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人重?自是人生長恨水常流!詩句的全部是什么?

熱心網友

烏夜啼(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作者】  937-978, 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稱南唐  后主。即位后對宋稱臣納貢,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則窮奢極欲。 975年,宋  軍破金陵,他肉袒出降,雖封作違侯命,實已淪為階下囚。太平興國三年七月  卒。據宋人王至《默記》,蓋為宋太宗賜牽機藥所毒斃。他精于書畫,諳于音  律,工于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前期詞多寫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柔靡;后期  詞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意境深遠,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感染  力。后人將他與李璟的作品合輯為《南唐二主詞》。 【注釋】  且說以春紅二字代花,即是修飾,即是藝術,天巧人工。此春紅者,無待多言,乃是極美好極可愛之名花無疑,可惜竟已凋謝!凋零倘是時序推遷,自然衰謝,雖然可惜,畢竟理所當然,尚可開解;如今卻是朝雨暮風,不斷摧斷之所致。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為可憐可痛,何止倍蓰!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嘆息中著一“太”字;“風雨”一句,憤慨中著一“無奈”字,皆非普通字眼,又匪特一筆三過折也。 過片三字三疊句,前二句換暗韻仄韻,后一句歸原韻,別有風致。但“胭脂淚”三字,異樣哀艷,尤宜著眼。于是我想到老杜的名名“林花著雨胭脂濕”,難道不是南唐后主也熟讀杜詩之證嗎?后主分明從杜少陵的“林花”而來,而且因朝來寒“雨”竟使“胭脂”盡“濕”,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后主在過片竟也寫下“胭脂濕”三個大字,便成了老大一個笨伯,鸚鵡學舌,有何意味?他畢竟是藝苑才人,他將杜句加以消化,提煉,只運化了三字而換了一個“淚”字來代“濕”,于是便青出于藍,而大勝于藍,便覺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無限。 “淚”字已是神奇,但“醉”也非趁韻諧音的妄下之字。此醉,非陶醉俗義,蓋悲傷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長句,也是運用疊字銜聯法:“朝來”“晚來”,“長恨”“長東”,前后呼應晚增其異曲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量。學文者于此,宜自尋味,美意不留,芳華難駐,此恨無窮,而無情東逝之水,不舍晝夜,“淘盡”之悲,東坡亦云,只是表現之風格手法不同,非真有異也。 。

熱心網友

詞牌名:“烏夜啼” ,一作“相見歡”。提問者把原詞寫錯了幾個字,大煞風景!! 呵呵!!網友 持酒勸風 的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