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里著手改變影響健康的因素人體是肉體、心理的統一體,是與體外環境密切聯系的自然、社會子系統。生命從孕育到死亡,始終貫穿著適應生存環境,從環境吸收營養維持生存,引用自愈功能修復各種損害的過程。要保持人體的健康,必須改變以往依賴藥物器械等外物治病、依賴宗教等外念治病的局部醫治觀念。人體是一種生命形式表現的能量,這種生命能量,從生到死,貫穿著產生、成長、衰敗的消耗過程,人體不僅有肉體、還有心境和精神。它具有一切生命共有的適應、自愈、遺傳功能。人體因生存環境的改變,原來適應長期運動獵食、長時間饑寒、險象環生、恐怖不絕的生存環境所形成的遺傳功能,對本來形成的遺傳功能,不能快速形成適應少運動、長溫飽、少憂慮、多毒化等生存環境的改變,形成對生命傷害。人類的健康受多種因素影響,主要的影響因素是什么?人的生命過程是一系列生命功能的體現,從人各種高頻率活動與生存環境長期交流的功能看,主要是消化、運動、心理和呼吸四大方面。人身體的保健也應從這幾方面著手,筆者就這幾方面對保健的認識作以下分析和探索。消化消化是生物維持生命營養最基本的功能,生命從體外攝取生存資源,取得營養,排出剩余垃圾的過程。消化系統是人體內最大的系統,人體的其他各項功能的實現依賴消化吸收的能量來維持。人類在長期的生存歷史中,適應艱苦自然生存環境中,形成了一種廣譜性食物結構。植物性食譜是人類長期的主食,形成人類的消化系統,更適應素食。人類物質生存條件的提高,食物結構中開始增加大量的肉食。在以后很長的時間內,肉食的高脂肪、高膽固醇,將長期損害人類的消化和血液系統;人類長期賴以生存的水和農作物被污染,也常年通過消化系統損害人體健康。人類生存活動方式改變,體力活動減少,人體通過汗液排出毒素的機會減少,積累在體內危害身體健康。因此,身體的保養,首先應該從消化系統著手。食物的三大營養源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西方人以肉食為主食,脂肪和蛋白質不會缺乏,要注意加強植物營養的攝入;發展中國家和東方人以植物為主食,要注意碳水化合物攝入過量,特別是飲酒的同時大量進食轉化為脂肪,注意加強蛋白質的攝入,蛋白質要盡量從魚類和豆類中攝??;人類長期在饑餓環境中形成的遺傳功能,在進食后,會以脂肪形式積聚多余的熱量應對饑寒,在人類實現溫飽以后,脂肪的積聚會在以后未形成遺傳功能以前的長期進化過程中傷害人體,所以控制過多脂肪積聚,是今后食物營養傷害人類的長期問題。脂肪在空氣中會氧化,氧化的脂肪會腐敗變質,鼻子很容易聞出來。不飽和脂肪比飽和脂肪氧化得快,多不飽和脂肪比單不飽和脂肪氧化得快。氧化后的脂肪會損害DNA,誘發癌癥,加速機體組織老化。所以,在使用食用油時,吃果仁、煎炸等含油食品時,務須先聞氣味,有腐敗就堅決不用;大部分植物油如葵花籽油、玉米油、芝麻油和醬油都極易氧化,所以買油時要買小瓶,開封后快速用完;全面質量對人身最有利的是橄欖油,以橄欖油為主要食用油的人群心臟病和癌癥發病率特別低。選擇食物時,減少高脂高糖,增加粗糧果蔬。清除動物油,采用利于人體的橄欖油和亞麻子油;排除炸煎和含氫化油的食物;動物肉食,多吃脂肪含量低、蛋白量高的魚類,用豆類蛋白食品替代脂肪含量高的動物蛋白。與自然界其他生物爭奪食物、提高生產效率、改變局部生存空間等過程中,人類控制自然,在種養植、生產和生活過程中,使用大量毒素、生長素、洗滌劑,向環境排出大量的廢物,污染環境,改變食物生長環境和食物成份,不適應人體長期形成的遺傳和免役能力??故澄锒舅厥侨祟惷媾R的嚴峻問題。除了傳染病源,人類日常大量攝入的水、主食、果蔬、色香料、防腐劑,是食物的主要毒源。食用水,盡量采用天然高地的山泉水和瓶裝水,少用被消毒劑污染、特別是含氯味的自來水;不用高含重金屬鉛的自來水龍頭開始放出的水,每天放3至5分鐘來沖洗水管中的鉛含量。最好不用銅鉛水龍頭,換用不銹鋼的龍頭,買一個家用凈水器來凈化食用水質。

熱心網友

好呀,你可以看看我發的帖子