射裝置4座,深彈投放架2座。雷達:對空摸索:米幕381甲相掃三坐標中遠程搜索雷達。眼罩354對空搜索雷達。 對海搜索:細網對海/對低空搜索雷達。 遠程警戒:網眼遠程對空警戒雷達。 導航:海王星導航雷達。 火控:黃蜂頭(Wasp Head又稱“WokWon”)343火控雷達,用于130毫米炮。 方結352火控雷達,用于HY-2艦艦導彈。 敵我識別:高桿(High Pole)A敵我識別天線。 方頭敵我識別器天線。 加裝“海響尾蛇”艦空導彈的改進型“旅大”級109“開封”號 針對反潛能力旅大也進行了嘗試,1987年“濟南”號(舷號105):完成改裝,主要改裝內容式拆除了后甲板的主炮和防空高炮,加裝了直升飛機平臺和機庫,搭載2架直九反潛直升機。這是051型導彈驅逐艦中唯一能夠搭載直升機的一艘。又被稱為051g1旅大II型。 051g1旅大II型 主尺度編制:同051 導彈:反艦導彈:2座三聯裝“海鷹-2”(C-201)導彈發射架;主動雷達或紅外尋的,0。9馬赫時射程95公里(51海里);戰斗部重513公斤。火炮:1座雙聯裝蘇式13O毫米炮,85度仰角,發射率17發/分射程29公里(16海里);彈重33。4公斤。 3座雙聯裝國產37毫米人工操瞄高炮,85度仰角,發射率180發/分,射程8。5公里(4。6海里),彈重1。42公斤。 4座雙聯裝蘇式25毫米炮,85度仰角發射率270發/分,射程3公里(1。6海里,對空);彈重0。34公斤。反潛火箭:2具FQF 250O型12管固定發射器;120枚火箭深彈;射程1200米;戰斗部34公斤;類似于蘇制RBU 1200。雷達:對空摸索:米幕381甲相掃三坐標中遠程搜索雷達。眼罩354對空搜索雷達。對海搜索:細網對海/對低空搜索雷達。遠程警戒:網眼遠程對空警戒雷達。導航:海王星導航雷達。 火控:黃蜂頭(Wasp Head又稱“WokWon”)343火控雷達。用于130毫米炮。 方結352火控雷達,用于HY-2艦艦導彈。 敵我識別:高桿(High Pole)A敵我識別天線。 方頭敵我識別器天線。 艦載直升機:兩架Z-9A。 而在防空上火力上,“開封”號(舷號109)八十年代末該艦進行了第一次改裝,:該艦在051型中扮演一種“技術驗證艦”的角色。拆除了軍艦后部的雙聯37毫米防空高炮,加裝了一座法國湯姆遜CSF公司的八聯“海響尾蛇”(Crotale)防空導彈發射架。成為中國海軍第一個具有艦對空導彈的驅逐艦。轉自鐵血 加裝了機庫增強反潛能力的“旅大”級105“濟南”號 進入90年代,旅大級開始了其突飛猛進的改進工作,首先,最新的051g2 旅大III型166珠海號建造成功,用4座雙聯“鷹擊八號”(C-801)反艦導彈取代老式的“海鷹二號”導彈,用雙37毫米自動防空炮取代了雙37毫米高炮,更換了現代化的電子設備和自動化指揮系統等內容。同時109號開封艦進行第二次改裝,包括用4座雙聯“鷹擊八號”(C-801)反艦導彈取代老式的“海鷹二號”導彈,用雙37毫米自動防空炮取代了雙37毫米高炮,更換了現代化的電子設備和自動化指揮系統等內容。改裝后的109艦排水量增大到3,730噸,與旅大III級的166艦配置類似,但防空能力比旅大III級更強(166艦沒有防空導彈),因此實際成為051型艦中90年代戰力最強的一艘。 其與海軍當時最新的旅滬(052)可相媲美。 051G2旅大Ⅲ型 主尺度編制:同051 導彈:反艦導彈:4座雙聯裝“鷹擊”-1(C-8O1)導彈發射架,主動雷達尋的 O。9馬赫時射程40公里(22海里);戰斗部165公斤;掠海飛行。 火炮:2座雙聯裝蘇式13O毫米炮,85度仰角,發射率17發/分射程29公里(16海里);彈重33。4公斤。4座76甲37毫米雙聯全自動高炮。 反潛火箭:2具FQF 250O型12管固定發射器;120枚火箭深彈;射程1200米;戰斗部34公斤;類似于蘇制RBU 1200。 反潛魚雷:3聯裝324毫米“白頭”B515魚雷發射裝置2座。 雷達:對空摸索:米幕381甲相掃三坐標中遠程搜索雷達。 對海搜索:347S(ESRI)對海/對低空搜索雷達。 遠程警戒:刀架遠程對空警戒雷達。 導航:“雷卡。臺卡”1290導航雷達,I波段。 火控:黃蜂頭(Wasp Head又稱“WokWon”)343火控雷達。用于130毫米炮。兩座谷燈EFR-1火控雷達,用于37毫米炮。 敵我識別:高桿(High Pole)A敵我識別天線。 方頭敵我識別器天線。 電子干擾:兩座15管箔條火箭發射器。 電子支援:“壺對”(Rw-23-1)發射機,雷達告警。 作戰數據系統:湯姆遜-CSF TAVITAC。聲納:變深聲納。最新改進使用隱性雙100毫米艦炮,全自動雙37毫米高炮,并加裝“海紅旗”-7艦空導彈的“旅大”級166“珠海”號 當人類進入21世紀后,中國海軍進入了一個飛躍發展地年代,在90年代中后期,一大批新的護衛艦、驅逐艦進入了中國海軍,這些新艦艇都配備了很強的防空反潛反艦能力,如江衛1(053H2G),江衛2(053H3)系列護衛艦艇,其排水量雖不大,但其綜合作戰能力和現代化水平有了質的飛躍,而更先進的旅滬(052)、旅海(051B)以及最新傳出的新驅、新護整裝待發,相比之下,旅大級驅逐艦落后了很多,可惜的是,其改裝步伐加快了,80年代末后服役的幾首旅大驅逐艦都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2002年處,人們又開始看到了一些熟悉的身影,如110(大連號)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其改裝有如109(開封號),從其配備看,其反艦、防空火力與旅滬不分仲伯,反潛火力更是有質的飛躍。更為欣喜的是,2002年北京模型展上,意外的人們發現了一個熟悉的模型,那就是165(湛江號)的模型,從模型上看,165可謂是旅大最強或力配備,其換裝了2坐新近出現在江衛2上的雙100mm的隱身快炮,前后各一,雙37全自動炮3門,魚雷發射管3或6具,其艦橋重新進行了設計,配備了在旅海級167(深圳號)上才配備的相關雷達作戰系統,加裝了HH-7防空導彈,配備了多個干擾系統,估計其綜合作戰能力和電戰能力有明顯提高。隨著中國海軍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老艦新面貌將會是旅大驅逐艦的一大特色,老當益壯、馳騁海疆近20年的旅大會繼續為中國海軍貢獻自己的赤膽忠心,祝愿祖國的強大和保衛祖國的和平和安寧。下圖為某網友的改裝方案,我覺得就過了,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